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探究

2020-11-11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江阴高新区高质量

李 盈

(1.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96;2.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

0 引言

江阴高新区成立于1992 年,前身为江阴经济开发区,2011年批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确立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江阴高新区是江阴科技创新的领头雁,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江阴高新区瞄准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促进“江阴制造”向“江阴创造”转变,以创新引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

1 当前江阴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特点

1.1 聚焦创新经济增强

2019 年江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 013 亿元、规上工业生产总值1 643 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49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4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无锡市1/4。

1.2 聚焦主导产业发展

构建以特钢新材料及制品、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3+1”体系,获国家火炬特钢新材料极其制品特色产业基地、江阴国家集成电路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阴高新区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特色产业基地。

1.3 聚焦创新主体壮大

2019 年获批苏南国家自创区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江阴唯一一家)、瞪羚企业9 家,无锡准独角兽企业1 家(江阴唯一一家)、瞪羚企业4 家、雏鹰企业2家,瞪羚、雏鹰企业数量占全市67%,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入库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4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1/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件。

1.4 聚焦创新资源集聚

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50 万m2,国家级孵化器3家、科技企业加速器1 家、众创空间4 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9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48 家,诺奖得主研究院6 家,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等4 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中瑞海外孵化器。

1.5 聚焦创新人才招引

引进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500多人,包括诺奖得主6 人、两院院士17 人、国家“千人计划”24 人、省级人才76 人、省双创团队6 个,全区拥有各类人才总数3万余人。

2 调研企业情况

为认真贯彻江阴市2020年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江阴高新区“争当践行新发展理念示范者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领跑者”[1-2]的目标要求,加快落实《江阴高新区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江阴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度调研江阴高新区科技企业近350 家,着力实现摸索“精准需求”,做好“精准对接”,解决“精准问题”,实现“精准效果”。

围绕江阴高新区“1+3+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见图1),调研特钢新材料企业81 家、电子信息企业58家、生物医药企业37 家、智能制造企业41 家、新能源企业1 家、非产业体系企业132 家(见图2)。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引育工程、科技金融融合,走进一家家企业,切实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用好创新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增强创新研发费用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图1 江阴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2 企业分类

3 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阴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还有待提升,产业发展呈现出“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问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任重道远。

3.1 产业结构仍然偏重

产业层次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三为主”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传统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行业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能力不足。

3.2 创新企业体量不足

高新区总体企业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为昆山的1/3左右,同低于张家港、常熟、武进等地区,科研投入强度普遍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少有突破,产品高技术含量不明显,大中小科技企业层次差距偏大,传统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未凸显江阴高新区在江阴的创新高地。

3.3 创新资源要素匮乏

大学科教资源成为江阴高新区发展的瓶颈,各级各类人才极度匮乏,科创平台载体数量不足、能级有限、运行效果不明显,新型研发机构带动性有待加强,人才引育工程建设未突出系统性、牵引性、精准性,科技服务业有待突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低于张家港、常熟、武进等地区。

4 推进江阴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江阴高新区要当好无锡市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加快高端产业发展步伐,要突出主攻方向。

4.1 突出产业层次

快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抬高主导产业迈向高端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形成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四维度和谐发展,充分体现高新区产业层次化,加速推动高新区产业体系现代化,凸显高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彰显高新区产业强有力的竞争力。

4.2 突出创新提质

紧紧扭住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以实招、硬招支持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建设以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实验室,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为主的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创、招、育三招,支持初创企业,招引成熟企业,培育科技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成为高新区提质增量的重要手段。升级科创载体、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高端技术企业,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4.3 突出改革开放

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国际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好江阴东部科技新城、滨江科创走廊,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改善贸易交易方式、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高新区系统性规划、创造性谋划、高效率落实的3 个能力,推动全区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跃升。

4.4 突出产城融合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配套产城基础设施,深入融合产区空间与城镇空间,提升产城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吸引人、留住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作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新局面。

4.5 突出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渠道,充分掌握企业的合理诉求、发展难点、创新堵点,采取恳谈会、政企会商、三服务走访、挂钩联系等方式,进一步鼓励企业家参与本区科技政策制定。充分发挥高新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作用,释放科技服务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

4.6 突出重大项目

聚焦高端产业,招引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地江阴高新区,通过引进具有先导性、突破性的未来产业到高新区,加快产业化发展,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使未来产业项目成为高新区提质增量的手段。

4.7 突出资源整合

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科院、长城所、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创新资源,上下联动,抓发展重点、抓发展瓶颈,打通地区发展的“任督二脉”,提升企业研究开发能力。“高校进园区”“企业进高校”等产学研系列活动,聚焦企业技术瓶颈,创新发展技术成果,与高校院所联合举办技术转移对接活动,进一步促进科创资源、技术成果资源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江阴高新区高质量
魅力江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登江阴黄山要塞》
遂宁高新区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