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2020-11-11
(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初级中学 浙江 嵊州 31240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版)数学上册第六章
教学目标:
1、经历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用数据描述调查结果的过程,了解调查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初步学会调查。
2、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体会数据在说明某些不确定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数据说话。
3、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意义,会统计频数和计算频率,验证统计与计算的正确性。
重点:调查的设计、实施和数据的整理、分析;频数和频率。
难点:通过调查收集数据。
教学过程:
1、设疑引入。
我们班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合适呢?
2、探究。
(全班同学分成八组,在探究和练习活动中以组为单位,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加分,最后进行分析决出冠军。)
探究1:谁说了算?是否按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决定?
探究2:要作出民主的决策,可开展什么活动?
探究3: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如何?
(1)调查什么问题?
(2)向谁调查?
(3)用什么方法调查?
(4)可能会收集到怎样的数据?
怎样才能收集到真实的数据?
3、讨论归纳。
对水果问题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买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我们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民意调查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写在纸上,交给班长(或者分类举手或排队)。
第五步:记录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各数),第三位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买得票数相对较多的几种水果,并且得票数较多的水果需要买得多一些,得票数相对较少的水果需要买得少一些。
(通过分类举手统计出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
4、应用练习(一)
(1)请举出一些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例子。
(2)最喜欢的球类活动
数据来源:市实验中学七(2)班
如上图,如果你是市实验中学七(2)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5、进一步探究。
在上述水果问题中,有的对象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探究1:水果问题中各种水果得票的频数、频率分别指什么?各是多少?各频数和为多少?各频率和为多少?
探究2:请拿出一枚硬币,随意抛向空中,硬币落定以后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你猜它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能保证每次都猜中吗?为什么?
探究3:以组为单位,做“抛硬币”的游戏,游戏时,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填人下表,游戏结束后,计算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
6、应用练习(二)。
(1)一个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
101001000100110010101101101000110001101 1010101100
请问0和1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
(2)NBA常规赛中,芝加哥公牛队对休斯顿火箭队,其中公牛队二分球80投45中,火箭队98投54中,则两他的命中率分别为( )、( ),(精确到0.01)。
(3)期末考试七(5)班第三题得分如下表(满分4分),则X=( )。
(4)一家鞋店一段时间内,售出“安踏”牌运动鞋50双,其中各种尺码如下表:
①问:哪种尺码的鞋销售最多?频率是多少?
②请你分析一下,商店应如何进货?说明理由。
7、激发悬念。
今天我们学习了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用数据说话;还引入了频数频率这两个概念,用以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每个同学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我们只要用数据说话,统计出各组得分情况就可决出冠军(请两位学生上来统计),课后请同学们用适当方法去调查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你们的班的同学中有在同一个月出生的吗?你的同学在哪一个月出生最多?其他班的同学也是在那个月出生最多吗?做个小调查,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问题2:在第30届、经3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调查各国金牌数目,并比较中国在两届奥运会上的表现,预测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