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福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20-11-11

福建茶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福建

沈 立

(福建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中心,福州福建 350001)

福建茶叶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名茶种类众多、品质优异、产业链长、涉茶人口多、品牌认知度高等特点。已成为福建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与茶产业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工、营销贸易、产品包装、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兴业机会,据统计,福建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

1 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亮点

1.1 茶产业

近年来,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330万亩、毛茶产量47.01万吨;全省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6个、省级良种18个,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96%以上,远高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茶叶单产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平均茶叶亩产从30年前的24.5公斤提高到118.4公斤,为全国第一。已认证无公害企业54家80个产品、绿色食品企业96家148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1个。

从表1、图1可以看出,福建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其中青茶产量最高,占比50%以上,统计资料显示,福建青茶产量占全国青茶总产量85%左右。

从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各地市都有茶叶生产,其中宁德产量最高,泉州、漳州、南平次之,厦门最少。且各地市都有优势茶类:乌龙茶优势十分明显,形成了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闽北乌龙茶以及以福建优良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在吸收台湾乌龙茶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清香型乌龙茶;以武夷山的正山小种为代表小种红茶,以福安坦洋工夫、福鼎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为代表的工夫红茶;以三明针螺型绿茶、宁德天山绿茶、武平炒绿、罗源七境堂炒绿为代表的绿茶;福鼎、政和、建阳的白茶;福州和闽东茶区的茉莉花茶等茶类。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福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引导和推动优势茶类向优势产区集中,基本上形成了闽南、闽北乌龙茶区,闽东绿(红)茶区以及闽西北多茶类产区。且不断创新产品加工工艺,开发出了众多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的茶叶产品。如红茶“金骏眉”在2007年投放市场之后,迅速成为高端红茶的象征被广泛茶叶爱好者接受,继而拉动了国内红茶市场的复兴。

表1 福建省茶园面积和产量(万吨)

表2 福建省各设区市茶叶产量(万吨)

图1 2019年福建茶叶产量各茶类占比情况图

1.2 茶叶政策

2012年3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茶产业地方性法规,于当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正式颁布施行,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福建特色,标志着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条例》提出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企业在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要求;为扶持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省政府和茶叶主产区市、县(区)政府应当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茶叶企业依法利用资本市场筹集社会资金;支持山地茶园权利人以林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等。

1.3 三产融合

茶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已成为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与茶产业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工、营销贸易、产品包装、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兴业机会,全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1/12。

1.4 闽台交流合作

福建与台湾是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据连横《台湾通史》记载,嘉庆年间,将茶树由福建武夷山引种至台湾,茶叶成为台湾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福建引进台湾茶叶加工工艺技术、设备以及经营理念,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承接项目落地,促进两岸茶叶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农民感情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漳平市“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茶园5.5万亩,入园茶企业48家,涉及投资台商近500人,是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园区,被誉为“大陆的阿里山”。总部位于福建漳浦的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创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发展,截至2019年底天福茗茶在全国共有连锁店1200多家,员工2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1.5 龙头企业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的共同合力下,福建茶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区域特征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至2019年底,福建省现有茶叶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5家,茶叶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像八马、日春、武夷星、华祥苑、天福茗茶、品品香、春伦等茶叶龙头企业的涌现,为福建茶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市场建设方面,安溪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稳居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十强。与此同时,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中心城市也建立了专业性茶叶批发市场,武夷山、大田等地正建设产地茶叶批发市场,全省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主产区为重点的全省茶叶批发市场网络,促进了产品流通,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2.1 优化茶类品种结构

坚持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茶和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闽北乌龙茶,着力开发以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为代表的闽红工夫及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小种红茶,稳步发展白茶生产,适当发展传统名优绿茶、茉莉花茶生产。持续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推广高香型和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合理搭配早、中、晚芽品种,适当引进台湾及其他省的优良品种,使我省的茶树品种布局逐步向调优、调高、调特方向发展,并与各产区的地理气候、产业基础、加工茶类、市场取向相一致、相协调。

2.2 政策项目扶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福建省自2008年实施现代茶业项目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亿元、省级财政资金2.5亿元,建设完成标准化生态茶园80万亩,开展茶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项目1000个,扶持300家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建设了10个现代茶庄园试点。

2.3 质量安全

福建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着力开展标准茶园创建和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采用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生物、物理、化学手段,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推广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新模式。同时推进科学种茶。建设生态茶园。突出绿色建园,采取种树、留草等综合措施,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优化农艺措施,倡导茶树健身栽培,培育“茂大壮”茶树,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全力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

2.4 品牌建设

推进茶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增强对茶农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全省有34个茶叶类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7年“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福鼎白茶”被评为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有97个茶叶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2.5 强化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茶树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一批智慧茶园。组织实施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先后在39个县(市、区)建立保护茶树种质资源圃6个、保护点67个、基因库1个;同时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全省共推广了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等茶树优新品种15万亩;完善了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省级创新团队和10个县级综合试验推广站,着力组装配套,推进技术创新,重点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点,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持续提高茶叶绿色加工的能力与水平,力争到2022年,全省茶叶初制加工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鼓励涉茶企业新建、扩建不落地标准化精制加工生产线,支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

3 发展创新

3.1 做好茶庄园,合力培育知名品牌

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茶庄园建设。据统计,全省已建在建的茶庄园共有52个,规划建设的茶庄园60多个,茶庄园生产模式的聚集效应初步形成。做大做强企业,推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互促进发展。

3.2 完善茶标准体系,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近年来,福建茶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建立涵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生产规程等的标准体系。随着茶叶饮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养生保健观念的风行,消费者对茶品的安全、卫生、质量特别重视,提供优质安全的茶产品已成为茶产业的首要目标。要充分利用福建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资源,以“绿色、健康”为核心,注重发展生态茶产业,着力开发有机茶等认证产品,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断健全茶叶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

3.3 三产融合,加快茶旅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茶文化体验、茶旅度假休闲等产业链的衍生发展,充分运用好国家关于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充分借鉴先进茶产区着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体验的做法,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形成一批像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新坦洋天湖茶庄园一样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茶园飘香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福建艺术战“疫”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