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下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路径探索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为例

2020-11-12刘书来郑增建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刘 琦,刘书来,郑增建

(浙江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高校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甚至继续延伸至学科思政,都在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当下,专业思政已成为继课程思政深入推进后又一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强大抓手和重要阵地。本研究以OBE理念为指引,着力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贯穿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全过程,用“三全育人”格局助推专业思政落实,以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专业思政: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与创新

(一)专业思政的提出背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各高校迅速响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成效显著。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在《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科教育》报告中指出:“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体系正在形成”[2],专业思政概念首次在官方场合被正式提出,意味着该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层面的一项共识。同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第9条明确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频频传达的讲话精神与文件出台充分显示了专业思政已成为新时代做好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

(二)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与拓展

课程思政源于2014年上海高校的育人探索实践,目的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类课程之间的孤岛现象。课程思政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5]。课程是专业的组成单位,同理,课程思政也是专业思政的有效组成部分。但是,两者不是简单的成果累计。专业思政之于课程思政一脉相承,共同指向育人,是课程思政的深化与拓展。它在课程思政的成效基础上,以专业为载体,从专业培养目标着眼,更加系统性、一体化地挖掘和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挖掘专业内课程间联通育人渠道,更好地营造专业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课程思政的延展面和有效度。

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本质都是高校探索和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课程思政从微观层面实现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与环节中,有效发挥了教师在课堂的直接育人功能,而专业思政将从专业这一中观层面搭建平台,尊重专业建设规律,整合多课程育人资源与要素,强化整体设计与实施,实现将思政教育贯通专业建设全环节与全过程,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软硬件投入、监控评价等要素中充分体现[6]。

(三)开展专业思政教育任重道远

正如教育部部长在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的推开已经逐步实现了“点”上的探索,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识,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亮点。但是不得不承认共识并未完全成为共行,尤其是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化提升为专业思政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第一,从认识上看,各个高校推行情况参差不齐,地域差异也很明显。有的已经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有的正在布局筹划,还有的一筹莫展,而大多数高校尚停留在“专业思政就是在每门专业课中加一点思政元素,搞一点活动”阶段,缺乏整体设计;第二,从导向上看,不排除部分高校或个人存在目标导向功利化倾向。一些学校和个别教师借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东风,申报各类项目、课程竞赛获奖,而不是真正站在“三全育人”的视角和目的上设计、推进改革;第三,从主体上看,个别教师还存在抵触情绪,特别是一些专业教师并没有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作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意义,甚至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中排斥、抵触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整体要求。

而理工科专业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而言,因其学科属性差异,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存在难点。理工科专业课程从教育重点上来看,过程重“术”,相对缺乏“道”的自觉;从思维观念上来看,更强调“工具理性”,相对缺乏对“理性”的引领启示;从教师气质上来看,更重视成才成器,相对缺乏育才育德意识[7]。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理工科专业当前在课程和专业思政教育作用发挥上仍未抓住最核心要领,破解思维桎梏。专业思政工作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推动。

二、成果导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思政体系设计

OBE理念,即成果导向理念,是由Spady等在1981年提出的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现已成为英、美、加等国家教育改革中的主流理念。《华盛顿协议》是目前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最为完整的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之一,该协议全面接受OBE理念并将其渗透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8]。在OBE理念下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思政,其实质内涵就是以专业教育为载体,通过设计与食品专业及行业特质相匹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食品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将思政要素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联动,全过程评价并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

(一)将思政内涵融入目标要求,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4]。按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很多都不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要求,而是涉及到个人素养和精神层面,例如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个人和团队等这些非技术层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需要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与专业课程的对应关系,明确每门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8]。所以,要真正实现专业思政,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是前提,更是关键。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中辨识度较高,与行业产业关联尤为密切的专业之一。食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履行和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其他行业更多,要求也更高[9],生产成本的利益驱动、同类企业的竞争关系、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认证体系的制订遵循、食品安全的监管意识等一系列环节都使得食品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和压力,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道德规范也较其他职业更需要自觉性。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源头,就基于对专业概念的基础,密切联系行业实际,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职业选择和忠诚融为一体,最终培养成为尊重生命健康,高度诚信自律,具备敏锐价值判断力的未来食品专业人士。基于以上认识,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剖析食品行业产业所需的职业素养,构建具有鲜明食品类专业学科特征的多维度二级价值体系(见表1)。

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核心价值体系

该核心价值体系即OBE理念核心“目标导向”之目标,引导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政逻辑,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并构建与此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形成与专业教育高度适应且具有前瞻指导性的专业思政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同时,对照该体系,食品专业可进行多级分类的思政素材库建设,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环节设计时可以更加聚焦,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结合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食品人承担着国民健康、科学生产、食品安全监管等社会责任,疫情中的诸多要素都可以成为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素材,《食品免疫学》《乳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等课程均可结合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奉献精神等多个二级价值元素,强化食品人在重大卫生事件中的责任与使命,将食品知识理论与时事政治结合,为学生专业教学和疫情防控起到稳定作用。再如,食品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师可将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元素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切入点,在《食品感官与风味化学》课程的天然风味产品章节,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发酵产品白酒和浙江省地方特色黄酒等的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食品文化自信,鼓励在传统中创新。

(二)逆向设计,构建持续改进的专业思政闭环体系

逆向设计是OBE理念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它指的是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高峰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8]。落实专业思政,就是设计和构建能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和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过程亦遵循OBE理念的逆向思维。通过对照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厘清并凝练出专业的思政目标,融于专业培养目标,由此决定毕业要求,其中蕴含与思政目标对应的思政要求,再由此在课程体系中设计思政元素与切入点,通过与之适配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同时,通过就业创业成效、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与反馈及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行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及后续环节,形成有效闭环(见图1)。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被分解为6大模块:道德修养、工程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依据目标和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制定共12条毕业要求,以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5年后达到工程师水平,这有赖于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于目标与毕业要求之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要有效衔接、紧密结合。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食品专业知识讲授、实践实训、创新实验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密不可分;而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需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毕业要求达成、全程育人等多个环节协调开展,更离不开教师融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案例选择等进行贯彻,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如何避免恶性食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取决于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但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整个食品行业对于从业资格、标准制定以及自觉自律的要求。而其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道德修养”指标正是食品从业人员正确处理相关利益时最重要的标志尺,更是潜移默化中约束和引导从业者谨守行业规范的牵引线,针对这一特点,在食安专业课程体系中,可通过《食品安全学》《食品法典与法规》等课程设计播放食品安全事件案例视频,丰富课堂视听说,提高学生价值认同成效。

专业思政体系建成后,其成效也成为了检验该专业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准,所以评价机制是该专业思政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融于课程之中的思政要素,除了通过思政课堂评价外,大多属于隐性学习成果,需要建立蕴含思政要求的更加宏观的评价体系。除了通过第一二课堂中的作业与态度评价外,应更加重视实践评价与社会评价。可通过组织开展“食品知识进社区”等团队活动、食品企业工厂实习、社会热点调研、食品学科性竞赛等专业实践活动,采用实地观察、自评他评、研讨总结等灵活方式,综合考量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非结构化数据。同时,结合食品专业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与素养拓展机会,拓宽评价观测面,增加评价精准度,以更好持续改进、推进育人成效。

三、“三全育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思政的实现路径

OBE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三全育人”格局是不谋而合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要义是“全”,关键是“育人”。专业思政作为落实“三全育人”最基本的单元之一,也应从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出发,聚合各类育人资源,实现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专业思政的建设基础在“课程”,建设重点在“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建设成效在学生。

(一)全员育人,打造高素质专业思政队伍

全员育人,需从“各自为战”变成“团队作战”。应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要素,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专业思政改革,抓重点亮点;专任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做好课程思政;专业负责人应充分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将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培养方案;教师党支部应把控专业建设政治方向,在专业建设中不断传输主流意识形态[11];思政辅导员应在做好工作本职同时,全力配合专业建设;管理人员应在政策制度上做好保障,推进专业思政进程。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思政队伍,形成思想共识是前提,在学校学院顶层设计和政策宣讲下,育人者要充分理解和认同专业思政的重要性,重视交流分享总结,形成专业及各课程教研团队内良好的思政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思政队伍,加强自身学习是关键,专业及教师应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密切关注时政动态,及时有效地将热点时事与专业担当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忠诚度与使命感,上好育人“食”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思政队伍,制度文件落实是保证,应行文明确教师开展专业思政的责任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并在评奖评优评聘等环节中设置激励倾斜政策。

(二)全过程育人,分阶段优化专业思政教学重点

全过程育人,需从“条块鲜明”变成“充分融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年级和阶段所适应的培养计划都应是符合当前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客观规律的。育人工作具有整体性,不能将不同阶段进行生硬分割、强行转换,而应将思政元素有机贯穿衔接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各课程中,各阶段教育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并覆盖到全校各班级,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制为例,大一年级以通识性公共基础课为主,辅以食品专业导论,新的环境让新生对未来、对专业充满好奇和憧憬,是融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专业使命最好的时机,也有利于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后续的育人成效;二、三年级专业课程不断深入,学生对于专业已经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食品专业知识与能力,职业规划逐渐明晰,该阶段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鼓励第一课堂之外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认知实习实践及各类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其个人素养和创新思维;大四年级面临毕业就业,该阶段通过专业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检验学习成效,教师在指导学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职业操守及奉献精神。

(三)全方位育人,强化专业思政与校企产教融合

全方位育人,需从“星星点点”变成“面面俱到”。专业思政是落实全方位育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格局,促进网上网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大力推进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倡导文化浸润教育模式,多渠道利用社会及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多角度合力育人的局面。

OBE理念倡导,从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的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四个方面出发,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食品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青年技术人才,充分发掘实践育人的育才留才功能,是解决食品企业工程化技术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专业思政向校外拓展延伸的主要方式。结合产业、企业需求开展专业思政,可解决人才培养知行不一的问题,避免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育人游离的问题,更可以激发学生在实践中投身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学生人生价值塑造和能力素质提升,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的“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2]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成立政产学研协同联盟,健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联动平台与协作机制,形成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和多样化的协同育人路径,深度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习实践教学、科研竞赛、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和持续改进,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