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2020-11-12邢永民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西藏景区

邢永民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有着特色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教育性、两重性的旅游资源禀赋[1](P36-37)。自 2004 年,党中央、国务院从进一步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红色旅游浪潮席卷全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呈现出一种强力启动、超于常规、迅速定位、规模化、跨越式的发展态势[2](P10)。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联合印发的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即《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不仅给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而且促使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开始由传统路径转向为经典内涵、时代特征与红色文化的交融互动,开启了西藏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新时代。但学界对于西藏红色旅游的关注甚少,仅是散见于一些研究者的零星论作当中,也仅圉于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客观性描述和红色旅游开发的宏观性论述,并未展开深度化、系统性的探究。可见,对于西藏红色旅游的探讨仍存有较大的学术空间。鉴于此,笔者试以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为时间序列,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为空间尺度,基于时空二维视角,对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进程做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回顾,着重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阶段划分、资源特色、产品开发、形象构建、可持续发展以及自身所蕴含的多重性等方面做初步的考察与探讨,进而不断深化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认知与特征分析,以期有效促进未来西藏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一、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轨迹

回溯国内红色旅游发展进程,不难窥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专项型的旅游新形式,不仅有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般性,而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时代性,更有较强政治意义与教育意义的双重性、互融性。同样,从宏观层面来看,西藏红色旅游所历经的萌发起步、强力推动以及全面深化发展等历史阶段,都与国内其他省、市(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有着共同的逻辑起点。由此,通过系统梳理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进程,可以大体归纳出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特征,从而勾勒出一个体系完整、线索明晰、主题鲜明的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传统路径中的西藏红色旅游

虽然“红色旅游”一词,始现于1999年,并由江西省率先在国内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口号,自此将“红色旅游”的概念推向旅游市场[3]。但是,在这之前有关“红色旅游”的活动一直以“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考察、政治参观学习”等三种重要形式存在[1](P4)。西藏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抵制民族分裂势力,不断增强国家认同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也一直存在。比如始建于1965年的山南烈士陵园,就是以纪念“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在新时期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781位烈士”为主题的革命纪念地,成为20世纪早期西藏地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若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其他省、市(区)开展的上述三大类型的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是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所开展的以纪念地、纪念碑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教育,虽没有明显表现出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特点,但都已基本隐含了现代旅游业的若干要素,理应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原生雏形与培育阶段,也即国内大多数红色旅游研究者指出的红色旅游孕育和起步阶段[4]。

可见,在这种传统路径依赖的模式之下,西藏红色旅游发展也历经了最初的萌发阶段。从这个萌发阶段的发展特征来看,西藏红色旅游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并且以兴建革命纪念地、纪念碑为主要载体,活动形式单一,政治色彩浓厚,进行有组织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但毋庸置疑,早期持续开展的西藏红色教育,对于有效保护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和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而言,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展开,传统范式下的革命与爱国主义教育在西藏逐渐发展起来。在此期间,先后孕育出了一批有关红色旅游发展的福利民心工程。如山南烈士陵园、江孜抗英遗址、拉萨烈士陵园、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青藏公路与川藏公路建成通车纪念碑、西藏博物馆以及尼木县革命烈士陵园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还有通过一些数量较少,规模尚小的历史文化遗迹来开展红色革命教育,譬如拉萨市的雪城遗址,其以真实地反映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西藏历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生动说明了旧西藏社会黑暗、残酷以及成为西藏广大劳动人民地狱的历史事实,成为西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范式转换中的西藏红色旅游

西藏红色旅游始于传统范式下的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脱胎于全国第一期《规划纲要》的颁布。即自2004年以后,随着红色旅游浪潮席卷全国的强力发展态势之下,西藏红色旅游渐次开始了由传统路径下的“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考察以及政治参观学习”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式,向具有现代旅游元素与场域空间的业态模式转换。根据第一期《规划纲要》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传统路径的基础上,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5]。

在西藏地区最早确定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山南烈士陵园,不仅成为全国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西藏地区首个且唯一的红色旅游景区,而且也标志着西藏红色旅游由传统路径下的红色教育活动开始向现代旅游的产业化模式转变。显然,在全国第一期《规划纲要》中所着力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涵盖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关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仅有“山南烈士陵园”被列入其中,景区主要由烈士事迹纪念馆、陵园风景区、纪念碑广场和烈士墓群等四个部分构成,成为西藏唯一一处政府主导型的红色旅游景区。

可见,在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范式转换之始,最先呈现出零散的“景点(区)式”的发展态势,而并没有在政府主导之下出现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片状式”发展特征。究其原委,若从红色旅游发展进程来看,主要是圉于对红色旅游概念的界定与认识,即在2004年11月,李长春在河北省考察工作时作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其中明确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6](P231)。随之而后的第一期《规划纲要》也完全借用了此概念,正是在早期红色旅游概念的界定中所形成的文本范式,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时空性有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以“革命和战争时期”为时间线索,以承载“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的纪念地和标志物为表现载体,构建了一个时空二维性的红色旅游概念的基本体系。

显然,在这一概念体系之下的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很难凸显出民族地区的红色资源禀赋与时代特征。加之,这一时期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范式转换中出现了以“井冈山、延安、遵义、嘉兴”等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老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率先发展成了国内最具有影响力与典范性的红色旅游区,使得国内红色旅游模式,甚至红色文化传播,一度固化在旅游者的形象感知当中,很难从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层面去建构另一个新的红色旅游认知形象。由此,通过以上的考察与分析,不难看出,处于范式转换之中西藏红色旅游,在遵循既有概念界定与形象固化的模式之下,渐次出现了零散的、产业规模较小,以及“红色印记”比较凸显的红色旅游景点(区),并呈现出了“点状式”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三)经典内涵中的西藏红色旅游

随着国家第二期《规划纲要》(2011)的正式出台,本着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同时,该纲要明确要求,在第一期《规划纲要》确立的100余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再重点建设130个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准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全面反映四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7](P267-275)。由此可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的构建,除了具有一般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具有特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政府强力推动的重要保障。

正是在第二期《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之下,西藏红色旅游顺应国内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大潮流,开始深入挖掘其潜在的红色旅游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促使西藏红色旅游向经典内涵与时代特征交融互动的方向拓展。具体而言,在对国内红色旅游基本概念不断深化认识基础之上,西藏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地得到了丰富与拓展。就其本质特征而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更加凸显,红色旅游成为民族地区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以及民心工程,并且彰显了自身的显著特点,即政治教育目的的直接性、内容与形式的时代性、经济政策的倾斜性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性等[8](P9-10)。

同时,随着红色旅游内容范畴的拓展,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打破了范式转换中的“点状式”发展特征,渐次形成了经典内涵与时代特征交融互动发展趋向。就其红色旅游内容而言,凡是自1840年以来发生在西藏地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全部纳入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范畴。除了早期的山南烈士陵园之外,先后又出现以西藏博物馆、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处、拉萨烈士陵园、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山南克松基层党支部旧址(西藏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勒布沟中印自卫反击战东段主战场遗址、昌都烈士陵园以及中共西藏工委阿里分工委旧址等为代表的一批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区),并且这些经典景区大部分成功入选国家2016年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对于西藏重塑红色旅游品牌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以及更好地弘扬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发挥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尤为全国第三期《规划纲要》的再次出台,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按照红色旅游实现内涵式发展理念,经典内涵中的西藏红色旅游呈现出了全面深化发展的趋势。由最初单一性的“点状式”向多时空维度的“片状式”转变,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民族地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体系,坚持旅游扶贫的产业导向,进而实现西藏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其不仅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上实现了以“拉萨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为中心,以山南、林芝、日喀则、昌都、阿里、那曲为辐射范围”的西藏红色旅游发展格局,而且渐次推出了覆盖面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的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设计,进而在理论的层面上初步构建了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体现出这一阶段中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经典内涵与时代特征的交融互动。

二、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认知

综上所述,在国家宏观层面先后制定的三期《规划纲要》的指导与地方政府层面的强力推动下,国内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尤为在资政育人、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之下,随着对西藏红色旅游认知的不断深入,其在资源特色、产品开发、形象构建、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为新时代西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红色文化魅力不断彰显

红色旅游是集于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旅游新业态与新形式,其旅游资源极具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产品特性。在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认知不断明晰的过程中,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性不断突显,渐次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山南、林芝、日喀则、昌都、阿里、那曲为辐射范围的红色旅游资源群系,进一步彰显了西藏红色文化的魅力。

若从内容上来看,西藏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历史阶段:一是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时期;二是改革开放至今。其旅游资源的富集性主要涵盖了“物化”与“人化”两个层面。在“物化”层面,主要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以及与之有关的人造景观等三大类别。诸如业已形成了以“山南烈士陵园、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十八军军部旧址、西藏军区一号和二号院、十八军开荒生产指挥部旧址、西藏工委办公处、山南克松村党支部旧址、昌都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扎木镇县委红楼、昌都烈士陵园、波密县扎木镇县委红楼、易贡乡将军楼、拉萨烈士陵园、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碑、拉萨火车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经典红色旅游资源群系[9]。据有关研究统计,目前西藏自治区约有29处烈士陵园及墓地,22处反映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时期的相关历史遗迹(址)[10];在“人化”层面,主要包括在西藏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段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以及与之有关的革命精神。例如,以援藏好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进藏先遣连革命事迹,进藏十八军将领张国华、谭冠三、任荣、阴法唐等典型人物,“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的“玉麦精神”,以及在西藏建设与发展中凝练出来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列麦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还有反映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西藏红色经典歌曲、红色影片、红色文学等[11]。可见,正是随着国内红色旅游内涵的不断拓展与延伸,这些带有浓厚红色基因的西藏红色旅游资源频频亮相,富集于雪域高原,进而也改变了人们以往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困窘状”的基本认知。据笔者系统梳理与统计,西藏地区现可知的红色文化资源遗迹数量竟达132处,基本实现了7个地(市)皆有红色旅游资源全覆盖的局面(见表1)。从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总量来看,其不仅在资源体系上类别丰富,形式多样,品质甚佳,历史地位与意义重大,而且随着西藏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红色旅游景点(区)渐次进入公众的视野,红色文化的魅力不断突显,有力发挥了红色旅游独特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表1:西藏自治区各地(市)红色文化资源遗迹数量统计表

(二)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红色教育功能渐次突显

西藏红色旅游较之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态势而言,在经历了“困窘状”的发展徘徊期之后,迅速开启了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时期。虽起步较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规模与总量不够大,知名度不够高,辐射力不够强,但随着红色旅游景点(区)和各类纪念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建设水平的提高、功能的逐步完善,极大吸引了当地人民群众与入藏游客的广泛参与,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独特价值功能。如现已散布于西藏各地(市)的记录和反映有关近代以来西藏各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等历史阶段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山南烈士陵园、波密县委红楼、波密县易贡乡将军楼和阿里“英雄先遣连”旧址等第一批西藏红色旅游景点(区),已成为新时期西藏旅游的新地标[12](P311)。又如2019年林芝市波密红楼遗址系列景区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红色旅游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系列红色景区包括易贡将军楼、波密红楼十八军进藏遗址,其中中共西藏波密分工委办公楼坐落于中共波密县委办公大楼内,属于苏式建筑风格,并且于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西藏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成为西藏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近年来,西藏红色旅游也渐次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大众化和常态化。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的抗战主题纪念活动异彩纷呈,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西藏地区也积极开展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其中拉萨、山南、昌都、那曲、阿里等地(市)结合自身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相继开展了“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反叛平叛”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西藏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取得了较好的红色教育效能;2016年结合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西藏广大干部职工、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考察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学习“长征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积极引导游客参观江孜古城、十八军进藏等红色旅游景点(区),讲述西藏红色故事,发挥了西藏红色旅游的宣传教育功能;2019年西藏阿里地区进藏先遣连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并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吸引着当地青年学生群体的目光。

同时,随着西藏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林芝市以“丰富旅游内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为建设目标,先后推出了“红色夏令营”“红领巾讲解员”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红色研学活动当中,进一步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林芝市波密红楼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仅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和旅游团体约近万人次,前来参观的群体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游客群体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和职业群体,不仅有党员干部、学生群体,还有较多的年轻情侣。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入境游客)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了解西藏红色历史文化与革命历史,瞻仰英雄人物,缅怀革命功绩,切身感受和认识到西藏的和平稳定,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进一步激发了爱党、爱国、爱藏、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进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美好愿景与信念。

(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精品线路渐臻形成,红色文化形象持续构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不仅是红色文化和红色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以及呈现的重要载体,更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西藏红色旅游景点(区)建设力度持续增长,促使红色旅游景点(区)的品级和形象显著提升,将在西藏全域内实现多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自治区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二级制”红色旅游发展态势,形成一大批在西藏,乃至国内外有一定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比如在2016年12月正式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涉及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就有5处(包括系列景区),即山南烈士陵园、拉萨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旧址、拉萨烈士陵园、青藏铁路拉萨站)、日喀则市江孜县宗山抗英遗址、康马县乃宁曲德抗英遗址、昌都市烈士陵园和阿里地区噶尔县中共西藏工委阿里分工委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13](P202)。由此可见,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呈现出多地(市)分布格局,重点涵盖区域囊括了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阿里等地,并且景点(区)的类型都是以烈士陵园、抗英遗址和革命遗址为主体,基本反映了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西藏红色旅游文化客体特征。

随着国内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升温,西藏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日臻完善,并逐渐趋于市场化、综合化、主题化,甚至品牌化构建的发展态势。从西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的进程来看,2015年在完成《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景点名录》的基础之上,先后制定了6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①,但是随着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2019年对已有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设计进行了调整与整合,在原有的路线规划基础上,最终形成了4条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精品推荐线路(见表2)。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载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二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目前,虽然还难以构建一个涵盖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区、重点红色旅游城市、重点红色旅游县、红色旅游名镇以及红色旅游边境村等业态丰富的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载体体系,但是在现有的红色旅游文化的客体与介体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红色旅游主体文化的建构。近年来,正是在上述的发展态势之下,西藏红色文化形象持续构建,西藏红色旅游走出了“闺房之秀”,成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的“一家碧玉”,并以民族地区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吸引着区内外广大的旅游者纷纷前往,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内涵为一体的西藏旅游新载体与新形式。

表2:西藏自治区2019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荐一览表②

(四)红色文化强力弘扬,催生旅游新业态与新方式

红色旅游因具有政治性、公益性和经济性、市场性的多重特点,不仅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弘扬红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重要手段,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近年来,在西藏红色旅游发展中,开始注重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渐次出现了以文艺表演(节目)的形式,将西藏革命历史、英雄事迹、先进人物搬上舞台,尝试与红色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搭建红色文化新阵地,成为红色旅游的新业态与新方式。比如,《红河谷》《先遣连》《丫丫》《西藏秘密》《雪域天路》《我的喜马拉雅》等一批优秀红色影视剧,《天路》《翻身农奴把歌唱》《藏汉兄弟心连心》《翻身不忘共产党》《在北京的金山上》等红色歌曲,《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川藏公路修筑纪实》等红色纪录片,以及《翻身农奴向太阳》《洗衣歌》等红色舞蹈作品,这些文艺作品深受广大区内外游客的喜爱和好评,有力推动了西藏红色文化的宣传,促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西藏红色文化,激发了广大游客对西藏红色旅游的浓厚兴趣。

同时,随着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日臻成熟,作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另一载体——红色旅游区的发展,进一步激活了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深度化趋势,使得“多彩”融合、产业融合的特征渐次突显,即在红色旅游区的大框架之下,开始尝试“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比如,2019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整合了拉萨市与林芝市两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将拉萨谭冠三纪念园、波密县扎木中心县委红楼、通麦川藏线十英雄纪念碑等红色景点结成“红色旅游联盟”,并在林芝市波密县发布了西藏首条“红色+”复合旅游产品,隆重推出了“拉萨—鲁朗—波密—巴松措”精品红色线路,并且有机串联了沿线生态游、乡村游、研学游,进一步丰富了西藏旅游业态,也催生了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总之,在西藏首个“红色旅游联盟”的推动下,林芝市波密县积极尝试依托“藏王故里、冰川之乡”等旅游资源优势,将当地独特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线路,逐步提升红色旅游接待能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目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文化生态景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以“红色+避暑”为主题的产品设计理念,倾力打造涵盖“藏东秘境、巴松措越野、藏东深呼吸、白水漂流和热气球”等5条生态型的避暑路线,也是将红色文化与红色线路有机融合,力争实现既能接受西藏红色文化教育,又能感受当地夏季避暑乘凉与休闲康养的新体验。

三、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特征分析

西藏红色旅游是在国内红色旅游高歌猛进的浪潮之下应运而生,并在国际旅游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市场活跃的推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等三个层级的动因促使下[14](P289-304),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发逻辑起点。在此背景之下,为使西藏红色旅游成为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也成为雪域高原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特色旅游产品。其紧密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开启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红色旅游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若干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构建多业态的红色旅游区(联盟),进而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而在这一进程中,使得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两重逻辑线索

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同国内其他省、市(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有着相同的生发逻辑起点,自2004年底第一期《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红色旅游发展在“强力启动、超于常规、迅速定位、规模化、跨越式”的态势之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若从红色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与需求特征的视角而言,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历程进行细微深入的考察与探析,不难发现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隐含着两条重要的逻辑线索。其一,基于内生性的地方视角,历经了由“传统路径、范式转换、经典内涵”等三个产业特征的红色旅游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二,基于外驱性的国家视角,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产品始终体现着政府的主导性与意志性,即具有针对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缅怀先辈、体验历史等社会功能和属性。正是在这样的旅游产业与社会事业双向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使其开始了由传统路径中以革命圣地、纪念地为载体的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方式,渐向规模渐次变大、内容渐次丰富、形式渐次多元的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转变。显然,纵观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历程,虽然历经了从无到有、鲜为人知、政府推进、资源富集等较为“困窘状”的发展认知过程,但从现有的红色旅游发展情况和主要推进工作来看,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已经完成了由最初的内涵界定不清晰,回归产业发展与事业发展共融的“双轨模式”,逐渐显示出了具有“西藏特点”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径,并且总体发展形势向好,不断有序推进着西藏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西藏红色旅游发展始终伴生着文本表述与学术话语的构建

自2004年第一期《规划纲要》的出台,首次对“红色旅游”的概念有了一次较为权威的定义。在这个概念的表述当中,将红色旅游的时间范畴界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历史时段,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其实,在最初概念的表述背景之下,西藏红色旅游发展一度陷入认知的困窘之中,比如西藏有没有类似内地(井冈山、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甚至有研究者在不断追问或怀疑西藏是否有红色旅游等一系列有关对西藏红色旅游的基本认知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第二期《规划纲要》的发布,进一步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并将红色旅游的时间跨度向前推至1840年,向后延至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了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正是在这一新概念界定之下,无疑对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并且在国家层面强力推动的意志性要求之下,西藏红色旅游发展渐次跳出了困窘状的“传统路径”,开始向“范式转换”与“经典内涵”的发展阶段迈进,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特点的学术话语与文本表述体系。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应将西藏红色旅游文化中的“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表述拓展为“高原氧气不足精神富足”,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打造强有力的话语体系[15]。又如与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职能部门和红色旅游研究者始终保持着一致的呼吁之声,即在西藏红色旅游的范围界定上,可以扩展到历史上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为西藏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地方性的支持政策。

(三)西藏红色旅游景观构建模式的单一性与线路设计的单核性最为突显

近年来,西藏红色旅游在红色景点(区)和红色精品线路设计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从红色旅游文化结构层面来看,不难发现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的载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二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前者,在经典景区上红色旅游文化客体类型比较单一,并未形成多层级的红色旅游文化景观;后者,在精品线路上则多表现出单核性的开发特征,即仅以拉萨地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开发。

具体而言,通常的旅游资源景观构建模式,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景点(区)与景点(区)的组合;二是景点(区)内部的景观组合,抑或景点内部的景观构建[16](P79)。显然,红色旅游景观构建模式可通过这两类方式进行景观构建,可形成红色旅游资源群系,或可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品质。但从西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进程来看,作为红色旅游文化客体的景点(区)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体现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地;另一类是少量的革命遗址。并且这些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区)的时间范围多集中于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时期。同时,从红色旅游景区的等级和体系上来看,现仅有一处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可见,红色经典景区整体级别相对较低,也并未形成西藏红色旅游景区体系,红色旅游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涵盖国家级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区国防教育基地、全区廉政教育基地、全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多类型、多层级的红色旅游景点(区)体系。

此外,西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设计则多表现为单核性的开发特征。目前,仅此形成了以拉萨地区为核心的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其中4条属于传统型的红色精品线路,1条属于复合型的红色精品线路,即“拉萨—鲁朗—波密—巴松措”精品红色线路。由此可见,在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空间上,并未形成涵盖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阿里以及那曲等7个地(市)的多核性的线路开发特征,以及在新业态的“红色+”复合旅游产品开发上,也仅有拉萨与林芝两市,实现了首条红色精品线路的一期开发。

(四)西藏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性与区域性的交融

随着西藏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不但使其红色文化催生了旅游新业态与新方式,而且使其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性与区域性的交融。西藏红色旅游区丰厚的历史人文和优越的自然生态使得西藏红色旅游具备了多功能、多元化和多层级发展的基本条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之外,度假、会议、研学、探险、养生等红色旅游市场也渐次呈现。与此同时,西藏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也渐次得到了拓展,即除了参观游览,更多参与性、体验性的“红色+”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比如西藏首条复合型的“拉萨—鲁朗—波密—巴松措”精品红色线路的推出,促使林芝市将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融合发展,深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重点旅游区建设,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将红色旅游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又如2019年拉萨市首个红色旅游景区——林周农场红色文化生态景区的正式投入使用,使其成为林周县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林周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林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林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该红色景区在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景区,不仅将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还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成为西藏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虽然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较之全国而言,具有市场发育程度较低、旅游景观模式构景单一,以及精品线路设计的单核性突显等特点,但是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持续推动下,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紧迈步伐,顺应时代,不断找寻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禀赋,拓展红色旅游市场,并借助西藏独特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积极尝试多元性与区域性的融合发展理念,引领与供给西藏红色旅游市场需求。可见,这种具有市场多元性与区域性融合的西藏红色旅游发展态势,不仅生动体现了西藏红色旅游未来发展的内生驱动与市场诉求,而且成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西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进而不断构建具有功能多元、业态丰富、载体完善等特征的西藏红色旅游市场形象。

四、结 语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一种特色、主题型旅游,是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内涵与本质特征的旅游新形式。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内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而在此背景之下,西藏红色旅游的发展同国内其他省市(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发逻辑起点。在红色旅游概念内涵不断拓展的历史进程中,伴生出了以传统路径、范式转换和经典内涵等特征的三大历史轨迹。若从现状认知与特征分析的层面来看,西藏红色旅游虽较之国内其他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缓慢,但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育化,渐次形成了具有西藏文化生态特点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无论是在动力机制、市场需求、载体建设,还是在形象构建、产品推广以及融合发展等层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新时代西藏红色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未来西藏红色旅游发展,理应紧密贴近西藏实际,宜时宜地,全域联动,立足红色旅游实践需要,以西藏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功能实现、红色旅游规划开发、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为重要的支撑点,构建较为系统、完整的西藏红色旅游内容体系,从而有效促进新时代西藏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注 释]

①西藏较早的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分别为:拉萨市—西藏博物馆—雪城—拉萨烈士陵园—张国华、谭冠三将军楼;成都市—317国道—昌都岗托—昌都县—318国道—波密县—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拉萨市;拉萨市—山南地区错那勒布沟;拉萨市—浪卡子—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亚东—康马;拉萨市—贡嘎—扎囊—山南(山南烈士陵园、克松基层党支部旧址)和日喀则—阿里改则县(先遣乡)—阿里地区(孔繁森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路线。

②数据来源:http://lyw.xizang.gov.cn/hsly.html。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西藏景区
都是西藏的“错”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