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
2020-11-11李红霞
李红霞
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更加全面系统的向学生们展示着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分子与细胞的基本结构,带领学生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遗传与进化过程的神奇规律,让我们感叹生命的魅力;生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秘密。对于这样的生命性学科,单一地讲授课本知识,纸上谈兵,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建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点,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应该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的基本思维与能力,以这样一种创新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相关知识点。
一、应用模型建构引出生物教学中的新知识
在开展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选择适合的内容来开展模型建构教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开展课程教学前,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建构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新知识引出来,并指引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思考、动手操作、具体实践之后感受模型建构教学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建构掌握生物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实际能力。利用模型建构来开展生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构建生物教学模型,以便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如:学习《遗传与进化》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建构对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模型进行建构,利用构建出的相应模型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重组的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老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如橡皮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用橡皮泥对染色体的分离、重组模型进行制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而且还可以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进行锻炼。
二、通过模型建构巩固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
模型建构可以提升生物教学效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验、教学观察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而且还需要巩固所学的知识,经过不断巩固、复习新旧知识提升教学的效果。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有效地应用模型建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在课下通过模型建构进行实践来巩固相关知识。同时,利用模型建构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学生牢固地把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如: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细胞结构的模型,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相关模型的制作。建构完成后老师对其统一收集、展示。另外,生物的新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诸多专业术语和生物概念,而通过模型构建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老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物质跨越膜的运输概念图,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
三、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建构高级的教学模型
在高中生物的新课程教学中,制作相应的模型时,不但可以利用简单的纸片、泡沫、绳子、泡沫等材料进行建构,还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等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技术来构建相应的三维动画模型,利用这些动画模型将相关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建构来培养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往往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许多的问题都可以利用相关模型进行解释,老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实际生物现象作为教材案例,且让学生动手构建生物模型,使其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理解,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建构将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图构建出来,但若想要将该模型图建构出来,要求老师一定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且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进行模型构建前,老师可提前制备PPT 教程,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计算机将三维动画的模型图建构出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展示生物变化的具体过程,使生物变化的过程展现得更形象、直观。进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效率,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
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合理地应用模型建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模型建构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提升学生分析、思考、探究生物问题的具体能力,让学生可以构建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生物模型,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模型建构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符合教学标准,且可以提升高中生物的整体教学质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