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20-11-10刘楚武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祝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楚武

【摘要】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让中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原则,并以鲁迅的名作《祝福》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原则;《祝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09-01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中教学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现状

近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行动变本加厉了。但纵观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性教学、轻价值观的培育的现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讲过,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立意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教材,立德树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对平等、公正的解读。“构建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八、九十年代,语文教学主要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解读的,比如主旨上揭露阶级压迫的残酷性,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吃人”本质等。在人物的性格分析上,主要选择鲁四老爷和祥林嫂。甚至到了今天也有不少教师沿用了这种教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指出:“要改变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学习惯”。比如我现在教《祝福》,在分析人物时,我选择了一群做福礼的女性作为解读的切入口。“祝福”本是鲁镇的年终大典,可准备福礼的是女人。她们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吃苦耐劳不用说,而祭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就生动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男女极不平等、男尊女卑的现实。

(二)感性化原则对诚信友善的解读。感性与理性这对词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缺一不可。《语文教学:少点理性分所,多点感性启悟》强调了感性的重要性。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抽象的政治说教,学生的情感没有激发。

[案例1]下面是我上《祝福》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狼吃阿毛”的相关内容。同学们要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把有关祥林嫂的心理变化的词句找出来加以品析,并分析鲁镇的人们是怎么对待祥林嫂的。

生1:我很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失去了阿毛这不正像今天的“失独家庭”吗?她没去寻死已够坚强,为了活命,她还得忍痛外出打工。

生2:可他们以此为消遣,“咀嚼赏鉴”,应该是反语吧,说明他们在不断地回味这个悲惨的故事,这也是讽刺社会的冷酷无情的。

生3:我有一个多年的朋友,我向她讲述了我的心事,可后来她竟告诉别人听了,别人还在背地里笑我,我是气得“直着眼睛”看她。心想:“我真傻,真的……”,我怎么也成了祥林嫂了?

师:是啊,这个同学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4: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还要诚信友善。

师:是呀,一百年前鲁迅创作了《祝福》。今天,我们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就暗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诚信、友善等因素。教师没有直白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移情法等,以唤起学生对文本里人物形象的真情。

(三)多元化个性化原则对文明法治的解读。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挖掘出来,只有读者的积极参与和再创造性阅读,才为不确定的文本填补了文学的意义。”这些理念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提倡”是高度契合的,体现了多元化个性解读的要求。

[案例2]下面是我执教《祝福》的教学判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捐门槛”的情节。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生1:“她整日紧闭着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这里的“紧闭”、“默默”刻画出了一个忍辱负重的祥林嫂。她心里一定在想:你们就等着吧,等我攒够了钱捐了门槛,我就可以和你们一样平等了。

生2:祥林嫂捐完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有分外有神”刻画了祥林嫂如释重负的心理。可四婶那句“你放着罢,祥林嫂!”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的美梦。我特别不想看到这些句子,太惨了。

生1:我也是的,我特别同情祥林嫂,也特别憎恨那个人心冷酷的社会。这么好的一个人竟然不被社会接纳,公平正义何在?

师:好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已完全不同了。咱们今天不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吗?呼唤公平正义吗?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啊?

生:(齐声的答)好!

在这里,教师大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进行思考。学生认真地阅读文本,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审美。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材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并遵循创新性原则、感性化原则、多元化个性化原则,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

[2]杨柳.《试论中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管理观察》 2014[36].

[3]蔡世连,刘兴学.《语文教学:少点理性分析,多点感性后悟》[J] .山东教育1999(Z5):26-27 .

[4]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祝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