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1-10刘少波

康颐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是来我院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抽取100例),进入样本选择范围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分别应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和PICC 技术(实验组)。比较不同的实验指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00%)、患者满意度(96.00%)都比对照组(86.00%/84.00%)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比对照组(10.00%)低。结论: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PICC 技术在提高穿刺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可以在分析肿瘤患者疾病特点和留置管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性使用该技术。

【关键词】PICC技术;肿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引言

PICC技术是从被穿刺者的外周静进入中心静脉进行穿刺的方式,和传统临床使用的穿刺技术比较起来,PICC技术能够降低患者因为穿刺引发的感染率,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减轻穿刺带给患者机体上的疼痛感。目前临床PICC技术应用范围很广,本研究仅以肿瘤临床护理中PICC技术的应用为例,分析其护理应用的实际效果,护理实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患者全部介于22- 72(59.20±5.01)岁,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2:13,16例肺癌、10例淋巴癌、8例肠癌、16例乳腺癌。

实验组患者全部介于22- 72(59.20±5.01)岁,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2:13,12例肺癌、13例淋巴癌、13例脑肿瘤、12例乳腺癌。

为检测两组患者资料在统计学层面上的可比性,资料均录统计学软件,结果显示P>0.05。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实验组患者穿刺过程中采用PICC技术:

(1)强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肿瘤类型组织健康教育工作,说明PICC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沟通过程中配合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说明肿瘤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普及PICC置管相关的目的、价值、临床注意事项等内容,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1]。

(2)强化输液护理。输液之前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在输液过程中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液结束之后清理导管,降低细菌入侵的可能性。

(3)強化导管护理。肿瘤患者在临床留置管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合理开展正压封管护理管理活动,否则在输入分子过大的情况下导管遭受外力挤压后变形,患者血液黏稠度提升后容易出现血管阻塞问题,可见强化导管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环节。需要针头还停留在肝素帽内时完成再次推注,之后完成封管,保证管腔内部封管液注满[2]。尽量一周培养一次微生物,及时为患者更换敷贴,对导管周围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间隔两周更换一次正压接头。肝素帽消毒频率为1次/周。

(4)强化生活护理。监督患者参与日常生活的各项行为,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及时对患者穿刺点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控制清洗导管的力度,避免导管牵拉或者脱落,患者需要沐浴的情况下需要包裹号穿刺部位,避免造成感染或者皮肤损伤。

(5)强化并发症护理。为预防局部感染要求护理人员在穿刺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并及时更换敷料;对于静脉炎患者要控制液体的注推速度,合理选择导管。解决堵管问题的要点之一就是正压封管处理,固定好肝素帽。

2 结果

2.1置管情况

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00%)比对照组(86.00%)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比对照组(10.00%)低,P<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6.00%)和对照组(84.00%)比较优势突出,P<0.05。见表2。

3 讨论

肿瘤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且放化疗过程也会带给患者巨大痛苦,因此肿瘤患者普遍机体免疫力较低、身体机能下降,临床治疗中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经历频繁的穿刺,且管道留置时间短,在高浓度药物的联合刺激下,患者频发感染问题,而PICC 技术能够延长管道留置时间,避免频繁穿刺对患者血管壁造成的损伤,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3]。

本次实验选择我院临床肿瘤患者分组使用不同的穿刺技术,应用PICC 技术的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率、满意度都比另一组高,并发症减少,给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建议在给肿瘤患者进行导管穿刺的过程中引入PICC 技术,提高穿刺效率,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环境,减少护患纠纷,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63-164.

[2]吴细英.针对性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150-152.

[3]吴静频.PICC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29+134.

作者简介:刘少波(1989.04.08-),女,北京市延庆区,汉,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抓住“瞬间性”效果
期末怎样复习效果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