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可视化分析
2020-11-13樊玉霞陆丽华
李 岩 樊玉霞 陆丽华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公共卫生问题,病情凶险且致死率高,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因素[1]。据中国癌症协会2019年发布数据显示[2]:我国近10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保持在2.9%的增幅。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还会大幅度降低患者心理弹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的预后[3]。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4]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其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能够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目前,该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框架之一,不仅用于解释、预测、改变行为认知,还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健康行为理论与架构的基础[5]。有研究显示[6],我国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自我效能感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主要预测因子之一并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概况及热点,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筛选
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同时兼顾人工干预的方式剔除不相关文献以提高查全率与查准率。中文文献检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中以“癌/肿瘤”和“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3月5日。英文数据库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保持在每周更新且收录了全球各学科领域的优秀文献,其收录论文可以一定程度代表各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7]。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以“cancer/tumor”AND“self-efficacy”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数据来源选定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语种选定为English,学科种类选定护理学(NURSING),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3月5日。检索完成后以Refworks形式导出至Excel,共检索中文文献512篇,英文文献482篇。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题目与摘要后剔除非相关文献和重复文献后共纳入中文期刊331篇,英文期刊304篇。
1.2 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中文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主题为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3月5日;语种选定中文;排除重复发表文献、会议报告、专题报道、征稿通知等不相关文献。英文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主题为 cancer /tumor patient and self efficacy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 3月 5日;语种为 English;排除剧本(script)、书籍(book)、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新闻(news)、讨论(discussion)等不相关文献。
1.3 文献分析软件的选择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与其团队发明的一款基于Java软件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其通过共引分析理论(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来探寻某科学领域的知识途径与科学前沿。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知识图谱的产生、演变和分析改变看世界的方式[8]。
1.4 文献的转换与分析
中文文献转换与分析:将筛选后的中文文献分别以download_XX格式重命名并依次经Citespace软件转换后导入相应的output文件夹再导入至data文件夹,时间切片(time slicing)栏时间跨度选为 2010 ~ 2020 年,年切片(Years per slice)选为 1,关键词资源栏(Keywords source)选择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扩展关键词(Keywords plus),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s)或机构(Institution)或作者(Author),阈值选择栏(Selection criteria)选择 Top N,Purning栏选择寻径(Pathfinder)与合并网络修剪(Purning sliced networks)。英文文献转换与分析:除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文献可不用Citespace转换格式外其他均同上。
2 结果
2.1 近十年国内外发文总量分析
共检索中文文献331篇,英文文献304篇。根据2010年1月1日~2020年3月5日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文献发布数量绘制组合图1,柱状图代表国内发文量,曲线图代表国外发文量,横坐标代表文献时间分布,纵坐标代表发文量。我国2010年发文量较少,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略增加之后又下降,自2014年始发文量连年增加,2010~2015年每年发文量在7~22篇,于2017年开始大幅度增加,2017~2019年累计发文218篇。国外2011年发文量较2010年略下降,之后5年发文量便持续增加,2016年发文量略降,2017年达到最高50篇,之后两年发文量开始下降并稳定在40篇左右。我国于2017年之前发文量低于国外,2017年的国内外发文量约持平,之后发文量开始迅猛增加并远超国外。
图1 国内外2010~2020年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发文量情况
2.2 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2.2.1 国内研究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精华的萃取和精粹部分的概括,高频词、关键词通常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9]。启动Citespace V并按上述操作设置参数,关键词资源栏(Keywords source)选择关键词(Keywords)后运行,经去除无意义词以及合并同义词等处理后共生成78个节点,179条连线,节点大小代表发文量多少而连线颜色深浅代表关键词联系大小。如表1所示,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乳腺癌、自我效能感、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宫颈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运用对数似然率(LLR)算法对聚类进行标识,共形成9个聚类标签,聚类序号与聚类大小呈反比,#0代表最大聚类[10],如图2。结合图2、表1可知,国内对于自我效能研究主要在于胸肺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相关因素的探讨,研究类型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研究人群局限于住院治疗中患者,涉及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学科领域。
图2 2010~2020年国内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关键词聚类
表1 2010~2020年国内癌症患者自我效能高频关键词
2.2.2 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 启动Citespace V软件,将要分析的文件来源位置切换为放置Web of science数据的文件夹,其他参数选项同上,共生成187个节点,796条连线,经去除无意义词以及合并同义词等处理后得到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2,分别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癌 症(Cancer)、乳 腺 癌(Breast cancer)、干预(Intervention)、女性(Women)、幸存者(Survivor)、抑郁(Depression)、健康(Health)、管理(Management)。运用对数似然率(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如图3,共得到13个聚类,结合图3、表2可知,国外对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除相关因素分析外,在女性癌症患者、晚期癌症患者、癌症幸存者、癌症一级预防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较多,以实验性研究为主,研究人群扩展至癌症高危人群及癌症幸存者,学科领域扩展至管理学、康复医学、心理学、临床护理实践等学科。
图3 2010~2020年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关键词聚类
表2 2010~2020年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前十高频关键词
2.3 国内外癌症自我效能研究优势病种
不同国家癌症的发病率、不同种类癌症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种类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也有较大不同。在生成的78个中文关键词以及187个英文关键词中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提取国内外关于癌症自我效能研究出现频次前5且中心性≥0.01的优势病种,见表3、4。由表3、4可知,关于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优势病种存在一致性,乳腺癌居于首位,肺癌次之,但国内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中宫颈癌和胃癌的出现频次分别居于第3、5位,而国外相关研究的第3、5位分别为前列腺癌与头颈部位癌。
表3 2010~2020年国内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优势病种
表4 2010~2020年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优势病种
2.4 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国家或地区发文情况
2.4.1 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国家发文情况 启动 Citespace V 软件,项目栏(Project)选择放置英文文献文件夹,在关键词资源栏(Keywords source)选择国家(Country),阈值选择栏(Selection criteria)选择G指数(G-index),其余参数设置同上,共出现41个节点,37条连线,字体及节点大小代表了发文量,连线表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国家共14个,如图4,其中美国发文量位居第1位为150篇,我国发文量第2位为32篇,加拿大发文量位居第3位为22篇。由图中数据可知,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伊朗、土耳其等发展水平稍差的国家虽有一定研究成果,但远远落后于美国等。
图4 2010~2020年相关研究国家分布可视化图谱
2.4.2 国内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机构分布 启动 Citespace V 软件,项目栏(Project)选择放置中文文献文件夹,在关键词资源栏(Key words source)选择国家(Country),其余参数设置同上,共生成203和节点,104个连线。如图5所示,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机构有22所,其中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排名第1为4篇,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心医院以及宁夏人民医院位居第2为3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文量最多为11篇,远超于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发文较多的分布情况一致。院校合作的发文方式在广东地区、西安地区合作较为密切,山西与河北地区次之,其余地区合作情况不明显。
图5 2010~2020年相关研究国内机构分布可视化图谱
3 讨论
3.1 自我效能是癌症护理研究的热点
肿瘤护理一直是护理研究的热点内容,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发文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患者的心理状况是研究的重要方向[11],自我效能是心理弹性的预测因子,在临床护理中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应针对其预测因子采取不同干预方案[6]。武宁等[11]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癌症护理的研究在深入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我国2010~2016年年发文量较少,在50篇以下,2017年开始发文量迅速增加,2017~2019年总发文量218篇。国外发文量自2011年始逐渐增加,虽然近两年略有下降但年发文量仍维持在40篇左右。国内外对于癌症自我效能的研究仍处于热点时期,护理人员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深度,应用不同的研究方式提高对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质量与数量,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期使患者心理状态达到更好水平。
3.2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2.1 优势病种体现研究关注点 通过关键词中提取的出现频率前5且中心性>0.1的优势病种可知,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是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共同热点。乳腺癌与肺癌分别是导致女性和男性死亡的首要因素[1],并且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可能促使其成为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关注点。而结直肠癌患者行造口手术后,其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12],亦有可能是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原因。我国宫颈癌与胃癌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可能成为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优势病种不同的原因之一[13]。我国人口众多且癌症患者数量庞大,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不断加强对上述优势病种自我效能的研究,也要关注发病率略低的癌症患者,深入且全面的开展各种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
3.2.2 影响因素探讨与干预措施是研究热点 Citespace通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能够确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热点与前沿[8],结合图2、表1可知,国内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内容主要在癌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癌痛、病耻感、自护能力、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中介关系的讨论以及对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陈卓园园等[14]通过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癌痛患者年龄、家庭经济条件、患病后是否日常锻炼、24h内疼痛程度存在关系。宋旭生等[15]认为,宫颈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廖婧等[16]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有重大关系。结合图3、表2,可知通过临床干预措施提高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实验是国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热点,如Falzon等[17]通过叙述与信息护理干预提高了乳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增强了患者运动益处。Feldestain等[18]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干预对于减少晚期癌症患者抑郁情况有积极作用,国内学者马静等[19],通过开展延续护理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初诊患者自我效能,改善了其生活质量,与周敏等[20]研究结果一致。但国内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干预性研究处于起始阶段,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弹性的指标之一,其所影响与被影响因素较多,研究者应通过构建不同研究框架,应用多种研究方案来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同时推动研究方式转变,积极开展干预性研究,丰富研究类型,尽可能完善癌症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体系,关注功能锻炼与体力运动干预,结合我国癌症发生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干预策略。
3.2.3 扩展研究对象与多学科综合是研究趋势 对比国内外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我国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人群主要集中于住院癌症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患者,研究方向与延续性护理相结合,学科领域扩展至心理学、社会医学,国外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人群为女性癌症患者,且延伸至癌症幸存者、癌症一级预防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在线干预、社会掌控、压力训练等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探讨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社会支持、自我尊严、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关注患者的健康管理与疾病应对态度及风险意识,注重患者配偶支持,研究方向与功能锻炼、体育运动相结合,学科领域扩展至心理学、管理学、临床护理实践及康复医学领域。总体来说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有较大差距,未来国内相关研究或应关注于扩大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的人群至癌症高危人群、癌症幸存者,关注一级预防与三级预防,同时推动研究方式转变,积极开展纵向研究与干预性研究,丰富研究类型,关注功能锻炼与体力运动干预,结合我国癌症发生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干预策略,并且重视与其他学科如管理学、康复医学的结合从而提高研究的多维性。
3.3 国内外发文国家或地区不均衡
国内外对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科研能力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近10年发文量居世界第二且国内发文量持续增加,也证明中国护理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国内相关研究东部地区发文量高于中西部地区,不仅是东部地区综合实力强大且高校密集、医院众多,也与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癌症患者总量以及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远超中西部地区[21]以及东部地区对慢性病卫生服务提供充足、防控能力与机构规模远超西部地区[22]有关。就国内发文机构来看,院校合作的发文形式在广东、西安、河北、山西有所体现,其余地区不明显,而我国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较低,大部分没有参加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能力[23],护理科研的高质量文章主要集中于医学院校,通过院校合作的形式,既可提高双方高质量科研的产出,也可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有利于创造更多切实可行的、应用效果强的护理研究成果。
4 小结
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目前处于大发展时期,我国的相关研究已经初具成果但与欧美地区发展还存在差距,关注不同癌种患者自我效能研究,转变研究类型,拓宽研究人群以及综合多学科领域、加强院校合作是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近10年癌症患者自我效能研究,文献来源仅局限于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量与时间更新有限,分析内容不甚充足,可能造成一定偏倚,研究深度与宽度有一定局限,研究结果有待深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