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西北(上)

2020-11-11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弭书榛

中学时代 2020年7期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弭书榛

出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远方究竟有多远?诗又究竟在何处?

西藏、敦煌、丝绸之路、西北大环线、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山脉尽头的那首异域民谣,驼铃声声、风沙鸣鸣的大漠,屹立在戈壁滩上、经风吹日晒的古城的断壁残垣,在蓝天白云下变得斑驳的牦牛群,便是我一直向往的诗和远方。

我随父母驱车一路向西:从山东启程,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历时9天,6500千米。

认识世界是一个过程,旅行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认识世界吧。

第一天:山东省济南市——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经聊城、邢台、吕梁、榆林,到甘肃省景泰县。一路的风景随着奔跑的车轮在不断变化着,由熟悉的平原的秋色尽染,到穿越太行山的崎岖蜿蜒,到黄土高原的一抹枯萎的淡绿,再到西北的豪情和粗犷。

平原,盆地,高山,草原,那一望无际的大漠……

太行山,吕梁山,祁连山,天山,鸣沙山,当金山,橡皮山,日月山……

今天行程1200千米,日出日落,心系远方。然而我躺在床上以后,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第二天: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甘肃省张掖市丹霞地貌

早晨在景泰县吃了当地最正宗的牛肉拉面,青翠的蒜苗和火红的辣子让人看起来就食指大动。辣子不辣,吃起来只有些麻,大块的牛肉在口腔里来回碰撞的感觉实在是奇妙又满足。

今天要经武威到张掖去参观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

到武威就已经看到雪山了,那或许是在地理课本上看过无数次的祁连山?闪着银光,连绵不绝,与泰山相比又多了几分圣洁的感觉。路上车很少,好像整条路都被我们承包了一样。

随着看见祁连山,真正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雪山还有点远,远远地欣赏,已经是惊喜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首《凉州词》仿佛让人穿越回丝绸之路。词里的凉州便是武威,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要冲。

在路上,我们遇见了从欧洲一路搭车到张掖的西班牙小哥,我们捎了他一程,路上他不断与我分享他的旅途见闻,我用生涩的英语回答他的热情。认识这样的背包客竟是如此奇妙的一件事,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眼前是著名的丹霞地貌。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无法静静品味历史。缺憾是美,聊以自慰吧。

第三天:甘肃省张掖市丹霞地貌——甘肃省嘉峪关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早晨从张掖当地的民宿出发,途经嘉峪关,直奔哈密。

嘉峪关文化旅游很有独特的风格,服务周到细腻。景区内有大型古代比武实景演出,有杂技,有各种小吃和特产叫卖。身临其境,像是来到了古代的大庙会。

在城墙上走一圈,不远处是祁连山的雪。天下第一雄关的气势和想象中有些小小落差,但它作为明长城的西起点,有如此规模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游览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没有时间去几千米外的“天下第一墩”,也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嘉峪关日落的美,小有遗憾。

丝绸之路必经的西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总在各种历史影片和史书上看到这个地名。或许是茫茫的大漠遮蔽了一切,让西域安然地在这里躺了几千年。

车子一进入新疆,风景跟之前就决然不一样了。一望无际,粗犷豪放,就一条大路通向远方,通向天边。

高速上没有正式的服务区,只有加油站和几家简陋的小饭店在戈壁滩上寻求慰藉。途中几经无人区,手机完全无信号。这样也好,只有放下手机,才能静静地欣赏景色。

秋日将至,树上的叶子仍旧裹挟着迷人的绿意,亮锃锃的,像一幅悬挂的水彩画。我想,哪怕到了最冷的时候,这里也难见到雪花纷纷扬扬的场景吧?因为这里的太阳总是不知疲倦地当空照着。每天都能见到太阳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哈密,瓜之故乡。运往山东的哈密瓜,还没有来得及成熟就已经在路上了,放熟的瓜不够甜,哈密的瓜是瓜熟蒂落,当然香甜。我们直奔瓜果市场,一下子吃个够。

晚十点,哈密美食街正人潮涌动。红柳烤肉、馕坑肉、麻椒鸡是必点特色,奈何刚刚吃瓜吃得肚儿圆,只好来点特色简单尝一尝了。

第四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甘肃省敦煌市

开车经过寒气沟、天山大峡谷,一路盘山路,着实很刺激。

天山蜿蜒绵长,千百年来护着哈密。山顶的积雪还未融化人世的苍凉,山麓的羊群勾画出一幅隔绝尘世的异域模样。

这就是哈密原本的模样吧?抖落一身尘埃,走出了沉重的阴霾。太阳在西方归于沉寂,而心灵自此无比轻盈而明澈。

古往今来,这里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孤烟飞天,长河落日。

祁连山从远处来,又往远处去,目睹了敦煌的传奇,枕着金戈铁马睡去。罗布泊的浩瀚,连接着敦煌的西疆,把那些神秘的故事写得更加绵长和久远。那些说不清的故事,那些道不明的传说,都在漫天的黄沙中。

鸣沙山,风大,天冷,一队队骆驼走向沙漠深处。我们用尽洪荒之力,踩在柔软的沙山上艰难向上,进一步,退半步,慢慢爬上山顶,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