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食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2020-11-13李宝库
李宝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儿科,江苏镇江 212003
厌食症主要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进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1]。长期厌食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故日益受到家长和医生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但临床疗效局限,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西医临床往往也会联用中成药等药物口服以增加临床疗效或减轻西药副作用[2-5]。对于严重厌食症的患儿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治疗效果往往也不理想,故寻求中药汤剂治疗的患儿近年来显著增加。中医认为脾胃失健,纳化失和是厌食的病机关键,门诊所见厌食症以脾虚食积型居多。因此自拟健脾消食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此方源于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的经验用药加减,本研究应用于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并与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参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表1 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主症分级量化评分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8年6月~2019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5~12岁,平均(5.2±2.4)岁,病程3~18个月,平均(7.8±1.5)个月,厌食程度:轻度5例,中度21例,重度14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0~13岁,平均(5.0±2.2)岁,病程3.5~19个月,平均(8.0±1.4)个月,厌食程度:病情轻度4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症状轻重程度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中厌食症诊断标准。(1)年龄:<14岁;(2)病程:>2个月;(3)食欲明显减退:进食量比过去明显减少,不思饮食甚至拒食;(4)膳食情况调查:蛋白质热能、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不足;(5)生长发育:(排除遗传因素)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见明显增长。
1.2.2 中医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7]制订,厌食症诊断标准[8]:(1)厌恶进食;(2)食量减少;(3)病程>2个月。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9]制定。厌食症脾虚食积型,(1)主症:食少,纳呆;(2)次症:懒言,面色不华,大便不调,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力。具备主症和次症中两项及以上即可诊断。
1.2.3 参考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10]将各临床症状及体征按等级积分,其中主症依次为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见表1;次症依次为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2.4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厌食症诊断标准及脾虚食积证辨证标准;(2)年龄1~14岁;(3)获得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2)不按规定用药者;(3)对研究药物或成分过敏者;(4)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肾功能衰竭者;(5)未获得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指导家长正确喂养、调整不良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开展治疗。参照组40例,采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给予患者健胃消食口服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Z20030094),口服2次/d,1~4岁5mL/次;5岁以上10mL/次。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日本米雅利桑制药株式会社,S20140075)小于3岁每次1/3包,3~7岁每次1/2包,7岁以上每次1包,口服3次/d。两药连续服用14d。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健脾消食开胃汤中药颗粒剂治疗方式,精选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治疗厌食症的常用药作为基本方:石斛 10g、佛手 6g、生山楂 10g、麦芽 10g、石菖蒲5g、炒白术 10g、炒苍术 5g、神曲 10g、党参 10g、炙甘草 3g、炒枳壳 8g、山柰 8g、刘寄奴 6g、甘松 8g,腹痛加延胡索6~10g,厌食腹泻咳嗽加金荞麦10g;厌食日久也可加鸡内金6g;偏热性厌食症可酌加龙胆草2g。将诸药合用开水冲服(江阴天江药业中药颗粒剂电脑调配混合),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连续服用14d。
1.3.2 疗效判定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及小儿厌食症的的疗效判定相关标准[10-11]。痊愈:食欲与食量基本恢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减少≥95%;显效:治疗后食欲与食量明显增加,中医证候积分和减少≥70%;有效:食欲与食量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和减少≥30%;无效:治疗后食欲与食量均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观察指标 观察评价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差异、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差异。在患儿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随访,记录患儿治疗情况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主症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食量、懒言肢倦、大便不调、面色不华改善时间,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厌食症是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之一,是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的一种小儿常见的病症[12],临床可伴胃肠道功能异常。随着我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或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独生子女其家长溺爱导致孩子零食过多、贪凉饮冷、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情况及其他疾病影响,如今厌食症的患儿明显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厌食主要与消化酶分泌功能不足、肠道微生态改变、微量元素缺乏、B族维生素缺乏、胃肠功紊乱、胃肠动力异常以及间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缺陷等因素有关[13]。西医通常多给予患儿常规对症治疗,如予助消化剂、微生态制剂、补充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胃动力药等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厌食程度,但难以根治。因此西医临床往往也会予中成药口服,来协同增效。曾有研究证明,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厌食的效果总体上优于胃蛋白酶口服液[8]。健胃消食口服液对儿童厌食,有一定的作用,且口感较好,患儿依从性高,广泛应用于厌食症临床治疗中。微生态疗法是西医治疗本病的常用疗法,如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双歧杆菌制剂等,此法相对安全有效。但对于严重厌食的患儿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或调整喂养方式等情况下,应用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治疗厌食症难以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故寻求中医汤剂治疗的患儿显著增加。
中医认为厌食症有很多病因,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他病伤脾、受纳运化失常;先天不足、脾胃怯弱;情志失调、肝气乘脾犯胃等病因。脾胃失健,纳化失和是厌食症的病机关键。结合临床实际所见,其病因当属喂养不当导致的厌食最多,因家长缺乏儿童喂养知识,过于强调高营养或胡乱滋补,溺爱,任其孩子过食肥甘厚味、偏食等均会造成孩子脾胃失和,导致脾失健运,食积不化,即脾虚食积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的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已经把厌食症的脾虚食积型列为第一证型,说明近年来脾虚食积型厌食已经占居厌食中的首位。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主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主症状总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40 6.87±2.46 0.76±0.22 15.303 0.000参照组 40 6.73±2.53 2.28±0.87 10.519 0.000 t 0.251 9.242 P 0.802 0.000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 n 食量改善 懒言肢倦改善 大便不调改善 面色不华改善治疗组 40 3.47±2.35 3.52±1.49 4.62±1.44 6.54±2.68参照组 40 5.78±2.54 5.46±2.52 6.58±2.54 9.53±2.52 t 4.222 4.191 4.245 5.140 P 0.000 0.000 0.000 0.000
健脾消食开胃汤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化积、调和脾胃的作用。方中党参、炒白术、炒苍术、甘草健脾和胃,运脾益气;其中炒苍术、炒白术王烈教授习惯称为二术,脾胃两治效果较好,《珍珠囊》苍术:“能健胃安脾”,有健脾燥湿之功,为运脾药,麸炒苍术可增加健脾和胃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苍术在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胃溃疡、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蠕动、抗腹泻、保肝利胆以及促进消化吸收作用[14-15],此外苍术还有调节中枢神经和镇痛的作用[15];白术还有调节肠道微生态、抗炎镇痛、调节胃肠道运动、修复胃肠道黏膜损伤等[16-17]作用,麸炒白术能通过改善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等指标,对脾虚证有良好的疗效[18]。可见白术和苍术具有调节消化、神经系统及抗炎的能力[19]。党参能补中益气、和脾胃、生津养血,对小儿厌食症尤为适宜。甘松、山柰、炒枳壳、佛手疏肝行气,和中消食,健脾助运,开郁醒脾,其中山柰对厌食而偏寒者效果为好,如实热症可减量或去掉。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均是消食之药,能够消食开胃、疏肝助运。山楂善消肉积、促进消化,对儿童过食肥甘油腻的厌食效果较好;麦芽能疏肝消食,对淀粉性食物,如米、面、薯导致的厌食较好;鸡内金消食化坚力量较强,有运脾健胃之效,对厌食日久者效佳。石斛归胃、肾经。《素问》云:“肾者胃之关。”石斛可滋肾阴,亦能更好的养胃生津,对久病伤阴或过食肥甘厚味等原因导致的厌食均可应用。刘寄奴别名化食丹,厌食日久,久病多瘀,或严重厌食者,可加刘寄奴散瘀止痛,该药气芳香,既有醒脾开胃之效,又有消食化积之功,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共同治疗脾虚食积、厌食、腹痛等症状。炙甘草补中缓急、益气止痛、调和诸药。若有其他兼症如腹痛明显可加延胡索理气止痛;咳嗽腹泻可加金荞麦解毒化痰、健脾消食;《日华子本草》提出龙胆草治疳气,王烈教授认为小剂量龙胆草能开胃进食,对厌食而偏热者效果较好。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醒脾、健胃和中、消食开胃之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厌食症患儿食量。相较于酪酸梭酸活菌散剂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而言,健脾消食开胃汤的疗效更加显著,厌食症患者经治疗后的食欲、食量主要症状总积分减少明显、患儿的食量、懒言体倦、大便不调、面色不华的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有利于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健脾消食开胃汤比酪酸梭酸活菌散剂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厌食症的效果更佳,对于增进患者的食欲,食量,改善大便不调、面色不华等症状优于参照组,值得临床研究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