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视角下高职“SPOC+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泛雅平台“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为例
2020-11-12张学芳副教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张学芳(副教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职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的规模应用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通常情况下,公式(3)并没有闭型解,而有几个近似后验分布的次优解(Arulampalamet al,2002),其中之一是网格搜索。网格搜索,虽然实现起来简单,但还是遭遇一些问题。首先,当参数是连续的、且没有严格限制时,这个方法由于只能搜索到有限的网格,因此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参数空间。其次,网格大小是预先设定的,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分辨率的良好覆盖,这个方法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网格。
综上,《巴黎公约》所确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规则与欧盟及TPP框架内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消费者利益保护维度上的发展,对于各国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制以更好地规制新型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必然会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到该领域的国际协调。
一、“SPOC+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SPOC+课堂”教学模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其与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教学形成了明显对比,属于小型私有化在线开放教学,规避了MOOC教学中师生无法面对面沟通交流以及教师无法实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缺陷。SPOC可以准确定位学生需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量身定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学生的疑惑可以得到及时解答。SPOC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SPOC+课堂”教学模式是将SPOC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融合实体课堂与在线教学的优势,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颠覆,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实现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打造一个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创新性,不断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网络教学门户、课程建设、教学互动、教学管理评估、课程资源库等模块,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管理、教学信息统计、教学资料存储、课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活动讨论等功能。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SPOC(线上)+课堂(线下)”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通过平台各个模块功能协同发挥作用、所有数据有效整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并予以适度调节,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SPOC+课堂”混合视角下的“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本文以乡村性(rurality)的高低来指示村落的不同发展阶段。参考张荣天等人对乡村性划分的方法[10],根据乡村类型划分乡村性高低:以农业为主的村落乡村性高,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村落乡村性低。对乡村类型的划分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及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二)“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实施“SPOC+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3.课后助学——SPOC线上活动。课后助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前、课中所学内容(详见表3),学生根据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难易程度进行逐项练习和总结,从直接分配法到交互分配法再到代数分配法,归纳出不同成本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对本单元任务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发布拓展的视频、文档以及链接等资料,创建本单元任务重难点相关“话题”讨论,投放课堂教学反馈调查问卷等,在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反思总结中不断调整“SPOC+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初级会计师考证的必修内容,课程以“SPOC+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围绕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成本核算岗位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以职业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潜心开发课件、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课程资源,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成本核算岗位能力需求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以及多个单元教学任务(详见图1)。项目2至项目4(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设计了12个相同的教学任务,这是按照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发生的成本核算业务,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设计的教学内容。三个项目任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由简单到复杂,其中品种法是基础,也是重点。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但是成本核算步骤是相同的,12个相同的教学任务体现了必要的重复和巩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SPOC+课堂”混合视角下“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设计思路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SPOC+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开发涵盖课程标准、电子课件、操作演示、典型案例、习题试题、票证账表、图片素材、虚拟互动以及教学视频等在内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设计按照成本核算工作总体过程关联化、顺序化的要求,将学生代入成本会计工作的典型工作场景,以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较强综合性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模仿案例进行成本核算业务的操作、拓展和自主探究,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SPOC在线学习相结合,打造立体化、职业化、自主化的学习模式。
图1 “SPOC+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二)教学内容选取
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焦作校区,创建了老年教育全新模式,在创新中办好寄宿制老年大学,为老年朋友创造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学习乐园和享老乐园,确立了文化享老的办学理念,创建文化、养生、田园、医疗、旅游“五位一体”的综合办学模式,创新“灵活多样、精品带动、重在参与”的办学方法,营造轻松、快乐、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
表1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课前自学”活动任务单
(三)教学资源开发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开发了三个方面的教学资源和多个教学辅助模块,主要包括指导资源(课程介绍、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学习资源(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流程动画、授课视频等)、练习资源(项目作业、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试题测验等)、辅助教学模块(分组讨论、仿真会计资料、信息统计、问卷调查、网络链接等)。除自行开发的资源外,教师还可以挑选合作平台上的公共资源,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SPOC网络学习资源。
(四)教学活动实施——以单元任务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为例
2.课中导学——课堂线下活动。课中导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进行的课堂线下互动教学,也是知识、技能的内化和提升环节,是从学生主体(分组讨论、分组展示)到教师主导(知识内化)再到学生主体(实战训练)再到教师主导(课堂总结)循环交替的课堂教学(详见表2),是由教师主体变为教师主导,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导学交替的互动教学。结合SPOC线上教学进行线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多地体现在重难点知识的总结、典型案例操作流程的演示、共性问题的拓展讨论、个性问题的指导深化等,实现课堂教学与SPOC线上教学紧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表2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课中导学”活动安排单
1.课前自学——SPOC线上活动。课前学生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内容自学、线上讨论、课前任务、课前测评等相关的线上活动(详见表1),学生在线上可以提前知晓本单元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课前线上自学过程中需做好随记,记录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学平台中反馈,教师通过平台一方面对学生的课前线上学习进行跟踪监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上传的随记,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盲区,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计算要求也不相同。仅依靠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有些学生因为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习缺乏主动性、师生间缺少互动、听课效率不高等原因,课程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符合“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的人才培养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会计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面向中小工商企业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岗位,从事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应构建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定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课程设置。“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按照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
表3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课后助学”活动任务单
(五)混合式教学评价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的学习表现和效果进行统筹考虑,形成过程性评价加终结性评价的“SPOC+课堂”混合式综合评价体系(详见图2)。一方面对学生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图2 “SPOC+课堂”混合式综合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是混合式评价的主体,占混合式评价的70%,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课前评价”主要通过自学内容、线上讨论、课前测试以及课前任务四个指标进行评价,由教师、同学和学生本人进行三方评价,然后根据设置的权重折算出相应成绩。“课中评价”由课堂出勤和课堂参与两个指标结合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反馈的数据给予定量评价,而对于课堂表现,应由任课教师进行多维度综合考虑予以评价。“课后评价”可以参照课前评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评价指标,再按其权重进行折算给予综合评价,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终结性评价占混合式评价的30%,“期末测试”和“综合实训”两个部分各占50%。期末考试由系统随机组卷,采取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除了要参加期末考试之外,还要完成一份模拟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任务(课程开始前教师会提供真实企业的资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成本报表),学生按照综合实训要求以及序时进度要求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提供一份完整的综合实训资料(凭证、账簿和报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批改评分。
今年四月份,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王岩民总经理(所长)一行三人拜访了位于日本东京的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总部,并参观了长野县佐久的机心工厂,本着双方合作互惠的理念,在金秋十月里,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机心事业部一行拜访了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综上,在“互联网+”大背景下,“SPOC+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准确定位学生需求、量身定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疑惑、反馈、作业、讨论都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了课程的参与度和通过率,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SPOC+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教学,融创新教学、自主学习、学做合一于一体,“线上——线下——线上”教学循环交替,优化了教学和学习效果,为会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