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0-11-11李琳

报刊精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内容内容

李琳

江苏省张家港市徐市小学.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一)思维导图的价值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被人们称作智力的“终极思维工具”。随着思维导图的不断推广与研究,思维导图已经被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思维导图大多是采取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使教学内容的各级主题关系更加直观、简化,更适合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特征,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成果,由于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还在发展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多元化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要多元化,如利用数字、图片、颜色充分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且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大,因此设计的思维导图不可过于单一,要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时,注重保护学生的性格,将学生的个性化放大。

(三)思维导图的设计

基本步骤:确定中心主题,将中心主题置于中间位置,以中心主题为基础让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画出各个分支,利用关键词作记录,使用不同颜色、文字以及图画等表现形式,以便空余空间随时添加内容,整理各分支之间的关系。

设计要点:关键词一定要具有灵活性,要能够概括分支内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绘制过程中使用的颜色、文字以及图画等最好统一,相同之处使用一样的更有利于学生后期的理解,空间留白要充分,随时记录灵感。

二、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优势

(一)增加思维导图的吸引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度不够或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而在思维导图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图片、简笔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目标吸引到黑板上来,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中引用新媒体概念与工具,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丰富,将新媒体工具引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更清晰地为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新媒体手段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图片、音频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信息含量与密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小学时期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思维能力发育不完全,这很大影响了教师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多都是要求理解课文,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这对学生而言是很大的难题。思维导图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做分类与规划,使得语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更强,保证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逻辑化的口语表达

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会说才能写,很多学生难以写作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不会说,也会导致思路的混乱。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激发思维并且整理思维,做到心中有数,有思维导图激发与整理思路,可以让口语表达更加有逻辑性。

(二)动态化的听课效果

听课中,记录教师的讲课内容是学习优良的关键,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该如何记录,往往将讲课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录,浪费时间且学习效果差。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听课上,能使笔记的关键词更加明确。重点的记录可以刺激大脑的思维,学生看到关键词就可以想起具体内容,促进对讲课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清晰化的写作思路

很多学生在语文写作时无从下笔,根本不懂从什么东西开始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写作思路不够清晰。思维导图能确定中心内容再以各个分支展开,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也同样适用。它能确定写作的中心内容,而中心内容是写作的核心,列下写作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清晰写作时的思路,写作内容也更加可视化、结构化。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基于大脑自然思考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内容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