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新媒介素养

2020-11-10李凌骄

传媒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

李凌骄

摘 要: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整个新媒体生态圈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子圈层,对于他们的网络行为研究将推进新媒体乃至互联网圈层中的行为研究更加细分化,对于文明网络行为、肃清网络环境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只有更好地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分析它的内涵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力量。为了更加仔细、准确的把握相关问题,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及知名校外教育类新媒体平台,以大学生在这些渠道的网络行为为研究主体。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行为;新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2-0-0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及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建立起官方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也成为高校传递信息、把握意识形态、引领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即“两微一端”中的“两微”。高校的“两微”粉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在国内整个新媒体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研究将推进新媒体乃至互联网圈层中的行为研究更加细分化,对于文明网络行为、肃清网络环境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分析

在本文选取的研究范围内,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关注、阅读、点赞、评论、转发、私信、举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私人账号获取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所推送的信息。微博和微信都具有关注的功能,也是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新媒体平台。

阅读,是指大学生在关注校园官方新媒体之后,通过移动终端或者电脑终端阅读官方新媒体平台推送的信息,信息本身包括图、文、视频、H5页面等。

点赞,是微博和微信都具有的一个功能,一般设置为心形的网页按钮,用户通过点赞表示对发布信息的认可、喜爱、支持,点赞数也成为新媒体平台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论,是一种更加直观准确表达意见的网络行为,大学生针对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评论区是网络舆情的高发地,是大学生表达意见的重要网络行为之一,是高校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

转发,是将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鏈接通过自己的新媒体账号进行再次发布,是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行为,有时可伴随评论行为一起。转发数据同样也是衡量一条推送信息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

在与校园官方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中,私信相较前面几种行为使用频率较低,它的功能是直接与官方新媒体的后台编辑产生的对话框交流,学生使用这个功能的情况一般有以下两种,咨询问题和反映情况。面对学生的私信,一定要引起重视,往往是比较重要和正式的事情学生或家长才会采取私信的方式与校方取得联系。

最后一个功能是举报功能,这是微博和微信两大新媒体平台针对全网使用者所开设的功能,针对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内容,每一位网民都有举报的权利。这项功能对约束网民行为和肃清网络文明环境有极大的意义。

此外,“爆料”也是一项特殊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之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许多垂直领域也出现了影响力突出的代表,我们俗称“大V”。比如有知名校园资讯博主@四川高校新鲜事儿、@四川高校咨询、@四川高校头条、@四川高校生活等。其中@四川高校新鲜事儿有粉丝上百万,开博以来共发布微博上万条。他主持的微博话题#四川校园曝光台#累计阅读过千万。曝光方式为:①带话题#四川校园曝光台#+曝光内容(图文/视频最佳)+@四川高校新鲜事儿;②私信@四川高校新鲜事儿加曝光内容即可。爆料一事,对于校方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对高校的管理、教学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爆料”存在核实不严的问题,容易对校方或当事人造成不好的网络舆论,更有甚者引发大范围的网络舆情形成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要杜绝这些负面事件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概述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的概念产生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利维斯(ERlevis)和丹尼斯·桑普森(Denisthompson)(1933)最早在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首次提出。随后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开始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国内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按照1992年美国媒体研究中心的界定,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

李·雷恩尼(LeeRainie)和巴瑞·威曼(BarryWellman)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Networked:TheNewSocialOperatingSystem)提出了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我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Networkingliteracy)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

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进行研究:使用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接受能力、处理能力、道德能力。

(一)使用能力

即大学生对新媒介功能的掌握情况、使用频率、使用偏好等。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介的主要生力军之一,对新媒介的使用能力高于其他群体。对于大学生而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为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提供了便利和条件。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不需多做研究。

(二)认知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本文指大学生对于新媒介平台发布信息的认识、理解、领悟能力。影响此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包括智力水平、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地理背景等。其中教育背景与学校息息相关,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接触的信息相较之前有很大的增加。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对新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判断能力

在本文指大学生对于新媒介信息所传达的内涵的鉴别能力。通俗來讲即好与坏、是与非的判断。这点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来讲非常重要,对于新媒介信息的判断,直接影响下一步的网络行为。

(四)接受能力

在本文主要关注大学生在心理层面对于新媒介信息的包容、忍耐能力。现今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内心脆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而新媒介信息中不乏网络暴力,锻炼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五)处理能力

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新媒介信息的点赞、收藏、转发、评论、回复等行为的处理,是在经过前面的认知、判断、接受之后的综合性行为,最终反映新媒介信息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最为直观的可供我们研究的表象。

(六)道德能力

在本文主要指大学生在新媒介圈层中的道德表现。比如是否参与网络暴力、是否散布违法违规信息、是否偷窥他人隐私等不道德行为。或者正面道德能力,比如转发寻找失踪儿童的信息、传播社会正能量、答疑解惑、学术交流等等。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要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新媒介素养教育。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工作

校方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安排部署。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实际工作为载体,将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中。由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制定工作细则,将具体工作贯彻落实到一线岗位。

(二)开展专业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训课程

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训课程,如心理健康、网络法律法规、新媒体技术等与新媒介素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时,还可将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课程中。

(三)全面提高大学生自我新媒介素养意识

通过大力宣传和学习,营造良好的新媒介素养意识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建立起新媒介素养意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有效控制自身的新媒介行为,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新媒介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分析,开展行之有效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其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接受能力、处理能力、道德能力,从而避免不良网络行为发生,肃清网络环境,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崔梦珊.信息过载背景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李冬霞.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2014,13(02): 16-18.

[3]李德刚,何玉.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39-40.

[4]段兴利,叶进编.网络社会学词典.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383-384.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