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对比

2020-11-10李君

康颐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气囊溶栓

李君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介入治疗的出现使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又多了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与传统的溶栓治疗相比有着更好的疗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治疗方式的基本知识

1 疗效对比

目前为止,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原本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一种是相对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是临床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溶栓治疗。静脉内溶栓药物的注射作用在心肌梗塞部位的血管上以溶解局部血栓形成。恢复被堵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从而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改善心肌供血。其中,链激酶,尿激酶,肝素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物。但是,溶栓治疗存在很多局限性,据临床统计,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适合溶栓进行治疗的只有30%。而且即使接受溶栓治疗以后,治疗效果理想或者血管得到明显通畅的,只有60%左右。这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以后,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治疗不全面,很可能有残余狭窄的存在,使部分患者重新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从而引发又一次梗塞。溶栓药容易引起诸如出血的副作用,其中脑出血是其所有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项,当出现脑出血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急性死亡。所以临床上要求在使用溶栓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时,一定要对于用药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不良症状,应及时采取处理方法,避免因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一种治疗方法则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技术—介入疗法。该方法的治疗过程主要是:将一个支架放入出现阻塞的血管内,将一根细小的网状合金管安装在带有压缩气囊的导管上,然后向气囊内打气,使气囊膨胀,通过气囊对支架的压力,从而打开血管,这样局部血液循环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样便使心肌缺血的症状得到快速的缓解与治疗。将支架插入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动脉打开,这样就能迅速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从而使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也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除此之外,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介入治疗准确地找到出现血管阻塞或梗死的部位,使得介入治疗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心肌梗死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以后,仍旧需要坚持进行降脂和抗凝治疗。常见的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支架周围血栓形成以及局部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量肝素。同时,他汀类药物可用于降脂治疗,这些药物能够起到减缓或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期间,對于医院医疗设备以及相关医生的经验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可想而知给治疗方法的医疗费会高于溶栓治疗。源于以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并没有得到普及,在一些医院中,尚无进行介入治疗的条件。放置支架后,需要进行后续的抗凝治疗以防止进一步的梗塞。出于很多因素在临床上静脉溶栓治疗,并不会被介入治疗完全取代。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无论是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要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对于治疗的时间以及对于治疗后,患者预后的保障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正确治疗。

梗死面积的大小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效果。很多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并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则是心肌梗死的两种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择以上哪一种方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都要采取措施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进行预防。如果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的出现率较频繁,最常见的缓解药物是胺碘酮和利多卡因,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用于强心剂进行治疗,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预后。

2 急诊介入治疗的优点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于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干预治疗优于溶栓治疗,因为:

2.1紧急介入治疗(尤其是紧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或消除梗阻处的残余狭窄,因此效果稳定,缺血性复发和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低,长期效果良好。

2.2无出血副作用,rtPA溶栓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颅内出血并发症高达3.5%。

2.3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脏破裂,乳头肌破裂等机械并发症明显减少。

2.4溶栓治疗不能降低患有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成功的紧急干预疗法可以使急性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降低一半以上。

2.5大大减少了心肌梗塞的面积,因此可以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率,例如心力衰竭和心室瘤,缺血性心肌病后猝死,更好地改善左心室功能。

2.6通过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基本上明确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在对具有多个病变的患者的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进行紧急介入治疗后,可以选择进行其他病变的介入治疗或旁路治疗。完全的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多支冠心病患者的缺血症状和预后。

2.7它可以在创伤很小的情况下迅速实现梗死的冠状动脉的完全再通。因此,与溶栓患者相比,成功进行紧急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康复更快,床上活动早,住院天数短,工作恢复周期短。

“时间就是心肌”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24小时备用PCI很难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各个医院广泛使用。在经济,技术和文化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大国(例如中国),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设备发达,外科手术支持和24小时全天候绿色通道介入治疗中心并不多见。相比之下,溶栓疗法简单易行,大多数医生都可以掌握,并且可以在农村地区,急诊室和急救车中进行。

临床研究发现静脉栓塞,还可能会导致出现出血性中风,尤其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出血的机会增加,PCI在紧急干预治疗中中风的机会很小,没有禁忌,但是,介入治疗也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关于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简单介绍,总的来说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治疗方法上的选择,还要切合实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无论接受哪种方式患者治疗后都要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辅助治疗,以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气囊溶栓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田气囊案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