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机理与对策探讨

2020-11-11辛金国胡华松

关键词:区块个体领域

辛金国,胡华松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技术创新的一个突破口,明确投入方向,着力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为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展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就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展开探索,同时探究其创新社会治理的机理与演进路径,并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区块链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发展现状

(一)区块链的内涵

随着众多学者对区块链研究的逐步深入,区块链包含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就区块链技术本身而言,其底层技术框架包括P2P技术、加密技术等电子现金系统的基本架构[1]。而根据开放程度的差异,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公有链在搭建成本方面较联盟链和私有链更具优势,但其在安全性上时常无法满足需求[2]。同时,区块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往往还有其特定的内涵,如汤晓冬和周河山(2018)[3]认为“区块链+税收”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蒋文龙(2019)[4]则认为“区块链+审计”的内涵在于共享式审计与分布式审计的融合。而在社会治理方面,徐思彦(2017)[5]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带来信息管理和治理思维上的革新;汤啸天(2018)[6]从安全性角度出发,认为区块链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在于处理个体数据与社会大数据库之间的安全对接问题;朱婉菁(2020)[7]则认为“区块链+社会治理”的内涵还包括公共服务的去中心化和智能化。因此,区块链的内涵必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转换而更加丰富多变,这也能够持续地为区块链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二)区块链的特征

区块链是融合分布式数据存储、P2P技术、哈希加密算法等多种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数据库,利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本数据簿的技术方案。典型区块链有三大特点:一是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不存在单一中心化主体,每个节点相互独立、权限平等,通过共识机制集体参与同一份账本的验证、写入和各自存储;二是可追溯、难篡改。数据以区块为单位产生和存储,按照产生先后顺序连成一条链,任意一笔交易都可以追溯,并借助密码学技术防止人为篡改和删除;三是自治性、开放性。通过智能合约可以使任意两个节点直接产生交易,最大限度减少第三方干预。

(三)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区块链产业大环境的净化,区块链技术逐渐被政府和企业接纳、掌握、应用,其产业规模也在近几年持续增长。工信部赛迪区块链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全球区块链产业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约46亿美元,其中2018年的同比增长率和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 021%和172%,呈现爆炸式增长;放眼国内,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地区、各个领域。根据《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2019年我国区块链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图,其中广东在区块链专利创新申请数量上以326例领先其他地区,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紧随其后,分别为272例、187例、169例、133例,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这为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区块链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分布有分散化的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从单一的金融领域不断拓展衍生。工信部赛迪区块链研究院于2019年4月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区块链企业在供应链、溯源、硬件、公益慈善、医疗健康、社会管理等非金融领域都有一定的分布比例,其中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公益慈善、医疗健康、社会管理的占比分别为7.9%、6.8%、4.3%。总体而言,区块链经济目前正处于爆发期,并且未来区块链技术将迅速渗透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将迎来“区块链时代”。

图1 2019年我国区块链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图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机理及演进路径

(一)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机理

1.构建扁平组织

传统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内部架构大多呈金字塔形状,部门内部对事务和决策的联系或商议需要跨越若干层级实现,效率十分低下。而当下企业和政府部门对新兴信息技术和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结构也逐步演化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区块链“多中心”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构建扁平组织能够实现简政放权,让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分担系统中的权力,这样能够快速提升部门内部处理事项的效率,进而实现权力分散和下放。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简企业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

2.发布权威信息

对于信息而言,真实性是其价值体现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在数据大规模、高频次的传递流动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滞后、不对称甚至被恶意曲解的问题。区块链跨层级和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模式,无疑为信息高效流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由于区块链系统中的信息能够实时共享且无法篡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传递网络能够在政府部门内部发挥巨大作用,各类信息能够非常安全快速地传送至链上的每个行政个体,信息阅览可以在链上进行。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信息接收个体设置信息访问权限,比如政府内部保密文件就应当设置成仅内部相关行政人员可访问、处理。同时,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能够严格保证所发布的信息权威、真实,有效避免谣言产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传递和发布,能够全过程追溯信息动向,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从而巩固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3.重塑信用社会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整个社会具备更加可靠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信息的记录、存储和传递模式。对于某一具体个体,区块链能够将所有与其相关的信用信息记录并储存,并且每一条信息都能向前追溯直到产生,每一条记录并储存的信息都会实时同步至整个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征信机构既能从链中实时获取信息,又能在链上实时共享信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信用信息管理,能够聚合杂乱分散的信用信息,进一步挖掘个体社会信用状况,从而塑造一个结构更合理、性能更稳定的创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区块链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机理示意图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演进路径分析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本文认为区块链在社会治理应用中的演进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集中式治理、精细化治理、参与式治理及多元化治理。

1.集中式治理

当下,全球各国仍在尝试或已经落地的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集中式治理阶段,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一系列服务平台只是被动地将每个社会个体置于其中,甚至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政府或相关机构仍牢牢把控着“账本”。集中式治理虽能够解决部分明显的、简单的社会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精细化治理

当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成熟,其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应当由集中式治理演进到精细化治理。“精”在于精准,对在集中式治理阶段无法处理的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在这一阶段予以有效解决,如对社会活动的精准监测、精准预警等,为重大社会治理决策提供支持;“细”在于细致,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的动态系统,那么社会治理就要实时跟进、面面俱到,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改善治理效果。

3.参与式治理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参与式治理则要使每个个体都加入到社会治理中,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本质转变,而这个过程既强调个体的自主治理,即自治,又强调个体相互之间的交互,即他治。让主体在监管好自己社会活动的前提下,帮助其他个体监管,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产生动态交互效应。而区块链技术的魅力就体现在此,虽然每个主体都是系统的中心,但当它们之间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联系时,整个链系统就能发挥出极其强大的功效。

4.多元化治理

当区块链这项技术在未来十分成熟时,其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将进入多元化治理阶段,届时区块链技术将完全融进社会治理,应用在每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场景当中。多元化治理的大前提是整个区块链技术框架足够完整,各项基础技术足够成熟。在此基础上,多元化治理可以整合集中式、精细化及参与式治理,在不同的场景下融入不同的治理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理,最终实现治理主体和治理方法的双重多元化,让社会治理在区块链的推动下变得简单有效,让区块链充分赋能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

三、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及对策

(一)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众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共享。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信息的无时差传递以提升效率。二是身份验证。区块链中的任意节点都能够在线储存每个个体的身份信息并实时提供验证需求,省去了传统繁琐的物理流程。三是鉴证确权。区块链储存的权益证明能有效简化相关步骤,降低不正当交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四是透明政府。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政府行为的透明化,让社会各界都能够监督政府工作,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受信度。表1、表2分别为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各国及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情况。

表2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情况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区块链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在已有的实际案例中也不乏一些问题:(1)忽略区块链创新社会治理的初衷。运用区块链创新社会治理旨在将这一新技术有效地融入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中以消除传统方法带来的弊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发点往往并非如此,而是将技术创新曲解为其他如制度方面的创新;(2)无法实现不同场景下源系统的灵活切换。由于区块链的应用是由特定的技术结构实现的,而区块链本身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这就导致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与其技术结构往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无法实现不同场景下源系统的灵活切换。同时,鉴于每个链框架的内部都存在一定的系统风险,若增加区块链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实现不同应用场景的切换将会导致整个系统风险增加;(3)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总体仍停留在中心化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去中心化,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或应用开发商占主体地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4)市场监管力度弱、相关政策不完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时乱象频发,如网络诈骗等问题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区块链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的对策研究

基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及其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若干对策建议,作为更好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区块链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的参考。

1.遵循规则先行原则并把握技术创新核心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规则的约束,正如当初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则先行,那么如今的区块链技术也应如此。若没有规则的限制,区块链的发展将失去前进方向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发展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必须先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应当加大对底层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加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高校也可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组织区块链相关科研活动,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社会治理中。

2.开发场景切换接口并降低系统内部风险

区块链的自身属性和特定结构决定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很难灵活转换,而增加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又会增加系统风险。对此,本文认为可尝试开发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区块链接口,即应用场景的切换通过接口实现而不改变每一种应用场景下原有的区块链结构,这样既能实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转换,又不会增加系统风险。同时,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每个场景对应的区块链结构应尽量简化,必要时也可以辅以其他传统的治理方法。

3.优化数据管理模式并实现信息交互共享

去中心化旨在让每个个体都成为区块链系统的中心,实现去中心化首先需要优化数据的管理模式,要从集中管理发展到个人管理,后者既减轻了决策者的负担,也提高了数据源的可追溯性。一旦数据出现问题,个人管理模式更容易落实具体责任,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在数据的个人管理模式下,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变成一个动态数据库,信息交互更加便捷,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个体间可即时对接信息、共享数据,社会信息化发展也将完成一次大升级。

4.保护社会信用体系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个个体的社会关系慢慢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联系越来越强,而这样紧密的关系使得社会信用受到威胁。区块链应当利用其高度透明的特点,维护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利用其所能够处理的真实信息实现个体间的信任合作。另一方面,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层面,区块链的发展都需要监管[8]。就社会治理而言,区块链监管应当由最初的政府相关部门监管逐渐演化到每个个体的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管,对于监管政策和机制中的纰漏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效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区块个体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