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020-11-10杨艾
杨艾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大部分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面臨很大压力,有很多人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心理问题而不自知。实际上心理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且了解也不深入。很多人将心理健康问题归纳为“心情不好”等原因,事实上这也是不正确的,在这里本文就帮助群众科普一下何谓心理健康,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具体方式。
1 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想要深入理解就是要针对怎样的心理状态才是正常心理状态。
(2)一般情况下从人的日常表现能够观察到其心理是否健康,即性格、智力、认知、情感、意志、态度和行为,都处于常规状态。
(3)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下,人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人们的幼年生长环境和原生家庭氛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都很大。
(4)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状态可以在其日常社交状态、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判断,主要判断依据就是是否能够与其他人正常沟通交流,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5)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有心理状态不佳的情况,应立即主动或建议他们就医,不能讳疾忌医,认为只是“心情不好”更是不可取。
2 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
(1)个体能否适应始终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且状态正常,能够在生活中保持正常调控能力,都是心理状态的判断标准。
(2)心理健康当中的主要含义指的是人在各方面都能处于正常活动状态,当下心理健康几乎成为现代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能够持续保持积极健康发展的工作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心理变化带来的问题。
(4)我国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很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健康教育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培养群众身心健康为目的,最终能够通过健康管理的方式,从群众自身和中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提升全体居民的心理健康程度。
3 心理健康标准
3.1一般标准
(1)安全感适度、有自尊心且对自我创造的价值能够产生成就感。
(2)面对问题和失误能够适当进行自我批评,不会过分苛责自己也不过度炫耀成就。
(3)生活中能够体现出适当的主动性,环境的变化不能轻易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4)与现实社会有良好的接触,能够接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打击,也不会对生活中的事件产生过度幻想。
(5)能够正视自己在生活中的需要,且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满足此种需要。
(6)做事情之前能够了解自己的动机和办事目的,对自身实际能力也有客观评估。
(7)人格完整和谐,个人价值观也能以社会标准相互适应,尤其是在工作当中可以集中注意力。
(8)对生活的有希望和目标。
(9)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自主积累生活经验。
(10)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在保障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基础上,拥有自己完整的个性,面对事件能够提出独立意见,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3.2老年人标准
(1)有安全感,且能充分了解自己,生活目标符合实际。
(2)始终能与社会保持联系,自身个性也保持完整,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且与周围人也能维持正常人际关系。
(3)湿度表达自己情绪,能够在允许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
3.3中年人标准
(1)感知良好,在判定事物性质时基本不会产生偏差。
(2)记忆力良好,标准是能够轻松记住七位数字的号码。
(3)逻辑思维能力健全,回答和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晰。
(4)想象力丰富,但要注意想象与胡思乱想的区别。
(5)有适当的情感反应,即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能够恰当的处理。
(6)意志力坚强,能够经得起生活中的悲伤与欢乐,且态度和蔼能够自我调整情绪。
(7)人际关系正常,学习能力没有明显衰退,尊重公共道德伦理。
(8)自理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3.4青少年标准
(1)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协调,对于社会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2)人际关系和谐,反应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相互协调。
(3)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相差不大,有较强的心理自控力。
(4)个性特征健全,且对待事物有自信心,心理耐受力也较强。
3.5儿童标准
(1)智力正常发育,且情绪稳定。
(2)对自己有着正确认识,人际关系正常。
(3)个性稳定协调,且热爱生活。
4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树立与国家法度和社会标准相符的人生观。显然有了良好的人生观就能够在后续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和宽容豁达的心态。
(2)积极陶冶性格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好办法,人的性格类型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人们基本将所有性格类型概括为四种,即暴躁与沉静,内向与外向。但实际上在心理健康领域当中,人可以根据性格表现划分为多种性格。实际上所谓性格指的是人在态度和行为方面能够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正确的情况,若想要改善自身性格,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外界想要提供帮助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3)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人格品质良好的标准是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应提升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能惊慌,而是要理性地寻找解决办法,尽可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4)科学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相关标准,即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锻炼等,这实际上也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使用的方式,效果良好。
(5)自我调节,简单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己调节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使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6)保持良好情绪和心境,简单讲就是在遇到悲伤的事件要注意自我调节情绪,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湿度表达情绪。
(7)积极参加兴趣活动,我保持心理健康状态,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业余活动,缓解紧张,同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内心世界。
(8)始终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感恩之心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好办法。可以在每天睡前写日记,日记的内容是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正能量经历,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会议的方式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9)要维持自己的社交网络,只有与社会保持联系,才能始终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同时在社会中主义感受其中美好环境和幸福的细节,也有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
(10)找到目标,若人的一生唯一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那么压力较大,且也过于孤独,这实际上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引导而言并无益处。为保持心理健康状态,人们实际上应该寻找一些更加高远的事物作为目标,分担一部分思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