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护理要点
2020-11-10王英
王英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或部分断裂,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以及肢体畸形等,儿童、老人群体以及成年人均可发生,常见的骨折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直接暴力;其二是间接暴力;其三是积累性劳损骨折。当发生骨折时,由于很多人都缺乏一定的经验,且救人心切,所以往往就会出现因急救方法不当而导致骨折情况更加严重的情况,甚至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骨折急救护理的要点,才能从最大程度降低骨折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1 骨折急救护理的要点
对骨折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护理过程中,只有掌握了现场急救的要点和临床处理的要点,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骨折给病人所带来的痛苦,改善预后的效果。
1.1现场急救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要明确的是,一切出发点都以患者的生命为重。由于骨折往往会连带着人体的其他器官及组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变得急促,甚至是窒息和大出血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就地急救措施,以此来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急救的现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出血性休克的症状,这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急救全程,急救人员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要防止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症状,若无异常,便可对患者进行止血和包扎等操作,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留意其意志是否还处于清醒的状态。最后,再实现固定、制动以及转运等急救措施。
1.2临床处理
当骨折患者被转运至医院时,临床中的处理也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为骨折患者清创和复位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非手术复位和手术复位进行抉择;另一个方面,在为患者进行固定操作的过程中,同样要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对外固定和内固定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最后一个方面,对于骨折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还要做好必要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2 骨折急救护理与一般护理措施
2.1 抢救生命
对于严重创伤者,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是抢救生命,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及呼吸骤停现象,急救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等。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注意保暖,有条件时,应建立输液通道。对有颅脑复合伤而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应该对其口咽喉部的异物进行及时的清除,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处有大量鲜血流出的,要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防止肌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的情况发生,使用期间应记好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然后每隔半个小时将止血带放松一次,每次放松的时间维持在0.5- 1分钟。
2.2 观察处理伤口,进行止血包扎
对于发生重伤的患者进行急救,应先判断其是否发生了骨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按照骨折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处理即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来说,由于骨折端外露时不宜立即复位,应清创后再行复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伤口进行及时的清理,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止血包扎。在进行伤口处理的时候,要将伤口表面的异物清洁干净,对于外露的骨折端,一定不要随意触動,以免对其深层组织带来污染;在包扎的时候,则需要注意用干净的纱布,对伤口进行保护,以防止伤口出现污染的情况。
2.3 简单固定,必要时止痛
在现场对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时,还应该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及时且正确的固定,保护患肢,避免骨折端的移动损伤更多的组织、血管、神经等,同时有止痛功效,与此同时也为患者的搬运和转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在具体固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急救时的固定只是暂时性的,想要让急救更加及时和有效,只需就地取材(如树枝、硬纸板或木棍等),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简单的固定即可,想要实现准确复位,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4 安全转运
在进行现场急救的第一时间,也要及时拨打“120”,为骨折患者的急救争分夺秒。经过一系列的救护后,应将骨折患者快速地、安全地转运到医院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救治。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力度,以防止患者因震动而造成骨折部位的进一步损伤,减轻患者的疼痛度;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做好适当的保暖或散热措施。
2.5 一般护理措施
经过安全转运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对骨折患者进行初步判定,需抢救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推至抢救室进行急救处置;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医务人员也需对骨折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从呼吸都血压,再到血液循环以及观察骨折部位有无畸形等,都要加以判断。待初步评估完成后,在对骨折患者进一步进行处理,期间护士也要严格按照常规护理为骨折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密切观察其输液输血的情况,以及呼吸、血压等各方面的体征状况。
3 临床急救护理
3.1 清创、复位
当骨折患者被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急救时,如果伤口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所以在送往急救时的第一时间,应先立即对其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非手术复位或手术复位。其中,非手术复位可分为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前者适用于大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后者则适用于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易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以及股骨和胫骨开放性患者。而手术复位,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骨折患者,其中就包括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
3.2 固定
在为骨折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固定时,可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对骨折部位进行外固定或内固定。对于切开复位的患者,以及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内固定就是个很合理的选择;对于骨折程度较轻的患者来说,采用绷带、持续牵引、外固定器以及夹板固定等形式的外固定方法即可。
3.3 并发症的处理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出血性休克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为了能够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一旦骨折患者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征状,则需要立即对其行切开减压术。
4 结论
综上所述,骨折作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创伤,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多发群体的年龄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情况下,临床将骨折分为了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大类。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来说,其皮肤软组织相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更为完整一些,骨折的位置还尚未与外界连通;对于开放新骨折患者来说,其骨折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伤口,骨折的位置也已经与外界连通,如果伤口未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骨折,都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因骨折带来的各种风险,为患者的骨折愈合带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