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鹏:靠过硬的专业技术奋斗在抗疫一线

2020-11-11

中国纤检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驻厂张鹏医用

2020年7月,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纤院)的张鹏,荣获2020年度广州市直属机关“奋斗在第一线”共产党员岗位标兵称号。这是广州市市直机关工委开展的2020年度“奋斗在第一线”共产党员先锋岗和共产党员岗位标兵活动,也是为大力宣扬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中基层一线涌现出来的先锋模范。

迅速赶往抗疫一线

2020年大年初二,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此时,张鹏还在春节休假期间,却接到了单位下达的紧急任务,要求马上赶回单位梳理、汇总医用防护产品相关标准、技术指标,以及广州市相关医用防护产品厂家情况和有关检测机构检测能力信息,上报给上级领导。不久之后,广州市疫情指挥部又下达任务,要求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到疫情防护物资重点生产企业驻厂指导工作。

广纤院派张鹏与其他两位技术人员分别进驻到广州市3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指导帮扶企业提升产能,保证口罩质量供应。张鹏告诉记者,此次进驻的3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分别是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洛华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中,只有洛华医疗器械是专业生产医用外科防护口罩的企业,其他两家均是生产劳保口罩企业,他驻点的企业是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劳保口罩的企业,成立于2009年,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口罩生产基地之一。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与广纤院之间平时有业务往来,送检产品便是业务之一,因此他对冠桦有些了解但不多。疫情发生后,作为驻厂技术人员之一,他需要对进驻企业尽可能多了解,便把冠桦之前的送检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之前,这3家企业送检产品质量就不太稳定,偶尔会有不合格情况发生。进驻企业前,上级领导也把这3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向驻厂技术人员做了详细介绍,进驻企业后,我们也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然而,驻厂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问题却远比想象得多,也复杂得多。

在参与疫情物资驻厂监管工作期间,张鹏每天一大早便从家里出发,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驻厂企业,持续工作10多个小时,食无准点、休无整时,常常回到家还要继续工作到半夜,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疫情刚发生时口罩供应比较紧张,政府要全部收储保障医疗单位供应。除此之外,国家还下达了为湖北地区医院提供防疫物资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这种特殊又紧急的情况,确实是第一次遇到,需要更强的应变能力来解决问题。”张鹏说。

由于疫情发生在春节假期,很多生产企业早已放假,企业员工四散在全国各地,突然之间要把所有员工召集回来,显然不太现实。况且各地疫情情况不同,疫情严重地区员工无法返回,造成很多岗位空缺,无法保证正常生产。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临时招工来补充生产力。但如此一来又出现了其他问题,虽然临时招来了工人补充岗位,但这些临时工人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更谈不上,就会产生残次品率高的问题,导致产能上不去。除了员工技术不熟练,还有扩充产能调试新增生产线问题,如果不能把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同样不能保证质量。

“面对多种情况频出,产能上不去,政府部门也很着急,生产不顺利,企业也有情绪,这时就要与企业不断地沟通,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企业先把基础问题解决。除了帮助企业培训新员工、加强产品质量把关,我们还联系了技术实力雄厚的广汽集团的设备维修人员,帮助企业维修、调整和保养设备,使设备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降低残次品率。”张鹏表示。

与企业共度时艰

张鹏和其他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每天从早守到晚,一驻扎就是一个月。也正是这段时间,他完全熟悉了企业生产流程、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情况。甚至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中,了解到企业的难点与痛点,更能体会到企业的难处,也看清了企业的需求,明确了未来服务企业的方向,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提起驻厂时与企业共度时艰的日子,张鹏透露,企业里每天每个环节都可能有新问题产生,也了解到企业的不易。“比如原材料进货,作为老牌生产企业,之前与原料供应商都有长期合作,平时比较稳定,因此原材料质量控制更依赖于供货商。但疫情期间,口罩需求暴增导致供应链发生变化,生产防护口罩的关键原材料熔喷布紧缺,价格大幅上涨。加之广州口罩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多数在外地,受交通管制影响,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企业需要寻找新原料供应商,并把控好供应商原材料质量,才能保证供应市场的口罩质量。但过程其实不太顺利,因为疫情突发已造成供应链混乱,无法保证供货数量,就连老供应商都说变就变,还要面对新供应商供货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张鹏说。

张鹏告诉记者,其实那时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缩短医用口罩14天放置周期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口罩产能。生产医用防护口罩需要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但处理完后还要经过14天解析期,检验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场,不然会有环氧乙烷残留问题。像这种需要放置14天才能上市的情况,如是平时并无问题,但在遇到需要大量医用口罩以解燃眉之急时,便会产生冲突。然而疫情使市场需求猛然暴增,对生产时间的要求极其严格,如果再如平常那样放置14天后投放市场,口罩产品供应肯定会受到影响,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让口罩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快投放市场,这也是纤检人的职责所在。

面对问题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张鹏和另外两名技术人员想了很多办法,不断探讨新技术的可行性。后来洛华驻厂技术人员,在与同行交流中得知一种应用于药品和食品的辐照灭菌工艺,可以缩短医用口罩进行灭菌处理后的放置时间,加快口罩投放市场速度。不过他们在试运行时却发现,这项技术对质量控制要求极其严格,如果控制不好会对口罩性能产生影响,风险系数非常高。经过反复讨论与权衡,最后他们认为这项技术不太适合大规模推广,最终没有采纳,他们通过反复地论证和工作经验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鹏称,在疫情之前,口罩放置14天解析环氧乙烷属于被动式解析,后来通过多方协助研究后决定,采用一种相对主动的解析方式——强排式解析。也就是用大风量和热烘干的方式,主动把口罩中的环氧乙烷残留强行排出,最终把解析周期从14天压缩至2天,解决了口罩放置周期问题,提升了产能。

在驻厂时,张鹏还发现企业在质量和标准体系上的问题。“事实上,广州口罩企业大多是小规模企业,其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都不健全。最典型的问题是,有的平面口罩产品没有标准,也就是无标生产。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说,要依标生产、不能无标生产。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企业建立企业标准,要让其按照企业标准生产,并在包装上标注企业标准,才能称之为合格产品。”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张鹏仅用一天就完成了企业标准建立,这在平时是无法现象的。“如果按日常流程进行,一个企业标准短则一星期、多则半个月才能建立好。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能采用更快捷的方式加速进行。”张鹏说。

担负起纤检职责

提起被评为“奋斗在第一线”共产党员岗位标兵称号时,张鹏谦虚地说道,“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因为防疫工作不止一人在做,所以这份荣誉也是对所有驻厂工作人员的肯定,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要做好工作才无愧于这份荣誉。”

张鹏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已改为:东华大学),所学专业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检验。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到广纤院工作,如今已在这里工作了22年。2010年之前,张鹏一直负责与化学相关的检测工作,比如生态纺织品实验室管理等基础建设工作等。2010年之后,因为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到新的领域——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领域。当时,产业用纺织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也是未来纺织品的发展方向,而产业用纺织品的检测技术在国内几近空白。

转入新领域后,作为专业学术带头人,他积极参与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工作。主要从口罩、医用防护服、空气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领域切入,分阶段完成相应检测能力建设。牵头完成了广东省空气污染治理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技术调研及可行性报告撰写工作。在筹建工作中,牵头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以及试验仪器的论证、配置工作。

“那时,很多领域的检测国内没人做,检测设备也是从国外进口,很多相关标准资料,都需要从国外的翻译资料中获得,也为学习增加了难度。此外,因为要对生产过程的工艺、生产特点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做研究,也会经常出入企业进行深入学习,更准确地了解企业需求,使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能力建设更加精准。广纤院当时在国内也算比较专业的实验室,但成立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并没有从经济效益考虑,主要还是从行业发展考虑。因为作为公益性检测机构,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张鹏坦言。

口罩和医用防护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产品,应用范围在疫情之前比较小,疫情未发生时,这个领域体现专业性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它与日常生活和消费的关联性不是特别强。而且产业用纺织品中的许多种类,属于应急产品,只有在发生大灾大难时,行业的重要性才会凸显,因此,技术支撑的重要性之前并没有体现出来。那时大家普遍认为口罩技术含量不高、行业也比较小众、关注度一般,但当遇到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它的需求就会瞬间放大。当然,现在口罩经过这次疫情,在这个时期已经变成了必需品。

疫情期间,广纤院对重点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供免费检测,并采用专人专班,24小时随到随检。驻厂期间,张鹏和其他驻厂技术人员,下班以后全部都义务充当快递员,把企业需要送检的样品先送回单位交给检验部门后才回家。然后第二天一早再回到单位取回检测报告,带给驻点企业,为企业带来了方便也节省了送检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得到企业和上级领导的赞赏。

张鹏表示:“广纤院在疫情防控上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作用,也使公益单位的性质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次疫情使我们意识到,今后还需要不断地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因为疫情凸现出来一些检测能力建设的不足,包括检测项目和检测设备准备都不充足。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产品需求量增加,对检测能力和实力都是巨大考验,如果检测能力不足,就会对检测周期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现阶段,对院里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猜你喜欢

驻厂张鹏医用
丹阳市对高危重点企业实行驻厂监管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eramic raw materials based on the desktop LIBS analyzer
Competitive effect between roughness and mask pattern on charging phenomena during plasma etching
基于PLC控制的平移式自动门设计
南京江宁开发区 嵌入式“驻厂检查”开展安全“深度体检”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理发风波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产品驻厂监造单位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