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2020-11-13李娜娜
张 庆,高 飞,李娜娜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成都 610000)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内容为 “回归自然”和“保护环境”[1-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普及,生态旅游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当前旅游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类型之一[3]。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生态旅游最理想和最主要的区域,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以游养保”是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之道[4],但据1999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破坏,有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5]。因此如何理清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并明确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SWOT分析法被普遍应用于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6-8]。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研究采用 SWOT 分析法,对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参考。
1 保护区概况
四川水磨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的广元市朝天区,总面积7 337 hm2,是2003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96号文批准成立的以“林麝、红腹锦鸡以及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与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2 生态旅游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保护区自然地理位置独特,南北气候交界线和东西部地理分界线在此交汇,华中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交汇,大西南的川北和大西北的陕南也在此交接。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46科757属2 114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31属144种,裸子植物6科16属33种,被子植物125科710属1 937种),高等植物科占全国的41.1%,种占全国的7.8%。保护区内植被区系特征显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起源古老,原生状态保存完整,其植物资源具有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孑遗植物多等特点。
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异,以地文、水文、生物景观为主的景观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在四川乃至全国有名,生态、科研、美学、观赏游憩价值较高。
2.1.2 区位优势明显
(1)交通地理区位
保护区地处四川、陕西两省巴中、汉中、广元三地旅游“金三角”核心,位于秦巴山片区“一带三中心五走廊”空间结构中五走廊之一的“西安、宝鸡—汉中—广元、巴中—南充经济走廊”上。
随着广陕、广南、广甘高速公路,广南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广陕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兰渝铁路、西成客运专线、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广元港红岩作业区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以及阆中、广元、巴中、汉中机场的建成,以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为骨架的川东北旅游通道网络必将形成,成都、西安两个特大城市以及众多中小城市(绵阳、德阳、遂宁、南充、广元、汉中、安康、宝鸡、咸阳等)将纳入朝天区3.5 h旅游圈,并逐步连通沿线重要景点,为保护区进入川东北旅游经济区和两省三地旅游金三角提供理想的交通条件。
(2)旅游区位
保护区东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曾家山(22.8 km),西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月峡(48 km),在县(区)、市、省各级旅游规划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广元市朝天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34”(一个旅游目的地、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三个旅游集散中心、四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战略构想中,保护区位于生态养生旅游线上,并规划将其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广元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一心五线”格局中,区内的秦巴草甸属 “地质奇观生态旅游线”的建设范围;在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保护区属三个旅游经济带的“成绵乐旅游经济带”。
2.1.3 旅游网络与市场优势 保护区具有周边旅游景区(点)及旅游发展的强大集聚优势。保护区周边有广元的皇泽寺、千佛崖、剑门关等景区,向西有九寨沟、黄龙国际旅游区,向北与陕西西安、汉中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实现市场共建、客源共享;向南有陈毅故里、邓小平的故乡;同时也是陕西方向游客进入剑门蜀道、九寨沟、黄龙国际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形成了多景区集聚,并在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2.2 劣势分析(Weakness)
2.2.1 旅游设施陈旧,服务体系滞后 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目前建有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以北约0.5 km处建有景区大门1座,已建机动车道23 km,游步道15 km,停车场、旅游厕所、给排水、电力等配套设施尚不健全。区内的游览方式主要以游步道为主,部分景点道路不通或存在安全隐患,且缺乏可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以及在地形险要的游览地段缺乏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旅游安全性能较差。保护区目前仅建成游客中心,亟待加快道路、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及环保等设施的建设工作。
2.2.2 综合开发程度低,自然文化挖掘不够 目前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区域仅限马尾瀑,尚未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产品,知名度低,娱乐休闲活动的匮乏及缺少精品旅游商品等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自然景观仍停留在半开发状态,难以呈现出自然与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2.2.3 资金和人才短缺 保护区管理委员总编制5名,2016年部门预算6.6万元,由于经费不足,宣传促销工作力度不够,科研、监测、管护等工作需要的资金, 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成为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大批具备较高的生态道德修养和地学知识,以及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的专业旅游人才, 而保护区从事旅游业的管理工作人员中, 缺乏专门的管理类、经济类、旅游类、野生动物保护类的专业人才, 而此类人才的短缺也成为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重要因素。
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 国家重视及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国家生态建设优先展领域,获得了政策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9]。为适应自然保护发展需要,相继制定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先后启动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并于2001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新常态下生态旅游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备受关注[10],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从2013年原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到2013年《中国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国旅游产业加速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形势下指导旅游发展的“515战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一系列举措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全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产业、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旅游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为景区解决移民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将得到优化。同时,此次全国旅游业发展时机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让社会更加关注四川旅游,为保护区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2.3.2 生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3,8]。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主流和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需求,这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据统计, 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超过1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1.5万亿元[11]。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高潮,为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社会氛围。
四川旅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正向着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强省的方向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已逐步在全国和国际上建立了知名度,已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的热点地区,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 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旅游业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2.3.3 市场潜力大,消费者更倾向生态旅游 近期旅游资源调查表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自然化的旅游方式[12]。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主要以重庆、成都两个城市为重点,以周边23个区县为载体,覆盖面积约155.0×103km2,常住人口8 000多万,GDP占西部的30%。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4 威胁分析(Threats)
2.4.1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独特的自然资源是保护区所要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但保护区旅游开发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给保护区内的原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干扰,使保护区内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形成矛盾,给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造成威胁。
2.4.2 区域竞争激烈 目前,保护区周边地区先后建立了明月峡、龙门阁、曾家山、皇泽寺、天曌山、千佛崖、翠云廊等旅游景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争夺客源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挖掘有内涵的旅游产品,培育独特的客源市场,是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2.4.3 利益相关者众多 保护区旅游开发涉及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村委会及当地村民等多方利益, 由于所处角色地位、目标任务不同, 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入区从事林副业生产活动等, 已给保护区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威胁。同时, 由于野生动物侵农难以得到适当的补偿, 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利益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从而导致保护与发展处于不断冲突之中。
2.4.4 生态环境较敏感,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保护区目前环境质量优越,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及游客量的增大,自然生态必然受到影响或破坏,物质能量循环发生变化,人为干扰的加强还有可能使生态系统出现劣质化,如何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如何坚持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5 核心战略
通过对水磨沟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表明,保护区既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不足和威胁,对保护区通过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外部发展环境的机会和威胁4个因素来进行两两交叉分析,制成SWOT分析矩阵表(表1),提出了水磨沟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战略:采用主动对接挑战、减少劣势的发展战略(WT),挖掘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产品设计,加大对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也积极构建销售网络,开拓客源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水磨沟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
表1 保护区SWOT分析矩阵
3 发展思路与策略
3.1 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稳步推进
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异,以地文、水文、生物景观为主的景观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在四川乃至全国有名,生态、科研、美学、观赏游憩价值极高。同时,广元市委、市政府把旅游列为资源转化战略的“七大板块”之一,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因此,在此形势下,以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迅速发展和壮大区域内的生态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并以此促进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区域和谐社会的建设。
3.2 打造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活动
随着四川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亚健康”状态在都市中日渐普遍,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森林康养开始成为时代的热点和潮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13-15]。保护区可在生态旅游区中的贾家河景区、秦巴草甸景区、马尾瀑—翡翠峡景区和双峡湖景区发展以修养身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森林康养系列的旅游产品,适应游客旅游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3 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及其配套产品
目前保护区生态旅游业还没有形成体系,其规模和影响力都很有限,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景观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开发方式还不够科学和合理,旅游产品特色还不够鲜明。因此,在立足于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前提下,依托生态旅游区内的中山森林草甸、峡谷、溪河瀑布、田园风光等核心景观资源,通过建设游步道、观景亭(台)、索道以及开展热气球等低空旅游方式,使核心景观资源的观赏角度独具特色;开发溯溪探险、溶洞探险、定向越野、极速穿越、科学考察、拓展训练、娱乐表演、农(牧)事活动等强体验性项目,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参与需求;此外,还应开发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配套产品,如打造山珍系列、草原系列、河鲜系列、乡村系列等多样化的特色菜品和多层次的就餐环境;形成传统酒店、特色主题酒店、森林木屋、帐篷露营、生态农庄、民居接待等多类型、多层次的产品结构;形成陆路(游步道、生态观光车、山地自行车)、水路(轮渡)、低空(索道、热气球)等多元化的立体交通方式;形成乡土特产、工艺品、纪念品等多种类型的购物产品、旅游商品专卖店、购物超市等多种类型的购物场所。
3.4 提升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智慧旅游景区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除了必须依托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一基础条件外,还应借助好的设施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和高知识的服务。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等,构建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智慧通信网络、智慧自助导游系统,智慧旅游促销模式等[16,17],提高旅游区信息化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旅游区智能化管理系统、体验式营销服务系统、智能门禁及电子门票系统等,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区打造为智慧旅游景区。
3.5 加强宣传力度,构建销售网络
借助国家和四川省、广元市的各种旅游推介会和促销活动,大力宣传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产品,并利用旅行社在市场宣传、市场销售、客源网络、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把保护区的生态旅游项目纳入四川各大旅行社的旅游线路目录之中,借助旅行社的销售平台,积极开拓客源市场,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