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影响

2020-11-10周嗣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政治培养

周嗣明

【摘要】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做支撑,培养社会责任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应认真分析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今后教学中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四方面分析教学对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以发挥政治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政治;社会责任感;培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117-01

引言:责任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高中生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借助教育教学的手段提高其思想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觉悟。人们生活在彼此相互影响的社会大环境中,应纠正生活中的利己主义思想,要依靠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政治教学中可以渗透正确的理论知识,讲述生动的实例,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高中生的思想进步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人口、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以上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其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政治学科能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领域的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充满重重阻碍,只有坚定意志,团结一心才能克服问题,实现创新发展。

比如在教学必修一第四课知识时,让学生分析“新时代”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各民族、全体公民的共同奋斗,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感受到肩上的担子,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教材中蕴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名词,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能领悟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围绕环境问题分析,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权力与义务话题进行分析,能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对人口问题分析,能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有助于强化学生思考能力,使其提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为培养责任意识做铺垫。

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政治教学紧贴生活,可以对热点时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政治课堂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对现实发生的时事、大事进行讨论分析,促使学生有所感悟,提高责任意识。

比如教学“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用我国古代、现代社会中的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发生的作用,从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这一观点,在生活中提高自我要求,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社会中的陌生人。在组织学生参与居住地街道举办的感恩活动、学校组织的一帮一活动时,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身份、不同能力的人群,能锻炼其社交能力,使其在劳动中增强个人感悟,对国家、对社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积极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劳动中,才能增进与各种人群的交流,使學生懂得珍惜和感恩他人的付出,产生强烈的回报社会的愿望。

三、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政治教学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是在长期渗透中实现的,教师引入课外知识呼应教材中的知识,通过反复讲解强化学生责任意识。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发展关键期,在此阶段渗透责任意识更容易打动学生,可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实施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政治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校园中的实例,让学生认真反思不同人群的社会责任,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确立发展目标。比如在教学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时,可以对“文化的内涵”展开分析,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自己熟悉且喜欢的文化形式,思考文化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是否应该继续传承。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为新一代青年身上应担负的传承责任,对传统文化充满敬畏。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赞扬的榜样,在政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榜样人物产生敬畏之心,同时能意识到自己与榜样在社会贡献和思想水平上的差距,能有效激发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言行习惯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待人接物习惯,这不仅体现出个人素质,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影响。政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教学,让学生反思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思考这样做的后果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应该如何纠正,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会更加重视身边人的感受,会自觉规范言行,养成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教学《法治中国建设》这一课时,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学生能联想到高铁霸座、乱穿马路、遛狗不栓绳等事情。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人真的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问题的吗?为什么他们明知有错还要做让人厌恶的事情呢?”学生能联想个性问题、生活经历、素质水平等因素,最后教师要强调“法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进而提醒学生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公民,应在生活中主动纠正不良习惯,在公共场合要照顾他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通过对日常行为的纠正和引导,学生能用正确心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懂得自我反思、自我要求,有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结束语

总之,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力量,教师要巧妙地渗透责任意识,使高中生反思生活中的表现,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高中生将在不久后投入社会,唯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才能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刚.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人文之友,2019,000(017):P.147-147.

[2]王凤丽.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J].当代家庭教育,2018,000(009):P.85-85.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政治培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