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斑羚人工育幼的初步观察

2020-11-13徐光岚贾康胜刘文旺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斑羚羊奶奶源

徐光岚,侯 佳,贾康胜,刘文旺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西安 710402)

1 观察对象

2018年5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农民在大峪村附近发现一只与母兽走失的野生斑羚幼仔。长安区林业局接到报告后,联系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予以救护收容。斑羚救护地位于秦岭北麓山区内15 km处的山沟内。沟内河流水量充沛,河流两岸山区树木植被茂密丰富。经检查该斑羚幼仔为雄性,2日龄左右,脐带黑色萎缩,长约8 cm未脱落,无外伤。幼仔通体体毛黑灰色,在背中央自头顶、颈背部一直到尾有一条黑色带。耳内、下颌处呈白色,鼻镜黑色,嘴唇白色,前肢上半部黑色,腿毛长至蹄部,四肢下半部过渡为灰白色,蹄呈黑色分两趾。体重3.2 kg,体长31.3 cm,肩高38.7 cm。斑羚幼仔到救护中心初始精神稍显呆滞,站立不动,经工作人员喂奶,接触数小时后逐渐尾随工作人员走动,频繁在工作人员身上表现拱奶的行为。

2 人工育幼条件与方法

2.1 常规育幼条件与方法

2.1.1 人工育幼环境 斑羚育幼阶段,固定育幼人员进行饲喂。育幼笼舍分内外两间,外间为活动场,面积40 m2,地面用砖块铺设,四周为铁网围栏,活动场周围树木浓密;内间为面积12 m2,高2.8 m,四周带有门窗的水泥墙,水泥地面。室内设面积1.5 m2左右、高1.2 m的木箱,供其休息。木箱内铺设暴晒过的干草或草垫,每天更换草垫,暴晒后重复使用。白天光照充分时让其在室外活动场自由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时,关入室内,保持室内干燥温暖,室温维持在21 ℃。

2.1.2 人工育幼器具 初期食量小,用婴儿奶瓶代替哺乳。随食量增加,换用850 mL带换气孔、硅胶奶嘴的羔羊用奶壶哺乳。所有哺乳器具使用后洗刷干净,置入臭氧消毒柜消毒后备用。称重工具为电子台秤(TCS-200)。

2.1.3 育幼所用奶源及药品

(1)鲜羊奶

购自附近奶山羊养殖户。

(2)羊奶粉

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创新性、合理性的应用传统民居元素,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传统居民元素赋予了陶瓷作品新的节奏韵律、形式美感,陶瓷艺术赋予了传统居民元素新的发展途径,实现了传统居民元素的再生,两者融合带动了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为陕西省泾阳秦川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尤爱倍特”牌全脂纯羊乳粉。

(3)羔羊代乳粉

为杭州某公司生产的“救羊宝”羔羊代乳粉(氨基酸型)(主要成分为浓缩乳清蛋白、全脂奶粉、乳糖、维生素等)。

(4)婴儿配方奶粉

为西安某公司生产的“阳光宝宝牌”婴儿配方乳粉1段(主要成分为脱脂乳粉、乳糖、复合植物油、脱盐乳清粉、脱脂奶粉等);牛奶粉为该公司生产的“秦俑”牌营养甜奶粉(主要成分为生牛乳、脱盐乳清粉、白砂糖、麦芽糊精、乳清蛋白粉、脱脂奶粉等);袋装纯牛奶,为该公司生产的“银桥牌”纯牛奶。

(5)牛初乳

提前自备产后3 d内的牛乳,无菌收集并分装于15 ml冷冻管内,-80 ℃低温冰箱冷冻保存。喂前在40 ℃水浴锅内融化升温。

(6)其它

多维元素片为某公司生产的“善存”牌多维元素片(29),钙片为“CALTRATE/钙尔奇”牌碳酸钙D3片,益生菌为北京某公司生产的“妈咪爱: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复合维生素B片为某医药公司生产。

2.1.4 育幼方法 将羊奶粉、羔羊代乳粉(按每次30 g添加)用40 ℃的温开水按奶粉∶水=1∶8的比例调配稀释,一起装入奶瓶进行饲喂。鲜羊奶水浴调节至40 ℃后再饲喂。每日在奶中添加一次研磨成粉的多维元素片、钙片各半粒。育幼期间,每天从6∶30-22∶00,饲喂6次,每次让其自由充分采食,随着奶量增加,逐渐延长饲喂时间。60日龄后同其它草食动物混养,正常饲喂。不同时期的饲喂量如表1。此次育幼过程中,以羊奶粉作为斑羚幼仔身体健康正常期间的主要奶源。生病、腹泻期间,以鲜羊奶为主,每天大约哺乳500~1 000 mL(其余用羊奶粉)。

表1 斑羚幼仔饲喂情况

每天记录斑羚幼仔的饲养与活动情况,每周测量斑羚幼仔的体重、肩高、体长等,并观察记录其行为、大小便性状及精神状况等。

2.1.5 辅料添加 在30日龄前,每天喂奶即可,30日龄后,开始增加少量料粉(麸皮、玉米粉混合料)供其舔食,同时悬挂新鲜苜蓿草、构树叶、槐树叶、冬青叶供其采食。60日龄后可完全断奶,同其它草食动物混合正常饲养。

2.2 饲养要点

2.2.1 人工辅助排便 刚出生的斑羚不能自主大小便,每次喂奶前需要人工刺激排便。戴上手套轻轻按摩,刺激幼仔阴部及肛门周围。按摩5~10 min,会排出大小便。一月龄以内每天可排大便1~2次,小便3~4次。一月龄左右,斑羚逐渐自行排便,人工辅助排便可减少至每天1次。50日龄左右,斑羚可完全自行排便。

2.2.2 活动 斑羚出生不久即可站立,人工育幼时,幼仔对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人无畏惧感。饲喂后,工作人员带其活动慢跑,增加其日照时间及活动量,避免出现缺钙现象。

2.2.3 消毒卫生 每天打扫圈舍卫生一次,及时更换草垫。天晴时,暴晒木箱和草垫。对室内圈舍每周消毒2次,交替采用癸甲溴铵溶液(百毒杀)与84消毒液,按使用说明用水稀释,喷洒室内地面及墙面,3 min后用吸水拖把拖干。

2.3 生长发育状况观察、测定

每周对斑羚幼仔的肩高、体长、体重进行测量记录。肩高为鬐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距离,体长为肩胛骨前缘到臀端的直线距离。斑羚育幼期间肩高、体长、体重增长情况见图1。体温测量在断奶后正常生长发育期间,每周随机测量一次,方法是用水银温度测量斑羚直肠内的温度,每次体温测量时间不少于4 min。经过6次测量,其平均体温为39.3 ℃,体温范围39.1~39.5 ℃。

图1 人工育幼过程中肩高、体长、体重增长趋势

4 结果与讨论

4.1 奶源选择

在育幼饲喂过程中,先后尝试使用了婴儿配方奶粉、人工初乳(配方:新鲜鸡蛋2个,鱼肝油8 ml,食盐5 g,牛奶500 ml,凉开水1/4~1/3)[4]、牛初乳、鲜羊奶、纯羊奶粉、羔羊代乳粉、牛奶粉、袋装纯牛奶等,结果证明,新鲜山羊奶和纯羊奶粉是其合适的奶源,羔羊代乳粉可以作为辅助营养品添加饲喂。尤其在斑羚幼仔缺少母乳及生病期间,新鲜山羊奶配合少量牛初乳对其身体健康恢复效果很好。由于牛奶粉或袋装纯牛奶可引起斑羚腹泻,不宜作为斑羚育幼的奶源。婴儿配方奶粉及人工初乳,有可能不适合斑羚幼仔初期生长需要,是否会导致其营养不良,有待进一步地观察研究。

鲜羊奶购自附近的山羊养殖户,在手工挤奶、储存过程中,收集容器、挤奶人员双手、奶羊等需做好清洁卫生,防止鲜羊奶污染。鲜羊奶尽量在收集后20 min内饲喂斑羚;剩余的加热至70 ℃后自然冷却并置入4 ℃冰箱冷藏储存,存放时间不超过12 h。

4.2 疾病治疗

育幼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其精神食欲状况以及大小便次数、形状。此次育幼中,救护第3 d由于夜间下雨降温(11 ℃)未做保温措施,次日斑羚出现了发抖、精神沉郁、趴卧不动、食欲减退症状,1 d后又出现站立不稳、食欲废绝、流涎、抽搐、水样稀便等症状,身体被毛凌乱无光泽,检测肛温为41.2 ℃。查阅资料[5],疑似斑羚除未做好保暖外,可能营养不良。随后对其采取保暖措施,并将其奶源由婴儿1段配方奶粉、人工初乳更换为牛初乳、鲜羊奶和羊奶粉。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用20 ml注射器(去掉针头)向其嘴内滴喂1∶1∶1混合的牛初乳、鲜羊奶、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患病期间,益生菌1次1支,1日2次;复合维生素B 1次2片,1日2次;多维元素片、钙片1日各半粒(用量同日常)。所有药品研磨成粉加入奶中喂服。次日食欲恢复后,让其充分采食鲜羊奶,每次在羊奶中添加30 ml牛初乳。3 d后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

22日龄时,工作人员发现斑羚右后肢出现运动障碍,跑动时不能着地,站立时蹄可着地,精神、食欲正常。经兽医触摸检查,膝盖处轻微肿胀,未发现骨骼异常。检查活动场,发现活动场部分路段因雨湿滑,怀疑引起斑羚跌倒。排除隐患后,斑羚未做处理10 d后自然恢复正常,再未发生类似情况。

35日龄时,将其奶源更换为袋装纯牛奶及牛奶粉后,斑羚出现了持续性腹泻。恢复鲜羊奶、羊奶粉等奶源后,腹泻症状消失。

4.3 育幼环境管理

育幼阶段夜间及低温天气时的保温措施非常重要,育幼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 ℃。其次,人工育幼时,宜根据其体况增加日光下的活动量,注意微量元素、钙物质的补充,以促进其生长发育。1月龄后,适时添加喜食的新鲜青草、树叶,35日龄时适时添加料粉,食物过渡非常必要。40日龄后根据斑羚体况及食草量,可以逐渐减少每日乳品的饲喂次数,60日龄后可完全断奶,转入正常饲养。

猜你喜欢

斑羚羊奶奶源
斑羚飞渡
羊奶,会喝才更有营养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羊奶比牛奶更有营养吗?
卖羊奶的老人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
生命的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