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2020-11-11王建国
王建国
浙江省永嘉县碧莲中学
一、化学学困生的心理、思维特点
何为学困生,哪些是学困生自主学习的消极表现?
我们这里所讲的“学困生”,是指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但学困生不能自主学习是主要原因。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专家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那些在智力、社会环境和接受教育的质量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其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
学困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消极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任务应付型。表现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如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或家长安排、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
(2)茫然无措型。面对学习材料、信息及问题,学困生表现为不知所措,无从入手。
(3)袖手旁观型。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边缘化,如:在动手实践中默默无动——不动手;在独立探索中默默无思——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默默无闻、默默无声——不倾听、不发言。
(4)浅尝辄止型。表现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学困生偶有点滴收获就停止探索,停止思考。
(5)机械模仿型。学困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进程中,学困生表现为不愿经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想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被动等待教师或同学给出答案。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的更多的是知识的“结果”,而非知识获取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做的是记忆与模仿,他们习惯于机械训练。
二、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和社会成因。“00”后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身上背负过多的期望。而且家长对他们往往是过多溺爱,缺乏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学习上落后就会出现消极厌学情绪,更有甚者会逃课、逃学,放纵自己。社会的不良状况使得他们沾染不良习气。加之充分的物质基础,使得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2.学科原因。化学常常被认为是具有文科特质的理科,因为化学学习离不开高清晰度的记忆和理解。知识仅仅做到懂了但没有记住,或者记住了但是不理解,最关键的是能听懂但是不能独立思考,无法解决学科问题,无法很好地学习化学,无法取得良好成绩。此外,高中化学知识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知识之间联系很强,环环相扣,中间任何一环没有接好就会影响后续学习。
3.教育方法原因。教学模式本身的弊端和一些守旧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法达成统一,二者之间矛盾尖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了困难,变为了学困生。
三、应对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挖掘成因,就是为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尽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对孩子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又起着主导、协调的作用。在教育对策这一研究中,我们注意把着力点放在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⑴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思想的学习,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学生面、教学观、质量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念。
⑵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光荣”的观念。“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对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沉睡的学习欲望,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扬,真正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⑶针对学困生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等状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耐心给予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不断产生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最后达到“脱贫”或“致富”水平。
⑷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做到防患于未然,经常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做到及时、有效预防学习分化。
⑸协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和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