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0-11-12莫丹丹
莫丹丹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乃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焦点,习近平思想植根于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聚焦于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集中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并积极谋划和部署使我国从大国成为强国的战略安排,将更好地指导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变革;新方位;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5-20
作者简介:莫丹丹(1995-),女,广西南宁市,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8级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Age
MO Dandan
(Marxism College of Guang 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541006,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a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s the soul of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is thought is rooted in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Based on the new historical position, it focuses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ong Chinese dream and focuses on answering "what kin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insis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new era"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How to adhere to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plan and deploy the strategic arrangement to make China become a powerful country from a big country are the action guidelines to guide China to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 New changes;New position;New mission;New ideas;New journey
十九大報告的精髓和焦点就是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思想在本质上是关于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即实现强起来的理论。十九大报告事实上也是开启我国从大国发展起来成为强国的动员令和宣言书,也是我国奋斗纲领、价值引领的行动指南。
一、历史新变革: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基础
十九大报告里面所阐明的“逻辑起点”成为判定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的根据。此根据,恰是十九大报告里说的自从1978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必然会带来的“历史性影响”,它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新时代“从何而来”的问题,同时为使我国从大国成为强国夯实了历史基础。
“历史性成就”是断定进入新时代的首要根据,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最显赫的成就就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四个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五个面貌”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1]10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发展进程”。一个“极”字意义非凡,既是对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全国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精神的高度赞叹。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经济危机、局部战乱以及全球性问题加剧等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在以下十个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1.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了大的突破;2.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突出;3.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有了提升;4.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5.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6.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7.在思想文化方面上向好的趋势发展;8.港澳台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进展;9.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了改进;10.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成效显赫。[2]7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是举世瞩目的,构成了新时代的基础。
“历史性变革”是断定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根据。这些新变革主要体现在:在生产力上,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生产关系上,从“让一些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转变;在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上,从“国家主导”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变;在意识形态上,从相对注重打破“思想僵化”向着重解决“思想分化”转变;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从“回应挑战”向更注重“互惠互赢”转变。可以看出,这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是更深层次的、不同凡响的。
“历史性影响”是断定进人新时代的第三个根据。因造成历史性影响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这种影响最鲜明体现为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更动。从历史来看,可以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统一的辩证法,来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历程可粗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欠发展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起来”时期。起初在“欠发展”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发达的社会生产的矛盾”[3]3是我国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接下来在“发展起来”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可以说是关于我国实现强国过程中所要妥善处理好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了“欠发展”历史方位的社会主要主要矛盾,进而为“发展起来”历史方位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出场奠定下了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的深入推进,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阶段性。从现实来看,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取得旷古未有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卓越辉煌成就,人民的需要出现质变,最明显的是: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随着供给状况也发生了变更,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了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从“欠发展”时期到“发展起来”时期的转变引发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是在根本性质上的,而是在形态上的。
二、历史新方位:站在实现强起来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们领会十九大报告、特别是领会习近平思想的“逻辑起点”。这一新时代,此谓“新的历史方位”,标定了我们的历史担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面领略和懂得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从何出发。
十九大报告里面叙述的“三个意味着”揭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它是根本标志,它从三个角度来定义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它回答“从何出发”的问题。
第一个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4需要指出的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具有连续性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后者都以前者为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基本解决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总体上基本解决了初步富起来的问题。十八大以后,主要迎来强起来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站起来、富起来的问题,我们要接着去解决站起来、站得稳、站更高的问题,接着去解决富起来、全面脱贫和向更高目标跨越的问题。我国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我们需要由强调“数量”走向注重“质量”。既要大,还要强,政党要强起来,技术要强起来,生产力要强起来,从而使我国实现强起来的目标。
第二个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充满着朝气,在世界的东方上空飘拂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旌旗。科学社会主义从树立以来不断发展,也不断遭受重重考验。20世纪末,苏东剧变发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打击。在这个事件发生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蓬勃崛起。在“历史终结论”盛极一时,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紊乱的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担当,最终不负众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稳住了,而且发展了。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焕发出朝气,在世界的东方上空飘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雄伟旌旗。
第三个意味着,中国为世界供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所要回答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是当前世界上那些与中国近似的发展中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所要共同面对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一些发展落后的国家在治国理政、经济发展等方面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西方冷战后推行的西方发展模式更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雪上加霜。最近几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了内在成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世界上有关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探索成了热门,现在许多国家的目光纷纷朝东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和参考价值,尤其是对那些与中国国情相像的发展中国家。
全面领略和懂得进入新时代的目标:往何处去
十九大报告里叙述的“五个时代”在本质上是关于我国未来5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勾绘了新时代的基本轮廓,它直接明了的回答“往何处去”问题。
第一个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继续前进,开创未来,求真务实,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伟大胜利的时代。[5]11其目标,就是夺取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开辟未来、继续前进、积极作为,继续完成伟大胜利的宏伟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跨越的时代、是不一样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要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写好中国故事、干好中国伟大事业。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书写出新的篇章,夺取更大的胜利。
第二个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的是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将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时代。其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强大成为强国。进入新时代,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的期盼,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2020年之后,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启动我们的新征程,新时代党和人民要完成更为颇有艰巨性、更为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三个时代,主题是“中国人民”,讲的是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不断缔造生活美好,一步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其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新时代不能单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同时也要是人民幸福。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要在满足从没有到有的需求之后,紧跟着进一步去满足“从有到优”的需求,特别要更加重视满足比基本需求更高的思想、文化、精神方面的诉求,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6]3
第四个时代,主题是“中华民族”,讲的是党和人民同舟共济,努力使民族复兴的时代。其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要友好相处、相互尊重。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石,是中华儿女的与共意志。我们要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而奋斗。
第五个时代,主题是“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地位”讲的是中国日渐走向世界,为人类利益做更多努力的时代。其目标,就是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在古代,我们的先辈就曾呼吁:“中国应当对世界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梦是同世界人民的梦紧密联系的,是互惠互利的梦。新时代中国作为敢作敢当的大国既具有能力也具有责任为人类做出更为巨大的贡献。
三、历史新使命:实现强起来的核心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新使命。[7]2018这一新使命的确定,是基于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方位。这是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立足时代,以新思想为指导,完成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需推进“四个伟大”。[8]3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务必要开展好伟大斗争,务必要建设好伟大工程,务必要干好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能对立起来。其中,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需要从“四个伟大”形成的三个逻辑来全面准确理解“四个伟大”。
第一,历史逻辑。对1840年以来这170多年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可以揭示要实现“伟大梦想”;对1921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可以揭示要增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近40多年的历史进行总结,可以揭示要进行伟大斗争;对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进行总结,可以揭示要推进“伟大事业”。[9]12
第二,理论逻辑。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可以揭示出这与“伟大事业”密切相关;从贯穿于全方位、各个领域的导向思想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可以揭示这与“伟大工程”息息相关。自从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从理论上除了讲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外,还特别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对此还三番五次作了强调。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治国理政中,也能提炼出“四个伟大”。
第三,实践逻辑。自从1978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党治理国家的战略框架一直是致力于推进“四个伟大”。改革开放开创了新的“伟大事业”;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远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应对各种困难险阻,必需进行好伟大斗争;要把新的“伟大斗争”进行得好党和国家必需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一次记者会上发言,讲话的主题为“三个担当”即为党担当、为人民担当、为民族担当[10]12。当习近平主席在讲到党担当时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说的是伟大工程;当习近平主席在讲到民族担当时强调要实现伟大梦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告发表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入新时代,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继续书写下去。要书写好这个新篇章,就必需把具有好多新的历史特征的伟大斗争进行好。可见,在这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就强调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斗争。十八大以来,“四个伟大”主要作为了党中央在治理国家的战略框架,这是“四个伟大”形成的实践逻辑。
四、时代新思想:实现强起来的理论
新时代和新实践呼吁新理论[11]16。党和人民站在人类社会发展高度,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定标历史方位,从全局出发,揭示主要矛盾,基于实际国情,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源于实践。这一新思想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当今时代的思想精华。它根植中国,惠及世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思想旗帜;它本质上是指导中国强起来的理论,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依据的。首先看理论依据,这一思想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次,这一思想是承继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理政的思想。[12]19其次看其实践依据,首先这一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群众智慧的成果;其次,这一思想是习总书记长时间理政和个人成长阅历智慧的凝结。再次看历史依据,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史、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13]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建瓴高屋、主题鲜明。它的核心内容是“八个基本内涵”和“十四个基本方略”。[14]5“八个明确”(“基本内涵”)的内在逻辑是:1.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这一明确是对新时代习近平思想的价值导向的论述,是价值引领。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伟大梦想。这一明确是对新时代我国根本主题和奋斗目标的总体论述。3.推进“两大布局”。这一明确是关于我国社会发展整体格局的论述。4.完善发展“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这一明确是关于我国根本路径依托的论述。5.建设“一流军队”。这一明确是对强军思想的论述。6.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这一明确是对治国理念的论述。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明确是关于对我国外交思想的论述。8.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明确是对我国根本保障的论述。“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内在逻辑:是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本战略;聚焦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紧紧提围绕“两大布局”来积极谋划和部署。“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去认识领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有显着的特质:一是科学性。习近平思想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本国国情出发,不提急功近利的目标,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乃习近平思想的灵魂,“基本内涵”中的第二个明确和“基本方略”中的第二个坚持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致力于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致力于解决人民最迫切的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与人民心连心,把人民利益放置于历史中心地位。三是实践性。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思想源于实践,始终坚持实践第一,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新思想指导新实践,这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扎根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
五、实践新征程:实现强起来的实践方略
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着眼于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来领略和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迈开新脚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筹划我国未来发展蓝图。
战略谋划是党和国家发展经验的积累,国家的发展状况和政党的执政业绩都与战略谋划密切相关。对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许多国家都尤为重视战略的策画和部署,来推进本国现代化的建设。20世纪30年代,横生了一场惨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这次危机各国都努力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法。美国抛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新政”其实质是用国家调节的手段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解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从而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英国则采取了凯恩斯学说,积极推行货币、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经济实行干预,对失灵的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凯恩斯革命”。二战结束后,为了扶持欧洲经济尽快恢复,英、法、德国对欧洲实行“福利国家”;美国则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之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法国采取全民教育、科技兴国等策略,来保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美国通过推行“星球大战计划”来加强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各国为了推动本国的现代化进程,都把重心放在实施经济发展的战略上,如:日本实行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后,为摆脱凯恩斯主义“围城”应对“滞胀”问题,美国实施了“经济复兴计划”主要以里根经济学为指导方针和英国则实施了各项经济改革,以撤切尔主义为指导方针,目的是让经济回归繁荣。21世纪,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各国都试着在高新科技领域抢占上风,德国推行了“工业4.0计划”;日本推行了“机器人新战”;美国则积极推行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由此可见,发展战略对推动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国在推进本国的现代化历程中表现得更为重视战略筹划。从1953年,我国开始制定与实施首个“五年计划”,经济上突飞猛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初步的基础,到如今我国已进行了第13个五年计划,积极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在1978年之后,邓小平同志基于基本国情出台“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了1981年开始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把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行细化,提出了“新三步”战略。上述战略,是站在我国“欠发展”历史方位上基于實际境况提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获得的辉煌成绩,归因于制定了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我国“发展起来”的历史方位上,党根据我国总体发展状况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确定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15年时间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步:从二0三五年到二0五0年,再用15年时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5]6。我国把第一步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时间节点上及早了15年。这既表明我国已提前完成了温饱和总体小康这两个伟大目标,目前有能力有信心提前实现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也说明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将迎来光明前景。新战略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叙述更为具体详细:十八大提出,到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了党的十九大在两处上作了调整。第一调整是加上“美丽”两个字。第二调整是把原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新调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调整有重大意义既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内涵更加丰富,也使其内在要求有了大提升。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人民最为迫切的任务是打好“三大攻坚战”。从2020年到2035年大致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和国家要把目光着眼于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既注重解决发展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民主问题,把“质量”和“人均”GDP提高一个新台阶。从二0三五年到二0五0年,党和国家应走向注重解决绿色、创新、开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动力、治理机制,并让它们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这里需要阐明两个大家较为有凝惑的问题。
第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此个目标为什么在时间节点上提早了15年?这需要从发展逻辑和历史逻辑来理解和把握。首先看其发展逻辑,根据我国未来发展趋向来看,按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作为标杆,在2020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按照5%的速度来计算,那么到了2035年前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将达到50多万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将会超越美国。从历史逻辑来看是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否相同?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体现在:1.它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2.它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即实现中国梦3.它们有着共同的实现路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它们有着共同的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区别体现在:两者的内涵不同,“现代化”含义是具有先进、进步的涵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侧重于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要达成的目标,然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涉及更广,不完全等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总任务,我们中国人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
[2]夏锦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J].红旗文稿,2018,(7).
[3]袁绍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J].红旗文稿,2018,(3).
[4]梅荣政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
[5]王伟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前线,2017,(11).
[6]秦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学习报,2017-10-27(3).
[7]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18).
[8]倪明胜.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重向度[J].理论探索,2018,(3).
[9]江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历史逻辑[J].东岳论丛,2018,(12).
[10]张金才.怎样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人民论坛,2017,(12).
[11]冷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J].党的文献,2017,(16).
[12]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 求是,2010,(19).
[13]祝黄河,邓文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6).
[14]张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J].中共党史研究,2018,(5).
[15]王炳林,马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依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