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2020-11-10赵远远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提升方法语文素养

赵远远

【摘要】信息化时代来临,网络媒体等零碎化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能力日渐减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积极有兴趣的阅读。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渗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兴趣铺路,举一反三;方式灵活,自主阅读;瞻前顾后,旁征博引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巧借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语文素养;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21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阅读伴随人的终身,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因此,閱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从课堂中学会阅读,热爱阅读,积极自主选择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兴趣铺路,举一反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能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是初中阶段对阅读的基本要求,那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阅读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早读课上,可以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能力,对于散文、诗歌等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出声、有感情的朗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执教高尔基的《海燕》,通过让学生朗读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环境描写,体会革命风暴的高昂激越,海燕在恶劣环境表现出的勇敢、矫健和乐观精神。同时,趁热打铁,适当课外拓展,自己读,展示读,小组内交流读。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整体默读,快速浏览,片段朗读等,使阅读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方式灵活,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课内文本阅读是学生阅读最好的桥梁,指引读书方向。读课文,想了解作者为人,继而喜欢上一个作家,读更多她的作品。如鲁迅的文章,初中生已经接触过很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雪》、《藤野先生》等,从各方面认识到不一样的鲁迅,那么,有兴趣的同学会积极去读《呐喊》、《彷徨》。学胡适《我的母亲》,很多学生都想深入了解这个获得学位如此之多的大学者,于是不妨读读《胡适自传》;课本推荐的名著导读《名人传》,见识到这么优秀的人物,继而推荐他们读一些名人传记,伟人的影响要比苦口婆心的道理教育显而易见。渐渐地学生每每见到一篇文章的作者,就想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去读他更多的书,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为此,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广阔的书的海洋,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内文本阅读养成习惯,产生兴趣的同时,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淘冶情操。同时,学以致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和谐统一。

三、瞻前顾后,旁征博引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阅读的选择空间很大,关键是要在纷繁复杂的阅读中找寻一种有意义的阅读。例如,中学生的青春期,可能会产生一些朦胧的心思,坦诚布公的交流,似乎很难解决,那么,聪明的老师就可以推荐几本书给学生们读。不妨看看鲁迅的《伤逝》,回顾从浪漫的爱恋到现实的残酷,体会爱情的不易和爱情要有所附丽,身临其境的感受涓生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读读曹雪芹《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企图冲破封建势力却终被阻挠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明白爱情的美好与珍贵;品品《孔雀东南飞》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芦苇”的忠贞不渝的誓言……学生的思想可能开阔许多,更懂得珍惜眼前。既陶冶情感,又提升素养。

经典阅读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积累、写作技巧等语文素养也在提高。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到萧红的《呼兰河传》,学生认识到对于寒冷的环境描写可以这么丰富、别具一格,“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通过描写不同行当的人物,贩夫走卒、卖馒头、豆腐的商贩,人和动物,学生不自觉就会运用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夸张、拟人、反复等修辞,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春风化雨。

综上所述,教师做好学生阅读之路的引路人,在课内阅读中注重引导,激发兴趣,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有语文味的课堂中,不再屈就眼前的苟且,一起追寻诗和远方的田野。循序渐进地逐步改变,那么,读书、积累、观察、浸润、打开、提升,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提升方法语文素养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