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20-11-12李淑萍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藏基础设施区域

李淑萍

(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引 言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支撑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是该地区实力的体现,区域创新环境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区域创新环境这个概念是由1985年成立的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率先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创新环境学派提出了“创新环境”论,截止到目前,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概念与构成因素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创新环境概念提出不久,我国学者王缉慈团队率先开展了创新环境研究,他们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主体间通过长期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环境[1]。随后,我国学者就从不同视角对创新环境开展了研究,学者的视角不同,造成了创新环境构成要素有着较大的差别。有学者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内部各要素及主体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物质、文化、社会环境[2],有的学者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应包括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两方面的含义[3],也有学者认为区域创新环境由区域创新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构成,硬环境包括交通、通信和信息网络等,软环境包括制度、政策法规、学习氛围以及用于创新和尝试的社会文化环境[4]。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区域创新环境的概念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周民良[5]提出区域创新环境是由基础设施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构成,黄玲雁[6]构建了11个指标来描述湖南省区域创新环境,这些指标基本上包括了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和科技金融环境等。郑茜[7]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由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与制度环境共同构成。丁生喜等[8]从创新资源环境、创新基础环境、创新政策环境和创新服务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郑国雄[9]对广州区域创新环境进行评价时,认为创新环境涉及政策、市场、资源、人才等多个方面,选取了创新资源、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支撑和创新政策等作为广州区域创新环境评价的指标。党晶晶等[10]认为区域创新环境应从创新意识、创新链接、创新基础和再创新度等四个系统要素来构建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杨明海等[11]从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投融资环境及政府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我国权威研究机构出版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中,认为科技创新环境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和科技意识三个方面,从11个指标参数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12](P1-5)。在国家科技部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中,以23个具体指标对我国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监测,覆盖了人力资源、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输和互联网水平等[13](P1-7)。

区域创新环境系统受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色[14]。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其基础弱、起点低,自身发展不足,工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造成西藏科技水平较低,西藏自治区在基础设施、产业规模、人力资源、开放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制约瓶颈。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西藏实际,明晰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西藏区域创新环境的要素,构建西藏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性分析法,计算出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环境各指标对西藏科技创新产出的相关性系数,找出影响西藏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环境指标,提出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对策,为我区的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理论依据。

二、西藏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和构成因素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构建的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众多学者构建的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趋于一致,基本上都覆盖了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人力、财力资源、社会文化、政策制度等因素。西藏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是西藏自治区内部各要素及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认为,西藏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

(一)创新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是政府能够提供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是区域科技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创新基础设施包括科技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和情报信息基础设施等。体现科技基础设施的因素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以及“新增研发用仪器和设备支出”等3个指标;教育基础设施的构成因素有“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和“教育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这2个指标因素。情报信息基础设施的构成因素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和“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等4个指标因素。

(二)创新资源环境

创新资源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的投入要素。创新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构成指标因素有“万人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万人R&D研发人员数量”和“科学研究人员在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的比重”等3个指标。财力资源是该区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财力支持能力和投入,财力资源的构成指标因素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D经费的投入强度”“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和“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等4个因素。

(三)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人口状况、教育程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西藏社会文化环境是西藏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行为方式、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社会文化环境会对人的思维方式、观念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

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创新意识能够反映三大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是人们进行科技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人口状况影响着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总规模,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本文选取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创新意识作为反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人口状况通过“总人口数”和“城镇人口比例”2个指标来反映。受教育程度通过“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来描述。科技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意向和愿望,是对待科技创新态度的反映,“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和“R&D项目数量”充分反映了区域内的科技人员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态度,“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程度和意愿。因此,反映西藏区域科技创新意识的指标包括“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R&D项目数量”和“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等3个因素。

(四)政策制度环境

“以服务国家目标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这句话是对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功能进行了定位,政府应制定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配置和调控科技创新资源,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策制度环境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的科技创新政策的体现。各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是政府政策是否能够激励和引导创新活动的体现。人力投入指标包括“R&D人员全时当量”“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和“企业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等3个因素。在西藏自治区,三大创新主体中,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力度能反映出自治区政策环境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个指标上。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的西藏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西藏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三、西藏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的选取

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中,创新产出指标有两大类,一是申请专利情况,二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和新产品销售情况。然而,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西藏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只有医药制造业,造成西藏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不全面。在西藏公布的高新技术认证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是西藏自治区规模以上企业。因此,本文选取“专利授权申请数量”和“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反映西藏科技创新产出的2个指标参数。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选取西藏自治区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西藏统计年鉴》。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创新环境因素与创新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

1、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

其中,

X的离均差平方和为

Y的离均差平方和为

X与Y间的离均差积和为

2、相关性系数的假设检验

假设H0:P=0,则无关;H1:P≠0,则相关。确定显著水平,α=0.05,采用t检验法计算检验统计量tr,自由度v=n-2,查t界值表,得到P(双侧)值。

(二)实证分析

1、相关性分析的一般解释

本文中,各创新环境因素指标分别为x,各创新产出指标分别为y,利用公式(1)~(5),分别计算出各二级创新环境因素指标与2个创新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并给出假设检验结果,计算结果如表3。为了进一步说明4个一级指标与创新产出指标的相关关系,对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双侧)值求算术平均,作为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双侧)值,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1,1],-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负相关,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统计假设检验也称为显著性检验,一般来说,显著性水平的大小分三个区间,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不显著,则说明显著不相关,或者相关性不强;若0.01〈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则说明显著相关;若P〈0.01表示差异性极显著,则为极显著相关。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同时考虑到相关系数r和显著性p两个参数,把相关性强度分成五类,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

表2:相关性分析一般解释

2、西藏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在西藏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指标体系中,各26个二级指标与2个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和结论如表3所示。

(1)创新基础设施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创新基础设施的9个因素中,对于“专利授权数量”和“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说,“教育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研发用仪器和设备支出”“教育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等三个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因素,其中,“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最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专利授权数量”不相关,而与“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弱相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弱相关,而与“专利授权数量”不相关。

(2)创新资源

在7个创新资源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呈现出极强正向相关关系。“万人R&D研发人员数量”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存在强正相关的关系。“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呈现强负相关效应。“万人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对创新产出指标产生中度正向效应。“R&D经费的投入强度”和“科学研究人员在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的比重”2个因素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呈现出弱相关关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专利授权数量”的影响大于对“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有“人口总数”“城镇人口比例”“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量”“R&D项目数量”和“有研发机构或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等6个指标因素。其中,4个指标与科技创新产出的2个指标都呈现出极强正相关关系,在其他的2个因素中,与创新产出的1个指标呈现极强正相关,而与另一个指标呈现出强相关。因此,社会文化环境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他们对西藏创新产出的影响较大。

(4)政策制度环境

在政策制度环境的4个因素中,“企业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与“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具有强相关关系,它对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较大,而与创新产出的“专利授权数量”的相关性不高。“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与创新产出指标是中度相关,“R&D人员全时当量”与创新产出的2个指标都不相关。“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与创新产出的两个指标都是负相关。

表3:创新环境因素与创新产出相关分析结果

对于4个一级指标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及分析结论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4个一级指标中,社会文化环境与科技创新产出的两个指标都呈现出极强相关关系,而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政策制度环境等3个指标因素与创新产出指标呈现出中度相关关系。

表4:一级指标与创新产出相关分析结果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对创新环境因素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西藏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

在26个二级指标因素中,“R&D人员全时当量”与科技创新产出的两个指标都呈现出不相关关系,其余25个指标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有相关性关系。然而,西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缺乏是造成“R&D人员全时当量”与科技创新产出不相关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西藏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西藏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

在西藏区域内4个创新环境一级指标中,社会文化环境指标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均呈现极强正相关关系,社会文化环境对西藏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极为显著。其他3个一级指标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是中度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排序依次是创新资源环境、创新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环境。因此,在创新环境的一级指标因素中,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西藏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

3、西藏自治区政府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

在创新资源的7个因素中,“R&D经费的投入强度”和“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与西藏的科技创新产出2个指标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有学者指出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R&D经费的投入强度和地方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东部地区政府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更高[15]。因此,这两个指标因素对创新产出呈现出负向作用,说明西藏自治区对创新资源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更低,西藏自治区政府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更低。

4、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两个指标与创新产出指标的相关性显著程度不一样,“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与创新产出指标都呈现出中度正向相关关系,尤其是“企业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与“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强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西藏的R&D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的人员的投入对创新产出指标有很大影响。然而,“R&D人员全时当量”与创新产出指标不相关。这个结果充分证明了在西藏的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的人员比例极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二)对策

第一,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意愿有着强烈的影响,如果创新意愿越强烈,创新实践则越有效,创新主体就能充分利用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区域的创新能力就越高。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可为西藏的科技创新可持续性提供保障。因此,想要西藏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急需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提高政府配置创新资源效率。

目前,在西藏自治区内,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政府直接配置,且配置手段和方法单一,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低。因此,要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就要进行基于资源约束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科技体制改革。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创新组织方式,提升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弥合科技创新主体和社会之间的需求差异,促进科技、经济和教育的融合,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要提高政府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要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行政化的科研管理悖于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因此,要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项目投入以竞争方式为主,同时还有稳定支持的方式,无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稳定还是竞争,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要加强不同配置方式的优势互补。

第三,加快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与内地相比,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造成西藏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内地经验,需要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探索以内部培养与激活体制内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外部人才引进为辅等多种方式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教育固定资产投资”与科技创新产出的2个指标呈现出极强相关关系,因此,继续加大教育投资,提升西藏自治区区内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提高区内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西藏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满足西藏对高质量创新性人才的学科专业需求。

为了激活现有体制内高层次科技人才,西藏自治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创新成果的激励,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由于研发人员数量提升和聚集,使得研发人员所具有的研发知识才能被聚集与分享,因此,应鼓励企业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目前,西藏自治区特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可以采用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借助援藏力量,采用“精准帮扶”方式,二是政府应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建立绿色通道,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猜你喜欢

西藏基础设施区域
都是西藏的“错”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分割区域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个人的西藏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