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 引领数学理解
2020-11-11吴后良郑承勉
吴后良 郑承勉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数学理解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现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平移”教学为例,说明如下。
一、引入旧知,联想提问
教学开始教师出示物体运动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
当学生说出窗户和移门是平移运动的时候,教师继续提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认识了平移,这个单元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猜一猜,我们将研究平移的什么问题?”
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图形会向哪儿平移?平移的次数是多少?平移的长度是多少?怎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今天我们来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学会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了平移,教师利用原图复习导入,以“猜一猜,我们将研究平移的什么问题”为引导,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联想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引导对比,发现问题
观察对比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在“它们的平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中开展深入学习。
幻灯片呈现动态演示,图中的小船和金鱼同时向右做平移运动,但平移的速度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
生:它们都是向右平移的。
教师引导小结:也就是它们平移的方向是一样的。
生:它们平移的速度不一样,小船走得快一些,金鱼走得慢一些。
生:它们平移的长度不一样,小船平移得远一些,金鱼平移得近一些。
教师引导:平移的长度称为平移的距离,它们平移的距离也不一样。同学们真棒,通过观察对比异同,发现了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猜想中,虽然有部分学生隐约感知平移有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但没有具体素材支撑,感知是肤浅的。在观察对比小船图和金鱼图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具体感知到平移有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引领思考,探索问题
针对学生在确定平移距离时更易出错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以“怎样在方格图上准确地数出平移的格数”的问题为引领,通过学生独立探索,找到数出平移格数的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生:我是看船尾的这个点,然后一格一格数到平移后图形的船尾。
生:我是看船顶上那个点,然后一格一格数到平移后图形的船顶上那个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形上找出一个代表点,在没有移动的时候,记作0,然后向右每移动一格,分别记作1、2、3……一格一格地数下去,找到平移后图形的对应点,看看移动了几格。
生:还可以看船帆的一条边,数一数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教师小结:确定图形平移了几格,可以看对应的点平移了多少格,也可以数一数前后图形中相对应的一条线段平移了几格。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数格数”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并总结出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平移物体每一组对应点或者对应线段,平移格数都一样,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四、自行设问,发散思考
为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设计平移要求,你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进行解决。
师:看到平移前后的图形,我们已经会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现在变一变练习的形式(出示上图),请你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生:不知道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
师:是啊,如果让你设计平移要求,你怎样设计?
生:向上平移2格。
生:向下平移4格。
生:還可以先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1格……
师:很好的想法!图形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平移。请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并请画好的学生帮忙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画平移的方法。
(设计意图:看图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与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思维方向互逆的练习。“如果让你设计平移要求,你怎样设计?”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从练习设计的角度学会提问,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对平移的认识。)
五、回顾反思,设疑延伸
回顾和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从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带着思考离开教室。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是怎样来学习平移的?
生: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今天学会了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生:我知道了确定一个物体的平移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去思考……
师:我们以后还将要研究平移,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生:可以研究平移的速度。
生:还可以研究平移的次数。
生: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怎么画出平移的图形。
生:一个圆柱形的树干从山坡上滚下来,是平移吗?……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将来我们确实还会研究更为复杂的平移问题。
教师小结:数学是基础,数学知识很有魅力,很有趣味,我们来看一道有趣的问题,你来试着移一移(如上图)。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总结不仅要总结收获,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浙江省开化县朝阳小学 324300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训中心 3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