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2020-11-11刘霞
刘霞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将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标杆,并没有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进而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增加,教师的这种行为属于不负责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活动出发,旨在促进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调整来讲,相比于以往的零起点型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活动的探究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从实践活动中的案例分析来讲,从信息主线进行探究,分层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交流活动中,利用教学任务互动的形式就,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展,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力。一般来讲,高中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潜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中有实践活动能力,但是收到教师教学素质的限制,让大部分高中学生都不能在信息技术理解上进行充分掌握,尤其是在县、区等师资力量不够发达的地区,在小学、初中教学期间没有足够的设备条件来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这时很多省、市的学生已经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达到信息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在这种信息技术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显然不太适合。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调查摸底,动态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开始阶段,首先应该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测试。从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基础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便于以后信息技术分层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然后就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给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最后在关于分层理念的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对基础实践活动的理解出发,进行各方面信息的综合理解,并通过学生信息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特长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能够进行良好的自主学习,并将信息技术学习当做自己的兴趣,提前掌握到更多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普通生:能够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紧跟教师的授课,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构建。急需帮助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根据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行学习。结合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参考这三类学生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
2.教学目标分层
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进行考虑,结合分层教学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信息技术大纲的理解,在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掌握比较充分的学生,可以结合课本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学习,发挥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促进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对于普通学生,教师应该结合作业任务的数量,合理调整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并结合针对性教学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养。对于急需帮助学生,教师要能够利用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对应教学目标的制定,促进基础知识学习的充分落实。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活动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信息的理解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分层教学的特点,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传授,比如在算法语言的学习中,对于特长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教师要通过过渡知识内容的增加,来给需要照顾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方便进行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分组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按照基础知识理论体系进行分层推进,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4.作业分层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例如,在完成“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教学后,教师给A 层次学生布置的作业为运用PS 技术采集图形图像,再根据个人构思重新设计出新的作品;对于B 层次学生,教师则要求其能够熟练运用PS 技术,完成普通图形与图像的采集、加工,作业整体呈现出的效果要符合基本审美要求;对于C 层次学生,作业要求则为能够完成PS 技术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同时还可以完成简单图形图像大小、色彩的调整。
三、结语
总的来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进行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摆脱两极分化的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从学生的理解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弥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水准的提升做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