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护理效果
2020-11-13聂玉静赵田田
聂玉静,赵田田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病情严重,患者昏迷时间长,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恰当,会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严重时致残,或造成患者猝死[1]。因此,分析DVT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DVT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VT的原因和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纳入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女13例,男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6±2.9)岁;;对照组35例,女12例,男23例,年龄37-78岁,平均(58.5±2.8)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无差异,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帮助患者翻身,遵医嘱用药;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包括:①部分患者因机体不适,担心预后,出现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做好鼓励、安慰工作,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举例预后良好的案例,增强治疗信心;②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果,禁食油腻、辛辣的食物,避免便秘影响静脉回流;③每2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督促并协助下床活动,如抬高下肢,训练下肢的肌肉功能。对于活动困难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腓肠肌挤压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DVT形成;④对于有DVT征兆的患者,密切监测患肢肿胀、皮肤温度,基于患者情况进行护理,改善局部微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已发生DVT的患者,选用合适疗法处理,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并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1.3 判定项目
(1)统计两组的DVT发生率,标准[2]:超声检测可见静脉腔内有实性回声,加压管腔未变瘪,病变部位未探及血流信号;(2)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于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问卷,总分100分,根据得分范围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8.0软件,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用x2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DVT发生率为2.9%(1/3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1%,差异明显(x2=3.968,P=0.046)。
2.2 护理满意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DVT的主要表现是凝血块在静脉血管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分析得知,DVT的发生原因和这样几点相关:①患者年龄。年龄越高,DVT发生率越高,究其原因:人类的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提高血液黏度,增加DVT的发生几率;②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有报告显示[3],若卧床时间超过2周,就会诱发DVT;③瘫痪。患者肢体瘫痪,会降低肌张力,减慢血流速度,造成血液淤积,促进DVT形成;④治疗。临床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留置中心静脉管,损伤静脉血管壁,导致DVT形成。高血压脑出患者发生DVT后,不仅会增加治疗和护理难度,还会影响患者预后,威胁生命安全,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防止DVT形成,保障临床疗效[4]。
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要求护理人员在应用落实期间具有防范意识,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实践中,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机体营养,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科学运动,按摩患肢,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肢体功能;及时评估和监测有DVT征兆的患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可尽早处理突发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5]。本研究中,实验组DVT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明显(P<0.05)。说明: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明显(P<0.05)。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预防性护理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率上的效果更佳。
综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DVT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