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关系辨析
2020-11-11卢凯梅运彬
卢凯 梅运彬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过程”的思想映照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始点和最高点来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最能体现“过程”思想。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主体,着眼于教育主体的内化外化实践,并以接受教育为起始点、自我教育为最高点构建其过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实践、再到新的认识的过程,在过程中联系,在联系中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教育;自我教育;过程
作者简介:卢凯(1995—),男,江西宜春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梅运彬(1974—),男,湖北宜昌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立项号:19VSZ073);2017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立项号:2017122)的阶段性成果。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pt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Process
Abstract: Marxism i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which Marxism's thought on "process"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highest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best embodies the "process" thought.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takes educators and educatees as the main body, focuses on the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practice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 its process with receiving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elf-education as the highest point.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knowledge, to practice, to cognition, to contact in the process, and to develop in connection, presenting a spiral proces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accept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process
在以“立德樹人”为目标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是直接关系到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过程”的思想,对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重要启示。以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始点和最高点来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主体的理论内化与自我外化的实践,表现出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概念与特征
(一)过程的概念及其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正如恩格斯所强调,“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1]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过程”进行了阐述。马克思关于“过程”思想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对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2]马克思强调历史是人的实践发展过程,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恩格斯的过程论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P40)。恩格斯强调,世界的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事物“生成”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集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过程”思想蕴含着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为世界向前发展的进程实际上是人的实践不断发展过程。以人的实践来体现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人、实践和发展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他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可以将“过程”定义为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发展和消亡新生,以及事物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试图初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明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根据马克思主义“过程”思想,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生成方式构成的,以及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反应阶段;补充阶段;满足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进行纯粹的理论。也就是教育主体对于客观存在形成了直接的表象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接受教育实践。第二阶段,分为审美补充和理智补充两个过程。在审美补充中,存在着主体对感性认识的诸“节奏”和诸“对比”的分析、判断,这是一个抑制和强化认识的过程,即教育主体会感性的抑制错误意识,强化正确意识的自发过程。在理智补充过程,概念性认识的摄入,使得强化了的感性认识有了明确的理智活动的现实事态,“理智性”的意识存在,抽象的理性认识形成,即向初步自觉的强化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三阶段,在抽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在如何满足理性认识这个问题上,展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是由自我教育发挥主要作用的,理性认识在转化为实践时,得出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自我教育是将理性认识外化为行为实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只有理性认识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新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能完整。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映照了这三个阶段,接受教育是由反应阶段到补充阶段,自我教育是由补充阶段到满足阶段。由教育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教育主体对感性认识的主观能动的抑制和强化,抑制、强化都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内在形式,形成了抽象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满足理性认识的内生需要,并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最终将理性认识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实践和个人行为习惯。
(三)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建构及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般以接受教育为起点,自我教育为最高点,由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过程关系最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建构,“宏观过程是从已达到的现实向欲达到的现实的过程;而微观过程则是将仅仅实在的条件转换成明确的现实。”[4](P290)。宏观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是在整个社会现实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之上,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主体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过程。微观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则是教育主体对社会要求的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再外化为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宏观过程造成从“现实的”到“仅仅实在的”的过渡,而微观过程造成从“实在的”到“现实的”的生长。映照到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之中,宏观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到社会要求的过渡,微观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则是由社会要求到行为实践和行为习惯的生长。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从现实水平出发,以接受教育为起始点,在理论内化与自我外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合力下,向着自我教育的最高点发展。必须明确这种发展过程不是飞机起飞一般的前进上升,也不是波浪式起伏上升,而是如漩涡一般地上升运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内化外化,一步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多次交替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如图 1所示)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了主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特征。
二、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主体性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进行的认识改造和实践改造的过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就是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实践的改造过程。
(一)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接受教育與自我教育过程的主体性表现为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过程是一种节奏,创造活动由此引起了自然搏动,每一搏动形成了历史事实的一个自然单位。”[4](P79)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也就是教育主体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上的每一个“节奏”、“搏动”和“自然单位”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一种前后相生、内外相联的关系。这些“节奏”、“搏动”和“自然单位”也都是过程,教育主体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下,每个时间点的自我认识都会有所不同,都是一个变化着的过程。宏观上,万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都是主体;微观上,万物又都是客体的存在,包括人本身。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是发出“节奏”、“搏动”的经验者,同时又是“节奏”、“搏动”的经验;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是以主体形式存在的“自然单位”的主体,但是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又都是教育主体的“经验”。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是发出“节奏”、“搏动”的“经验者”,也是构成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自然单位”的“经验者”。教育主体既是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必然也是构建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主体。
(二)教育主体的相互关系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超越自我主体形式而存在。教育者的理论和受教育者的理论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现出了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在教育主体的人格尊严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同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这种双向互动中,二者相互承认、相互理解,使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接受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教育受教育者的过程,也受教育者教育教育者的过程,互相教育、互相学习,促进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人人都需要教育,“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教育者也必须要经历接受教育过程,才能成为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以主体的形式而存在;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接受教育时,他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他还进行着自我教育,以主体的形式存在。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他是主动接受者,以接受理论的主体形式存在;当进行自我教育时,受教育主动认识自我,积极改造自我,寻求超越自我,转化为自身实践,以理论实践主体的形式存在。
(三)教育主体的主体性表现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存在,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教育主体的思想矛盾运动。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中,具有主导性,主导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教师具有一种双重的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环境。”[6](P71)教育者的“双重作用”在自我教育中也起着引导、推动作用。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教育主体的自我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6](P12),以教育主体的发展需要构建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主动性,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无疑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既不是本能自发产生的,也不是完全被动的由外在条件所决定,而是教育主体对周围的物质生活环境的积极反应和主动适应,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发展前进。选择性,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并不是必然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或是阶级、团体的目的和实际做出选择,以使得自身或是群体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性,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不是“流水线”作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有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体,可以创造条件促使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三、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也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7]接受教育要在学习思想与知识时,要做到学思并重,内化于心;自我教育要在正确思想与知识指导下,做到信且行,外化于行。
(一)接受内化与自我外化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方法,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两种最为普遍和活跃的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活动,更重要的在于教育主体运用实践。“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积极的掌握”[6](P57)。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在于教育主体对知识的积极理性的把握,并运用于实践行动,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接受教育过程重在内化实践,它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理论知识,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认识的合生,内化为正确的理性认识。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理论知识,创设合理的环境氛围,使得受教育者将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将社会主义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自我教育过程重在外化实践,它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帮助,使受教育者对自我进行建构,超越自我,将认识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在接受教育已有的基础之上,教育主体将自身的行为和习惯与社会要求相对比、相统一,在外化的实践中不断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将社会要求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实践。既有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又有受教育者的学习实践。接受教育过程是实践的,由“点滴的经验”而合生的“新事物”的过程是实践的。“点滴的经验”是经验者实践的过程,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也是通过教育者实践并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活动。
(二)接受教育过程重在内化于心
接受教育过程重在内化于心,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将一定的社会要求纳入自己认知系统,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中形成内在自我指挥系统。“我们用鼻子嗅,用舌头尝,用皮肤感觉。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也都是用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来感觉。”[8]内化是将“社会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要这样做”,是个人或群体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内化于心,是学与思的贯通,是知与信的统一。学习,接受教育是一个教与学的统一体,是一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摄入”过程。思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一个内外相联,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与思考是不可割裂的,学而不思,只能是“呆滞的思想”。坚持学与思贯通,接受教育才能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知,是指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或认识的学习过程。信,是指相信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的知识或认识的思考过程。知与信是统一的,知而不信,接受教育过程就会成为“无用论”;信而不知,接受教育过程就会沦为“盲从论”。坚持知与信的统一,科学认识接受教育的内容,坚信接受教育的内容,接受教育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学与思的内化,知与信的内化,接受教育将社会要求内化为理性认识,实现了接受教育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三)自我教育过程重在外化于行
自我教育过程重在外化于行,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的内容建构认知体系,教育主体进行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克服错误思想并在实践中检验的过程。“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P60)。外化是将“我要这样做”转化为“我在(将)这样做”,是个体或群体的内部“理想的意图”向外部“理想的力量”的转化。外化于行,是思与用的贯通,是信与行的统一。“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7]思,是弄通的思维过程;用,是做实的实践过程。自我教育是思想认识的外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的社会要求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所思所想必须化为实践,自我教育才算是完成。信,是相信认同社会要求的认知过程;行,是践行社会要的实践过程。只有坚定自信,坚持信念,自我教育的行为实践才会更加有力量、有深度。自我教育是个人或集体对社会要求的外化,并在不断的实践行为中检验其正确性。这种外化是多次反复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动机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育教育主体优良的行为习惯是自我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与用的贯通,信与性的统一,自我教育将理性认识外化为行为习惯,实现了自我教育过程从“理性認识”到“实践”的生长。
四、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发展性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于它的发展性。接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于不断发展的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之中。联系与发展体现在,接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一)接受教育过与自我教育过程的联系
接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衍生的,一过程蕴含着另一过程,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个别事物的特点反映在作为它们的相互联系的共同过程之中”。[9]接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具有自己的特征,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联系、发展。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各个过程是紧密相联、相伴相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接受教育过程主要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而自我教育过程所造成的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生长,二者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当接受教育进行到一定阶段,自我意识越发强烈,萌发出自我教育的需要,该过程中蕴含着自我教育过程;当自我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已有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自我教育需要,就会展现着新的接受教育需要和要求,需要接受教育来补充、完善自我教育的进程。接受教育过程与自我教育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处于一个个过程之中,并不断向前发展。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提供基础,并以自我教育为目的和归宿,但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随之也有新情况、新问题,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也有了新发展。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节点性发展
从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节点角度而言,接受教育作为起始点,自我教育作为最高点,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节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教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教育主体的各阶段的思想变化上,还体现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以接受教育为基础和前提,接受教育以自我教育为目的和归宿,共同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框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为目标,以接受教育为起始点,使得教育主体获得自我教育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唤醒自我发展意识,为自我教育奠定有利基础。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中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0]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要求,“只能从外面理论进去”;另一方面,接受教育内容的积淀会激发人们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意识,促使人们遵循社会要求进行思维和实践。“教是为了不教”,接受教育是为了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对接受教育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自我教育是每个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要通过自我教育,社会要求与自身发展需要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状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接受教育作为起始点,是为了使教育主体形成自我教育的自觉之基。自我教育作为最高点,是为了达到教育主体能够自觉主动践行社会要求的目的,也是对接受教育内容的自觉认同、主动理论与实践检验。
(三)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阶段性发展
从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阶段角度而言,接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的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生成阶段。过渡阶段与生成阶段,这两个阶段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完全顺延发展的。过渡阶段蕴含着较为初级的自我教育,生成阶段产生了新的接受教育的需要。接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着通过教育实践,使受教育者理解并内化接受教育的内容,逐渐形成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主体对社会要求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在持续接受教育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萌生自我教育的需要。自我教育是在受教育者形成了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的基础上,通过一次一次的外化实践,不断超越,最终形成行为习惯的生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主体将对社会要求的理性认识与自己认知形成相对完善、稳定的认知体系,并在不断的思想斗争中走向实践,在实践中生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两个阶段相互产生、相互促进,最终在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中达到统一。接受教育是较为基础的,是教育主体较先体验到的一个阶段,纯粹的理论是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体的主观意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接受教育阶段,要尊重和利用好个体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促进个体对接受教育内容的内化。自我教育作为较为高级的阶段,是教育主体满足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经过接受教育阶段的自我沉淀和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促进自我需要和自我完善意识的不断科学化,以及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和需要,最终在行为和习惯的外化中检验发展。
结论
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过程,在探讨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中,建构出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关系。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是多次交替前进的过程,是一步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交替递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9.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英)怀特海著.过程与实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版)
[6](英)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习近平. 加强理论修养 不断修炼自我[N].人民日报,2019-03-02(001).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5.
[9](英)怀特海著. 思维方式[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7.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6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邮政编码:430070
電话:15927181322
电子邮箱:11596060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