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2020-11-10徐新新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有效提问

徐新新

摘要:提问是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教师的提问都有效吗?当提问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激发思维时,教师该问什么?怎么问?文章尝试从问题教学的角度,探究新课标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和效果。以高中课文为例,展现三次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依次探讨“提问就是好问题吗”“有效提问就是问题教学吗”“怎样才是问题教学”三个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契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提问:问题设计:问题教学法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由提问引起的课堂教学,看似互动良好,实则效果不然。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提问都有效吗?当提问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或思维时,教师该问什么?怎么问?问题教学法究竟能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它适合语文学科吗?其作用有多大呢?

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使用提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自己在教师帮助之下寻找正确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反复诘难”来寻找普遍的意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也应属于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法,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一脉相承。PBL,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于1972年提出“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教学的起点,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知晓了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高二语文课文《草莓》的经历为例,探讨认识和收获。

一、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草莓》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人生况味,那种对青年期和中年期两个人生阶段的感悟,以及由自然变化到人生变化的联想,均带有强烈的个体经验色彩,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积累才能领悟。而高中生多不具备这样的人生经验,因而难免会对课文感到费解和无趣。所以,教师应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处的青春期的思考,以及对父母那个年龄段的理解,进而体会人生的变化。基于此,从第一个问题导入开始,笔者设计了本堂课的主要问题:

1.这篇以“草莓”为题的散文佳作,作者会写些什么呢?

2.哪个段落集中写草莓?

3.那么,前后的两段分别在写什么?有何联系?

4.可见九月的景象毕竟不同于六月的景象,文章中的哪句话对应了作者对以上景象的感受?

5.由景象引发的幻觉,让作者联想到了哪些有关人生的独特感受?

6.从青年期到成年期,经历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给我们成年期的哪些特点?

这堂课气氛异常沉闷,鲜有学生回答问题。笔者开始反思自己设计的这串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几个共同点:刻板、封闭、缺乏深度和梯度。而且,这些问题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发现现象一分析现象一探究原因,而只是由教师一厢情愿地按照设想安排。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像牵线木偶,由教师编排导演,他们既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效果自然差。

所以,教师学会提问非常重要。事实表明,提问,并不都有效。提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提问与问题教学

为此,笔者重新设计了课堂的主要问题:

1.如果要求我们以“草莓”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怎样构思?

2.文章以草莓为题,但第一自然段却根本未提草莓,那么,这一自然段能不能删去?

3.关于人生的感悟,集中在4、5、6段,你对哪些句子特有感觉?

4.既然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哲理,为什么要写到草莓?

试讲下来,学生的反应要积极得多。比如,第一个问题,作为导入,难度适中,问题开放,就起到很好的暖场作用。学生很感兴趣,各抒己见。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可与课文巧妙的写作方法形成对照,為学习课文做铺垫。后面几个问题,学生也都比较感兴趣,愿意思考和主动回答,并且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可见这些属于有效提问。

这几个问题有几个共同点,即与第一堂课的问题相比,简洁,开放度高,能从逆向和正向的思维上给学生以引导,比较能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但笔者总觉得不尽人意,这几个问题似乎有些零散,缺少一条主线。经过教研组讨论和专家指导,笔者明白了关键所在。把有效的问题连起来授课,并不等于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方法论,重在突出问题背后的框架和体系,能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这堂课的这几个问题,恰恰缺少了“为什么这么设计”的逻辑理由。

三、第三次教学的问题设计

问题教学法是用问题架构课堂,用问题将课堂授课内容体系化、组织化的教学方法。所以,一节课中教师要思考解决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有何逻辑关系。从一堂课的容量看,一级问题抑或核心问题,不宜过多,以不超过两个为宜。

而且,《新课标》明确指出:“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见,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加强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

原来,笔者在修改设计的时候,依然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标》“系统性”“结构化”的内涵要求。鉴于此,笔者再次修改问题设计:

1.本文写什么?

2.本文是怎样从草莓写到人生?

3.本文为何以“草莓”为题?

然后,将课堂的问题设计辅以活动,整合成一个思维框架图(见图1)。

整堂课以“本文为何以‘草莓为题”为核心问题,再用三个大问题搭建框架,层层推进,突出问题教学法“系统性”“结构化”的特点。并相应地设计了四个活动,使得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语言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突出“情境化”“结构化”“实践性”的要求。

这堂课上,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首先发现文章写了草莓,也写到对人生的感想;继而分析怎样从草莓写到人生的;然后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妙处何在;最后归纳总结。学习任务明确,路径清晰,问题有效。课堂上,学生敢于思考,积极讨论,研讨氛围浓厚,加上教师穿针引线,很好地达成“能够阐述本文由物及人的写作方法,进而体味文章的深刻内涵”的学习目标。

四、三次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的比较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的差别,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三个分别上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的班级进行调查。

从调查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

(1)随着问题的改进,学生在后两节课的课堂参与度要明显高于第一节课;

(2)学生通过第三节课的学习,能解答核心问题的人数最多,表明学生在第三节课的学习效果优于第二节课,明显优于第一节课:

(3)学生认为第三节课的问题,在趣味、激发性、逻辑性、针对性等方面高于第二节课,明显高于第一节课,尤其是“逻辑性”;

(4)对于“课堂提问的明白程度”这个问题,三个班级的反馈差不多,且没有学生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提问,说明笔者的问题设计较为明确。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这一段研究经历,使笔者受益匪浅,而且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执教《草莓》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足,反思问题,加以改进,如此反复。总结如下:

第一,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首先必须是有效的。“有效问题”必须包含几个特点:

(1)问题的导入要有情境性。教师要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最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有客观的规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问题的设计要避免随意散乱,要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问题要能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没注意到”到“注意到特殊现象”了,从默认“是这样的”到反思“真的是这样吗”,这就往往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4)问题要有开放度和留白。尤其语文学科,对于文本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是有差别的。因而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开放度和留白,提供多向思考的可能,而不是单一的、封闭的、固定的。

第二,在问题教学法中,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结构性。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形成系统。

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并始终引导学生围绕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三,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它不是通过一节课来达成的,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方法。它还需要结合学情,进行校本化实施,将方法转化为可持续性的教学行为。

第四,只有理解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开展问题教学法。

于漪老師曾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同时辩证地指出:“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割裂的两个侧面。”所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直接指向“人”的,指向人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教师在教语言文字,本质是在教人。所以,语文学科的问题教学法,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时,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有效提问
精设计,巧提问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