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整合实践
——以泰州市为例

2020-11-11蔡建峰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宗地界线泰州市

蔡建峰,王 斐,崔 立

(1.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泰州 225300;2.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6)

1 泰州市城乡地籍管理情况概述

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和农村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日益减小,原有的城乡分割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无法解决城乡统一管理、城乡接界和城乡数据合一等问题,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后,泰州市已经建成了覆盖城镇、农村范围,包括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图、土地权属、地类、土地登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随后相继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农村宅基地调查及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等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更新地籍数据库[1]。根据2014 年《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整合工作指南》和《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指南》,对泰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建设。

2 城乡地籍数据整合技术流程

2.1 数据源整理

收集适用于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各类国土资源基础和专题数字化成果数据,选择验收通过的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初始登记成果资料、日常变更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及变更登记成果资料等,主要包括已建成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以及地籍档案[2]。

2.2 基础地理数据整合更新

按照基础地理数据库标准,整合基础地理数据,按地形数据库标准,进行分层分类管理,补充完善各类地形要素信息。采用数据匹配、合成、链接等方法,实现全市范围内多数据源、多尺度、多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集成融合,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集。

2.3 城乡地籍数据整合

2.3.1 权属整合

全面梳理全市范围内国有与集体土地间的交叉与缝隙,通过内业判读、外业调查等方式,确定交叉及缝隙的权属性质,实现城乡权属的无缝衔接,权属整合流程如图1所示。

城乡权属交叉要遵循以农转用数据及已登记发证数据优先、已登记宗地界线优先于未登记宗地界线、地籍调查精度高的宗地界线优先于精度低的宗地界线的原则。若使用权和所有权间存在国有与集体的矛盾,应仔细分析原因,原则上农转用批次范围以及已登记发证的国有使用权宗地界线优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调查界线,特殊情况须补充调查,根据权源材料、调查成果和登记资料依据相关确权规定确定交叉地块的权属性质[3]。

图1 权属整合流程

2.3.2 地类整合

根据权属接边成果,核查出微小孤立的地块,以影像为依据,参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成果,进行地类整合,消除原来由于征地、发证界线未进行合理接边而遗留下来的问题。

(1)图斑、线物切割。

利用调整后的所有权宗地图层对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中的地类图斑进行切割,利用最新切割后的地类图斑对线状地物进行重新打断。

(2)碎面、碎线处理。

切割后对于面积小于1 m2的碎图斑,需要按照相应的权属将碎图斑合并到相邻图斑中,对于界线上有线物的,线物位置相应调整。

(3)属性处理。

根据最新行政区图层的行政区编码,按照空间关系赋值,把行政区编码赋值到相关图层行政区代码字段。根据新的行政区编码字段,重新对图斑进行编号。根据新的图斑信息对线物扣除信息重新进行扣除。按照国家质检软件要求,对所有图层进行空间拓扑检查,根据拓扑错误进行修改。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对整合后的数据库重新进行面积计算与平差。

2.3.3 数据库合并

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所有权数据等原先是分区县按照街道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的,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工作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合并,将城镇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所有权等各类数据合并到统一的数据库内,将分区县管理的各类数据库合并为按市级管理,形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数据库(见图2)。

2.4 宗地统一编码

收集最新的街道、乡镇界线以及权属整合宗地数据。地籍区在县级行政辖区内,采用行政界线(街道、乡镇)与典型线状地物(如道路、河流、山脊线等)相结合的方法划定。当宗地跨县级行政界线时,可依据宗地的形状,跨县(区)划定地籍区,确保宗地界线在同一地籍区内。对各种类型的宗地进行集中统一编码,让每个宗地具有唯一的“身份证号”。

2.5 成果分析及上报

汇交上报整合后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成果。对整合前后的年度变更数据进行权属、地类变化分析,编写数据情况修改说明。数据经过国家质检合格后进行数据上报,作为下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数据库[4]。

3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升级

3.1 地籍区、地籍子区管理模式

各类宗地摒弃原有的街坊管理宗地模式,采用地籍区、地籍子区进行管理。作为宗地管理新的管理范围,地籍区、地籍子区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因为乡镇、街道、行政村频繁调整带来的不稳定性问题,同时将城镇、农村的宗地统一到相同的管理区内管理,使城乡一体化的地籍信息管理建设成为可能。以地籍区、地籍子区管理宗地,系统功能随之升级,包括宗地编号、界址点编号都按照地籍区编号、管理。

3.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升级

3.2.1 一体化地籍管理

宗地层按照使用权宗地(包括地上、地下)和所有权宗地分图层存储,增加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相关管理功能,能够统一管理、一体化变更,为使用权和所有权发证业务提供支撑。升级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城镇国有使用权、集体所有权、集体使用权等在内的所有宗地统一按地籍区、地籍子区管理。

3.2.2 分局管理延伸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将日常部分地籍管理工作根据需要下发至分局甚至乡镇国土所工作人员,如地籍数据变更、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根据工作人员所辖区域、工作内容等因素分配对应权限,提高地籍管理工作效率。

3.2.3 表、图样式升级

系统对日常地籍业务中各类表单和图件样式升级,对宗地地籍调查填写表及调查表输出、打印等均进行升级,保证填写内容及输出模板符合规程要求;提供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协议填写及权属争议缘由书填写、编辑、查看、输出功能;并对宗地图、分幅地籍图样式进行升级,保证不同比例尺数据输出的成果符合规程图件整饰要求。

图2 一体化数据库建设

3.2.4 宗地图管理方式升级

宗地图由现有的Oracle存储,修改为实体文件存储,既能提高宗地图调取、审核效率,也能方便数据备份。

3.2.5 批量、范围内宗地管理

现有批量、范围内宗地管理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地籍管理业务,增加针对公告注销的按范围管理宗地功能。增加宗地批量变更功能,实现对指定范围内宗地进行批量属性变更(区划调整)、批量灭失(拆迁)等。

3.2.6 运营维护功能升级

一体化地籍管理将城镇地籍数据、农村“三权”调查数据等各类地籍数据统一管理,管理的数据量、数据类型均有很大程度的扩张。将地籍管理工作下发至分局、乡镇国土所,系统使用人员数量激增且人员情况更加复杂。所以为了保证地籍数据的安全、保密,以及地籍系统的安全运行,升级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体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包括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业务授权、流程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为管理城乡一体化数据和支撑应用系统提供基础保障。

3.3 与“一张图”应用数据接口

地图服务是一种新的数据浏览的手段,根据用户需要,将一定的图层、图形渲染方式、标注、显示范围等内容集中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服务”,并通过GIS技术将这些服务发布到局域网上。系统不仅支持矢量数据的加载和浏览,同时需要支持对服务的加载和浏览。

将数据服务应用到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通过浏览地籍数据服务即可预览辖区内地籍情况。日常登记发证审批过程中,发证系统可以直接调用宗地服务并定位到当前宗地位置,叠加地籍图服务和地形图服务等,除了能详细展现本宗的界址情况,更能直观地展示本宗在当前行政区内所处位置以及邻宗及周围地形要素。同时,在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中,地籍数据服务可作为基础数据服务,为国土部门批、供、用、补、查各环节提供服务支撑,避免数据服务的重复建设。

4 结语

通过泰州市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整合,解决了数据之间存在的如坐标系不一致、权属不一致,图形范围重叠等矛盾,解决了因不同尺度、多源数据、历史原因、变更口径等导致数据的交叉问题,消除了城乡接边处数据的不衔接,形成了清晰明确的城乡边界,形成了组织模式统一、宗地编码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为全国城乡地籍数据整合做了有益尝试。在城乡地籍数据整合成果基础上,泰州市已顺利推进全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一张图”应用数据接口等的升级,全面提升了泰州市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市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宗地界线泰州市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The Beasts Within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地籍调查成果在数字时代下的管理研究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基于宗地层次的合肥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地籍宗地时空数据库中的变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