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11-13张先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张先刚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对此,本文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组成要素,并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46

对于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地理户外活动、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能力及品质。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忽视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在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地理实践,以此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下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系统表达,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高度凝练。地理核心素养要求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灵活处置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且具备敢说敢做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而综合思维则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思维,区域认知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思想,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行动力及品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必须遵循地理学科的规律,将地理学科的特殊实践性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通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现地理实践,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二、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组成要素

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主要是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2.调动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将学到的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活动全面结合起来,借助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强化学生的地理问题处理能力。3.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且能从地理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价。4.发现及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灵活的利用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能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模式论证地理问题。5.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学习需求、生活现状,独立设计成熟、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1.活动目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既要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关联,进行课堂目标设置。借助多媒体将山地地形的几种形态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准确的识别山地不同部位名称;借助等高线模型演示,让学生可以感受等高线的绘制,同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山地的地形进行识别;引导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山地的缓坡、陡坡,识别河流发育、流速、流向,借助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山地地形的几种形态,并展示等高线模型、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让学生可以对等高线地形有基本了解,使得学生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对山地的不同部位进行识别。教师在讲解完内容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为每组学生设置一个科学的探究性問题,并给学生发放相应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注意安全。

在实地考察阶段,教师可以将活动地点选择在距离学校不远的河流、山地,这些区域地理位置相对比较特殊,有助于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进行认真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只需要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记录,并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需要自己解决。

在活动正式开展前,教师要注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提前准备各种学习材料,明确评价标准。在本次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在实地考察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观察周围的山地地形,找出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等部位,并总结出山地地形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等高线地形图,标注出各个观测点的地形特征,对河流发育位置进行观察,并准确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绘制出河流的流向、流速等。

3.成果展示。每组学生要自主选择一个小组长,对自己组的成员进行任务划分,每个小组成员需要观察不同位置的地形特征并汇总,将活动成果按照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在成果中,需要将河流绘制到地形图上,并且要总结地形特征,同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真实情境中的事物。在学生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思维、团队能力、创新点等,要改变以往唯结果论的单一评价,让学生可以多方面了解到自身的不足。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把握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地理知识,强化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剑锋,蒋婷.例谈基于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J].地理教育,2017(12):10-12.

[2]叶良煊.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2):163.

[3]赵一青.基于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4):115.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31600)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