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原(组章)
2020-11-11蒋登科
□蒋登科
在昌都珠古寺
这里是高原,地球的第三极。
这里是生命的胜地,也可能是生命的禁区。
仰望蓝天是必然的,赞美白云也是出自本心。
这里的高山让你止步,这样的悬崖让你心惊,这里的草原缀满色彩艳丽的小花。
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这里的阳光没有遮拦,暴风雨的来临没有任何预兆。
不要以为站得高就真的看得远!高原可以让你身轻如燕,也可以让你气喘吁吁;可以让你成为大自然的伙伴,也可以让你孤立无援。
缺氧的我依然是清醒的,不会因为置身高处而飘飘然。只是角度转换,我在草原的中心,距离人群很远,很远。
在高原,我必须慢慢地行走,均匀地呼吸,远远地眺望……
在高原,生命渺小而又伟大,脆弱而又坚强,混沌而又通透。
翻越珠角拉山
青藏高原的山,有的高耸,笔立千仞;有的缓缓上升,像一块斜铺在大地上的深色地毯;更多的是一会儿缓缓铺开,一会儿又笔立高耸。
珠角拉山是高耸的,平地生长两千米,峰岭入云端。它也是缓缓的,山坡上可以看见牛羊,看见山林,甚至可以听到叮咚的泉声。
大自然在这里是那样和谐,但是和谐之中也潜藏着看不见的风险。
从类乌齐到昌都,从云南到青海,从四川到拉萨,翻越珠角拉山是必经的路。
但是,数十年了,翻越高山的路还是一条泥土路。狭窄、弯曲、陡峭,如一条缠绕在山间的丝带。冬天有冰雪,夏日有暴雨。
来自平原或者丘陵的人们,乘车的时候千万别睁眼,尤其是不要往窗外窥视。窗户外面风光大美,但更多的时候,你见到的不是悬崖峭壁,就是万丈沟壑。
不经意之间,你会发现深谷的乱石与绿树之间,横躺着一些车辆的“遗体”,寒来暑往,就这样静静地和大自然融在了一起。
在珠角拉山前行的每一步,生命都在接受考验,甚至是煎熬。更多的是不断加速的心跳,时而充满惊喜,时而悬在空中。
与我们同行的藏族司机,用他的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本应靠着山壁的让行,他却把车停在了悬崖的边缘。他说,大车太重,容易压垮路基,甚至坠下悬崖。
生命的风险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这条路上,随时都在上演。
在邦达草原看牛羊
离开澜沧江的激流,沿峭壁而上,就到了海拔五千米的邦达草原。
没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肯定想象不到山顶之上居然是一望无涯的草地。
这里是接近蓝天白云的地方,
这里有绿草丰美的沃野,
这是有潺潺流淌的溪流,
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有夏日和煦的凉风。
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漫步,一会儿吃着草,一会儿抬头张望,一会儿相互碰碰头,据说那是一种亲热。
它们是自在的,也是自由的。这是属于它们的土地,属于自由生长的生命!
道路也是它们的。
一群牛羊路过公路,一样地不紧不慢,一样地悠闲自在。
这个时候,该停下来的是我们,哪怕你再着急,也只能等待着它们慢慢通过。
这样正好,我们可以坐在笔直的公路中间,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苍茫草原为底色,和牛羊来一张亲密的合影。
在孜珠寺见到岩羊
孜珠寺的位置很高,如果从扎曲河的岸边步行,在稀薄的氧气中,我估计一天也难以登顶。
孜珠寺的僧人敬畏的是自然,每一座山峰、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甚至日月、清风、雷雨,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满是神圣。
在上山时遇到了一场雨,是夏日的阵雨。在短短的时间里,天地成为一体,雨丝恰如贯通天地的神奇丝线。这里既有红尘,也有天堂。
更奇妙的是下山的途中。
车窗外的草地上,一群岩羊悠然自得地啃食着青草。
它们是野生的,它们没有主人,它们没有家。
大自然就是它们的主人和家。
藏族司机也觉得这是一道美景和奇观,他们平常也很难见到这样的风景。于是我们停车观望,想看看这世外的精灵。
它们一点都不害怕停车观看的我们。在它们心目中,或许是我们闯入了它们的世界。
其实,世界就是一体的,山水、草木、人类、动物,包括眼前这些自在的岩羊,都是大自然的子民。在大自然的呵护下,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就如此刻,我们和岩羊,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站在澜沧江的起点
这是一个太熟悉的名字,它早就出现在教材里,也因此刻进了我们的记忆里。
这是一个很遥远的名字,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来到她的身边。
一边是扎曲河,一边是昂曲河,一条来自青海,一条来自西藏,经过千里奔波,在昌都,涓涓细流汇合成一条大江。
这条河,带着高原的清风、明月,带着高原的花香、寒冷,带着高原的阳光、白云,也带着高原的神秘、深奥,一路奔腾,不知道经过了多少道湾,汇入了多少条溪流。它流淌的是高原的魅力,是高原的雄奇和伟岸。
为了赶往接近云彩的邦达机场,我们沿着澜沧江,穿行在深深的峡谷里。两岸的高山,耸立在白云之间。
在莽莽的高原上,这条奔腾的河流实在是太小了,但是它的力量却那么强大,以奔腾的姿势,以柔软而又坚硬的浪花,在高原上切割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流向遥远的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