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冬枣日光温室栽培坐果难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0-11-13赵建明
赵建明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 陕西 大荔 715100)
冬枣设施栽培实现了冬枣产业从传统栽培管理向现代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冬枣设施栽培技术的转型升级,冬枣日光温室栽培是目前生产中最先进的现代化栽培模式。据调查,连续几年大荔县温室大棚冬枣年收入120~150万元·hm-2,高者可达160万元·hm-2。已成为冬枣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和枣农追求的栽培模式。但由于冬枣温室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精细,特别是在前期管理上,部分枣农大棚温控管理技术不到位,加之普遍急于温室升温,过度促早,造成温室冬枣落花落果非常严重,坐果难成为制约温室冬枣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我们2016-2018年连续三年对大荔县安仁镇、范家镇、许庄镇、朝邑镇、羌白镇等5个乡镇的120多个温室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鲜果产量在21 000 kg·hm-2以上的温室棚占45%,在15 000~21 000 kg·hm-2的温室棚占18%,因坐果率低产量在15 000 kg·hm-2以下的温室棚占17%,坐不上果而绝收的温室棚占20%。解决温室冬枣坐果难已成为冬枣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分析了大荔温室冬枣坐果难的原因,并总结出一套提高温室冬枣栽培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1 影响温室冬枣坐果的主要原因
1.1 高密度栽培模式与冬枣生理特性产生的花期养分供应不足
在枣树的温室栽培中,花期养分供应不足,是落花落果、影响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花期养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冬枣温室栽培的密度过大,株行距一般为1.0 m×2.0 m,密度4 950株·hm-2(常规栽培密度为2 m×3 m,1 650株·hm-2),是常规矮化密植栽培的3倍。二是枣树和苹果、桃等其它果树不同,花芽当年分化当年形成,而且开花量大,坐果率低,仅1%左右;花芽分化、枝条生长、开花坐果同时进行,物候期重叠,增加了养分需求。三是温室栽培扣棚升温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是当地最冷的季节,扣棚升温后,棚内气温升高较快,地温回升较慢,地上部萌芽后生长较快,而地下根系生长缓慢,对养分吸收差,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生长。四是冬枣的温室栽培,生产中过度环剥,影响树体采果后的营养积累,削弱了树体根系生长。由于以上原因,温棚冬枣花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激增,如果养分供应不足,极易产生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2 棚内环境因素调控不到位
棚内温湿度及光照调控,是温室冬枣栽培管理的关键。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花蕾的形成影响较大。温度过高,营养生长过旺,枣吊纤细、节间长、叶片薄,生殖生长营养相对不足,花蕾分化不良,甚至造成空吊;湿度过高,细菌性病害发生机率大,造成蕾黄蕾落;湿度过小,造成营养不良。温室冬枣开花时间提前到3月上旬,早春光照强度低,时间短,直接影响冬枣光合作用与开花结果。
2016年对大荔县范家井庄村两个二年生温室进行调查,温室北墙采用暖气片加热,1号温棚采用高温催芽方式,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35~40 ℃,夜间温度控制在14~18 ℃,相对湿度60%~70%,棚内温度过高,叶片生长旺盛,空吊率达到70%以上,花蕾也出现发黄脱落现象,0.08 hm2温室产量110 kg,收益仅15 000元。而2号温棚采取分阶段升温方法,温度控制适宜,花期白天温度28~35 ℃,夜间温度10~14 ℃,每枣吊花蕾数平均78个,且质量较好,产量达到19 800 kg·hm-2,收益91 000元·hm-2。
4月上中旬是大荔温室冬枣盛花期和坐果期,此时,若遇连阴雨,棚内温度降低,湿度升高,会产生大量落花。2016年在范家镇井庄村调查20个温棚,有5棚内湿度达到98%~100%,水雾浸花现象严重;其中3棚因人为加温,坐果期温度在35~38 ℃,出现焦花,8棚当年推迟坐果7~10 d,每棚产量均低于1 000 kg,收入减少40%以上。2017年对范家村冬枣示范园10个温棚调查,其中有4棚因为花期湿度过大,2棚出现坐果期温度过高也造成同样影响。
1.3 病虫害影响
大荔县温室冬枣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疮痂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绿盲蝽、蓟马、二斑叶螨等。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力,极易造成损失。温室冬枣由于人为改变生产环境,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花期易产生疮痂等病害,引起大量落叶、落花、落蕾。2017年大荔县遭遇多年不遇的倒春寒,使近13.3×103hm2时令果树花期受害而放弃管理,造成果园内病虫害大发生,直接影响周边枣园生产,使安仁镇阿石等冬枣主产村,在初花期遇到蓟马危害,因发现迟,防治不及时,当年50%以上的枣园都受到为害,影响了坐果,80%以上枣园坐果推迟,商品率下降,收益减少30%左右。
2 解决温室冬枣坐果难的关键技术
2.1 加强土肥水管理,改善树体营养状况
提高坐果率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土肥水管理,改善树体营养状况。秋施基肥要以“稳氮、控磷、补钾”为原则,多施有机肥(75~90 m3·hm-2),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和菌肥(750~1 125 kg·hm-2);冬季进行一次大水漫灌。在萌芽期、花蕾分化期,对过弱树或上年环剥过重的树,应用氨基酸涂干或喷施海藻肥等叶面肥,及时补充养分,恢复树势。幼果期可根据坐果情况,施硝酸钾150~225 kg·hm-2;果实第二次膨大期,追施硫酸钾375 kg·hm-2[1]。叶面喷肥是取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冬枣盛花初期,叶面喷施0.2%尿素、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能及时补充树体急需养分和减少落花落果。同时,喷洒稀土或中微量元素(如镁、锌等),能提高座果率30%以上;在花后喷洒40~100 mg·L-1萘乙酸,能减少落果25%以上。生产中喷肥一般与喷洒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2]。
2.2 控制树体树势
2.2.1 合理修剪 温室冬枣栽培采用速成修剪技术,培养简单的单轴细长纺锤形树型,严格控制树高和枝条密度,对密度过大老枣园及时隔株或隔行间伐。
(1) 抹芽疏枝
疏除内膛过密、位置不当、没有利用价值的枣头和枣股上多余的枣吊,一般1个枣股留2~3个枣吊。
(2)摘心
对留作枝组和用于结果的枣头,根据空间大小和枣头强弱进行不同程度摘心。一般保留3~5个二次枝,当枣头摘心后,二次枝达到5~7节时,可摘边心。枣吊摘心,当枣吊长25~30 cm时摘去顶尖[2]。促使冬枣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显著提高坐果率。
表1 枣吊摘心生长结果调查表
由表1可以看出,枣吊摘心的吊果比和果实数均是不摘心的12.5倍。大荔县生产试验表明,枣吊摘心越早,综合效果越好,果形指数明显提高,平均增大3.07%,果实外形更接近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4~5百分点。2016年大荔双泉镇北龙村某农户,对4 hm2冬枣中的3.3 hm2进行枣吊摘心,平均单果重较未摘心者高2 g,单产增加3 540 kg·hm-2。
2.2.2 适时环剥 一般在盛花初期,即全树大部分枣吊已开花8~12朵时进行。大荔县生产中总结环剥前做好“三看”:一看温度,棚内温度3~5 d内日平均达到25~26 ℃就可环剥;二看树势,过旺的树(叶色深绿,叶平展不卷)宜在初花期环剥,中庸树和弱树盛花期环剥;三看花龄,大多数枣吊每吊开花8朵以上,且花变黄,蜜多时最佳。
大荔县生产实践证明:环剥效果主干不如主枝,粗枝不如细枝,树体下半部不如上半部。环剥适宜宽度6~8 mm。剥口在1个月内愈合为宜,低于这个天数往往会引起落果;剥后1周内愈合,需在剥口内留保险带二次造伤;剥口愈合期超过45 d,当年难以愈合。
表2 不同环剥方式对冬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由表2看出,冬枣在盛花初期,以环剥一次并在环剥口下留辅养枝的处理效果最好。所以大荔县近几年生产上提倡留辅养枝环剥。主干环剥者留一个弱辅养枝,主枝环剥者可留1~2个小二次枝。
2.2.3 疏花疏果 温室冬枣为了提早成熟和提高品质,要对树木进行疏花疏果,根据树势强弱、树冠大小、栽培水平高低来调整花果布局。一般是树冠内膛和中下层要多留少疏,树冠外围和上层要多疏少留,强壮树多留,弱树少留,强枝多留,弱枝少留,做到按树定产,分枝负担,以吊定果,合理布局,提高枣果质量。
2.3 棚室内的环境调控
2.3.1 温度调控 冬枣温室栽培通过人工措施,严格按照枣树开花、授粉、受精的要求调控棚内温度。一般花期温度控制在28~32 ℃,不得超过35 ℃、低于25 ℃[3]。温室大棚温度调控主要靠棚面加盖棉被(或草苫),人工辅助加温,开关通风口以及调节通风口大小等措施。
近几年,大荔县一些枣农盲目追求早熟,过早扣棚,过快升温问题比较突出。生产上注意扣棚时间要适宜,不宜过早,前期升温不能太快。温室冬枣扣棚时间过早,树体休眠时间短,营养积累不足,萌芽后枣吊细弱,蕾少而小;而前期温度过高会造成枣吊营养生长过强,影响花蕾分化,从而影响坐果,严重时不成花。
棚室通风以顶部通风为主,通风要早且及时,棚室温度过高时不能急于一次性将通风口打开,要先通小风,使温度逐渐降低,以免温差过大造成树体受伤。花期遇阴雨且棚室闷热时,应加大通风量,以免引起霉花或霉果。
2.3.2 湿度调控 枣树花粉的萌发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约75%~85%),花期遇到高温干旱,湿度低于40%,焦花现象普遍发生[4];花期棚内湿度长期过大,会造成霉花,影响坐果。温室大棚在花期可通过喷水或滴灌等方式增加棚内湿度,这是近年大荔县提高温室冬枣坐果率的新的有效措施。
2.3.3 光照调控 冬枣温室栽培要获得充足的光照,大荔县近年来主要采取在优化棚体结构的基础上,调整好棚面角,减少棚膜对光照的反射,增大透光率;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持效期长的棚膜,注意膜面清洁,改善透光性能;并采取铺设反光膜及后墙涂白,增加棚内光照;同时在保温的前提下,尽量提早揭帘、推迟盖帘,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量;近几年推广运用生物钠灯、激光植物生长灯等光源在棚内补光,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2.4 合理施用坐果剂
温室冬枣坐果剂施用与环剥配合进行,一般旺树先剥后喷,幼树、弱树先喷后剥,枣吊开花8~12朵时为宜。选用赤霉素,一般喷施1~2次,浓度以10~15 mg·L-1为宜[1]。大荔县多次实验发现,增加赤霉素的喷施次数和提高浓度,虽能提高坐果率,但果实变小且落果增多,尤其是蕾期喷施还有叶柄增长现象。同时在花期喷洒0.3%~0.5%硼肥,可有效提高坐果,在土壤缺硼时效果更明显。实验证明,用赤霉素15 mg·L-1+芸苔素3 000倍液混合液盛花期喷施一次效果最好,有利于保住头茬花,坐住头茬果,不仅果个大,品质优,成熟期也相应提前。
2.5 病虫害防控
花期主要预防绿盲蝽、蓟马、二斑叶螨、炭疽病、细菌性疮痂病等。温室大棚在病虫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 的方针,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重点改善棚内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条件。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不伤害花蕾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