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必要性

2020-11-13陈琳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国家

陈琳静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 4511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价值观多元分化的现象,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提炼出一个主流声音去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使得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在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执行更多国际事务功能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和误读,我们需要获得国际范围内对中国的更多的正确解读,我们必须不仅对内、更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现状及案例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现状

1.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情况

从欧美各国的主要媒体对中国事件进行报道的及时性和报道数量来看,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媒体集团对中国的发展情况是非常关注的。笔者翻阅了2019年1-6月《纽约时报》《卫报》与《联合早报》的涉华报道,在半年中涉华新闻共计2700篇左右,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和价值观等主题。

从涉华新闻的立场上看,相关中国形象、软实力和价值观等主要涉华报道类型之下,内容较为广泛,这些报道中的大多数,很难简单地用“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态度来形容、描述他们的新闻立场,但是也很少存在所谓的“中立”报道,只能说他们对中国的媒体描述大多数持以偏负面为主的态度立场。国际主流媒体目睹了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他们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中总是会流露出“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论”的舆论味道,竭力从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虚幻出正在复兴的中国对世界存在“威胁”的形象。

2.在华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与认同度

笔者进行了在华留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调查,主要调查对象集中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留学生群体。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海外留学生约有100名左右,来自东盟国家及非洲国家,年龄分布上以 18-20 岁为主,他们在中国留学生的时间大概是1-3年。这部分群体,具有一定的中文水平和在中国的交际能力,同时由于年纪较轻,思想活跃,心态开放,在中国相对短暂的生活时间中对一切事物更具有好奇心、新鲜感以及接纳度。认知途径方面,主要以实际体验为主,通过网络、电视、同学朋友以获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与之交谈,绝大部分研究对象对待核心价值观的态度相对中性和正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案例分析

笔者选择的传播案例是对外宣传节目《中国三分钟》。

中国网在2015年制作了一个网络对外宣传节目《CHINA MOSAIC》,其受众群体主要是境外人士和国内外籍人士,制作目的是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观点,通过一个个故事展开完整的有机的中国图景,以“回应国际关切,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节目的主题涉及到了经济、政治、重大会议、民生、文化等领域,搜索中国网及其手机客户端、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收看,在 Twitter、Youtube 等国际性社交平台也可以观看。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总阅读量已经突破了 2 亿,总视频播放量已超过 1700 万。

图1 《中国三分钟》官网效果图

本次案例分析具体以《回归20载“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20 years on:‘One country,two systems’ boosts Hong Kong development)为例。该栏目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并不回避国家政治制度等复杂敏感问题,本期节目通过结合当前热点事件,紧扣社会主题,积极传达了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化国家形象,于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前夕推出。

这期节目首先讲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进而展示了“一国两制”后香港的繁荣景象,辅以数据、专家解读,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对香港发展的推动,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而有力反击了“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消极言论。最后,发出期盼的声音“一国两制”将会不断完善、内地和香港作为共同体必将和谐发展。该期节目内容精炼、主题明确、观点中肯,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深刻意涵都与我国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在历史中淬炼出的强大生命力量,内含了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依托力量。节目内容既有现实景象又有模拟图景,重视运用权威数据和国内外专家观点解读,对重要内容进行评论解析,具有该栏目典型的传播风格,在 Facebook 平台上反响较好,播放量、转载量、点赞量和讨论热度都很高。

图2 《回归 20 载“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

这期节目的正面评论主要集中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较大成就、“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文明崛起的国家形象得到认同。其他评论则集中在领土争议、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造成的问题。从这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对外传播敢于以价值观结合现实主题,大胆面对有争议的议题,主动传播背后蕴含的中国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传播态度,这比防御性的传播态度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就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同时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较高国际关注度和认同度的较好的时代机会。另一方面,在“中国奇迹”举世瞩目的同时,我国仍缺乏与其经济地位相应的国际话语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以匹配、促进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更深刻地、更有时效地让世界读懂中国可谓是刻不容缓。

(一)政治文化壁垒造成了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阻碍

在始终纷乱复杂的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的文明体系林立,不同的宗教信仰传统同时存在,国际政治风向变幻不定,这一切都使得世界各国的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着眼点永远存在巨大的差异,彼此之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必然难以求同存异,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国际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本国媒体的传播,他们更愿意相信本国媒体传播的消息,且潜意识里对西方价值体系之外的价值观存在着排斥和否定,这必然会造成部分国外民众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误解和疑虑,甚至惯性地以西方价值观标准质疑甚至负面评价我国的事务行为。

(二)被动传播,不能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在以往的国际传播中,我们长期处于对西方价值观的被动、传统的防御状态,传播内容和形式都很单一,主要是中国功夫、熊猫、传统文化、春节仪式等传播符号,然而这些符号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当代中国发展现实,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信息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就体现不出时代性特征,无法及时、立体地传播当代中国的发展面貌。这就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面貌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依然停留在过去的陈旧认知状态,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中国认知的表面化、肤浅化和误解,致使我国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无法落地。

(三)对外传播没能跟上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宣传需要

我国的国际地位在日益得到提升,但是我们新闻媒体的国际对外传播能力并没有能及时跟上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宣传需求,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亟需得到更好地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从世界新闻界传播力、影响力的现有格局来看,西方媒体的传播能力、传播覆盖范围、传播效果都远胜于我国对外传播的情况,毕竟我国的新闻业起步、发展都比西方要晚,我国高校开设新闻专业还不到70年时间,新闻理论很多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我国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利用都比西方国家要晚,我们的外宣人才的培养起步就更晚了。传播机构仍然以国内传播为主,从客观条件和基础设施上未能给予国际传播有效全面的机制和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培养和协同力量整合,没有形成深入、全面和系统的国际传播体系,导致国际传播能力与我国实际大国地位提升不同步,很多国家对中国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信息接受存在客观上的传播障碍。可见,加强在海外传播力量的人员配备和资源投入,实现传播渠道和传播阵地的新突破,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资源,为中国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传播新格局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保障十分必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必要性

全球背景下,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不可避免,交流越来越深入。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遭遇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甚至是冲突。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仅应该积极吸收世界各种先进文明的优秀养分,而且应该很有自信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在现代世界竖起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

(一)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观的输出

西方各国和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冲突、文化领域内的渗透和分化、斗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西方国家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向社会主义阵营传播他们的价值观,比如“美国之音”、“美国大片”,尤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更加坚定了他们进行价值观侵略的意图。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我们都能看到麦当劳、肯德基、漫威动漫玩具、美国大片,我们的儿童从幼年时期就处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中,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引起的经济崇拜蔓延到了文化领域。

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强势输出,非常严重地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及文化安全。为了守护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为了抵御西方价值观输出的消极影响、为了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内和国际的传播,这是关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能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

(二)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包含着国家教育、民族文化、法制建设、执政党的执政力等很多方面,但是最核心的内容是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尤其是被大多数国民信奉、遵守的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最硬的软实力,是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3]。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传播度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充实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了更好地推动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我们亟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对外的传播进程。

在我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时代,亚圣孟子就提出王者无敌的“王道”思想。在这个学说里,孟子着重强调“修其孝悌忠信”对国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要以仁道使其心服,而不是以武力使其屈服。在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依靠强大武力建立起来的国家,比如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内在的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他们的民众、支撑他们的统治,这些强大的帝国都如昙花一现归于消亡。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信仰才是国之为国的根本。要以约定俗成的主流社会文化、主流价值评判标准、主流道德标准来让人民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

价值观是一种超出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之上的更深层次、更加持久的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当前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进程,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人民生活的物质层面已经得到很大满足,仓廪已实,正是集中精力建设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时候,此时我们迫切需要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国家形象不仅包含国家对自身的认知、也包含世界其他国家对本国的认知。在国家形象的传播中,总有一些重要符号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形象。拿破仑曾将中国形容为一头睡狮,睡狮的猛醒将会让世界为之颤抖。在拿破仑对中国的描述中,这头睡狮充满了潜在的威胁,然而,在2014年习近平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重说明: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东方睡狮”代表了满清晚期以来内忧外困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文明的醒狮”是现代和平发展的中国的新形象。

新中国一成立,周恩来总理就向世界发出我们“和平发展五项原则”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向世界传递了“发展中大国”的友好的橄榄枝。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经历了一个长期被“污名化”的过程。西方某些媒体更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妖魔化中国的行径,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不遗余力地散布威胁到我国政治稳定的负面言论,并且极力挑唆世界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国家去质疑、阻碍我国的快速发展。面对国际社会上的杂音,我们如何能传递出真实的中国的声音,如何能立体地打造中国作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为中国在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和期盼”[4],强调我们的国民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这和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导致的无法彻底革除的巨大的贫富差距现象完全不同。当然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现阶段的中国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现象,在某些地区或行业还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象,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提出让全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价值要求,就已经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建构和彰显国家精神,因此要全面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国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