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故事与理查三世的真历史

2020-11-10傅光明

关东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

[摘 要]英格兰都铎王朝早期史学家们,为赞美在博斯沃思原野击败理查三世之后加冕都铎王朝开朝国王的亨利七世,明显对前朝国王进行诋毁。托马斯·莫尔在其《理查三世的历史》中将理查丑化为一个驼背暴君。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中那个残暴嗜血的“驼背理查”形象由此而来。诚然,莎剧中的理查是多个“原型故事”的集合体。本文对历史中真实的理查与莎剧中的理查做了细密对比,以此既可还清历史本源,亦可见出莎士比亚如何为舞台编剧。

[关键词]莎士比亚;理查三世;原型故事;两个理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19ZDA294)。

[作者简介]傅光明(1965-),男,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北京 100029),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保定 071002)。

一、关于原型故事与“一匹马”

《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紧跟三部描绘亨利六世统治的剧作之后。显然,莎士比亚写这四部戏之初衷,意在把玫瑰战争搬上舞台。

莎士比亚写这部戏像写“亨六”三联剧一样,均从爱德华·霍尔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二位霍姓前辈的编年史里取材。霍尔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显族的联合》(

UnionoftheTwoNobleandIllustreFameliesofLancastreandYork,1548),合并了托马斯·莫尔爵士约写于1513年这一版的《理查三世的历史》(HistoryofRichardIII)。因霍林斯赫德1587年二版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ChroniclesofEngland,ScotlandandIreland),又从霍尔那里改编了莫尔的《理查三世的历史》,故应把莫尔的《理查三世的历史》视为莎剧《理查三世》的主要“史料”来源。不过,莫尔的《理查三世的历史》是未完稿,只写到理查登上王位。

追本溯源,莎士比亚更凭借的是霍尔和霍林斯赫德对理查之衰落及最终兵败博斯沃思原野的描写,而他们借鉴的是都铎王朝早期史学家波利多尔·弗吉尔(PolydoreVergil,1470-1555)的作品。尽管如此,无论这些编年史,还是莎剧,都渗进了莫尔对理查的反讽。换言之,莎士比亚对理查的糟改源于莫尔。

都铎王朝早期的史学家们为赞美亨利七世(里士满)及其继任者,明显有意诋毁理查。的确,十五、十六世纪的历史观,包含选择性地利用历史事件进行政治和道德说教。现代史学家似乎反对这么做。然而,毕竟许多关于理查之邪恶的故事源于理查自己当朝时或随后时代的描述,因此很难说,这些早期叙事是有意宣传,还是仅为反映传统的文学,并以说教为目的编写中世纪历史。

时至1934年,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最早为人所知,把理查作为篡位者来描绘的记述,来自意大利牧师多米尼克·曼奇尼。曼奇尼这份记述写于1483年,此时离亨利·都铎1485年击败理查尚有两年之遥,他决不可能神仙般料到两年后会出现一个都铎王朝。但仅凭时间,不足以确保曼奇尼下笔之公允客观。实情是,甭管那些亲历过理查统治的人怎样看理查,在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女王是亨利·都铎的孙女)时代,甚至更早,人们早已接受这样一种事实,即理查是个血腥的暴君和杀害儿童的凶犯。

身为一名天才编剧,莎士比亚写理查,除了编年史里的原型故事,当然会博采众家之长,尤其英国本土的“连环剧”(中世纪后期英国宗教剧的一种类型,主要展示从上帝创造万物到末日审判的圣经故事)和“道德剧”。诚然,不仅从《理查三世》中的女性角色,她们向来被比作罗马悲剧家塞内加笔下的特洛伊妇女,还从修辞形式、诸多幽灵形象,及理查这一恶棍枭雄本身,甚或从理查的禁欲主义,都能见出古典戏剧对该剧的影响。而且,莎士比亚还从其他秉承了塞内加式传统写作的同时代英国戏剧家,尤其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那里汲取灵感。

此外,莎士比亚应该借用过《官长的借镜》(AMirrorforMagistrates)这部16世纪关于历史人物之衰落的“悲剧”诗集,他八成读过书中引述的理查、克拉伦斯、海斯汀、爱德华四世、白金汉公爵,甚至简·绍尔夫人说过的话。当然,他并没节外生枝,把绍尔与海斯汀勋爵的艳情故事戏剧化。

还有一点,即便莎士比亚知道托马斯·莱格(ThomasLegge,1535-1607)约于1579年完稿却未出版的拉丁文剧作《理查三世》(RicardusTertius),但他似乎并未加以利用。顺便一提,莱格的这部《理查三世》被视为写于英格兰本土的最早一部历史剧。

最值得一提的是,1594年,有一部无名作者的英国本土戏《理查三世的真正悲剧》(TheTrueTragedieofRichardtheThird)出版,也许其完稿时间在几年之前。在这部戏里,似乎有些台词,尤其理查在第十八场戏里呼唤一匹新马,“预先”使用了莎剧中的台词。

国王

一匹马,一匹马,一匹新马。

侍童

快逃,陛下,保您活命。

国王

逃跑的奴才,你瞧我想逃。

刚才为何说“预先”?因为要给莎士比亚脸上贴金的后人認为,这部无名作者的《真正悲剧》可能借自莎士比亚,而不是反过来。其理由是:哪怕这部《真正悲剧》完稿在先,其印刷文本里的这段著名独白,也极有可能经一个抄写员之手,从莎士比亚完稿于后、却更受欢迎的《理查三世》里捡过来。然而,无论如何,虽说该剧文本常被贬为一部“坏四开本”,但莎剧中理查在生命最后时刻说出的那句令人称绝的独白:“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更有可能借自无名作者。理由是:莎士比亚编戏,从不在乎从谁那儿借了什么,更不在乎自己死后谁将探究莎剧中的“一匹马”和《真正悲剧》里的“一匹马”到底谁借谁。

由此,不难推断,激活莎士比亚“一匹马”这根敏感神经的,除了《真正悲剧》里的“一匹马”,可能还有“大学才子派”诗人、戏剧家乔治·皮尔(GeorgePeele,1558-1596)《阿尔卡扎之战》(TheBattleofAlcazar)里的“一匹马”:

摩尔人 一匹马,一匹马,一匹马奴才

愿我能立刻过河、飞逃。

男孩

这是一匹马,大人。

也许,仍会有人咬定,是皮尔从莎士比亚那儿借了“一匹马”,而非相反。

做一个合理推断有那么难吗?简言之,尽管无名作者的《真正悲剧》与莎剧《理查三世》有结构上的对应,但理查在无名作者笔下,是一个缺乏决断力的国王,而莎士比亚要写的是一个杀伐决断的血腥暴君,他只需从中借“一匹马”拿来一用。但必须承认,这“一匹马”经莎士比亚一借,似乎倏忽间就变成了理查以戏剧方式告别舞台、告别历史的象征,成了中世纪英格兰最后一位死于战场的国王的符号,成了后人眼里莎士比亚妙笔生花的天才“原创”。

二、关于理查的真历史

理查三世(1452-1485)从1483年直到1485年去世,是英格兰国王兼爱尔兰总督。他是约克王朝,也是普列塔热内(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他在博斯沃思之战,即玫瑰战争最后一场战斗中兵败身亡,标志着中世纪英格兰的结束。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之一《理查三世》的主人公。

以上这段话,堪称今天对理查的标配版描述。但莎剧之理查,远不等于历史之理查。在论析被莎士比亚戏说的理查之前,有必要对理查的真历史稍作梳理。

理查1452年10月2日生于英格兰中部北安普顿郡的福瑟陵格城堡(FotheringhayCastle),在约克公爵理查(Richard,DukeofYork)和塞西莉·内维尔(CecilyNeville)夫妇所生12个孩子中排行11,也是活下来的最小一个。

1455年,三岁的理查赶上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爆发的“玫瑰战争”。从此,英格兰王权飘摇,为夺取王位,两大家族周期性爆发内战。约克家族支持理查的父亲,认定亨利六世与生俱来的王位理应由约克公爵继承,他们反对亨利六世及其妻子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ofAnjou)的政权。兰开斯特家族则忠于当朝执政的王室。

1459年,约克公爵及约克家族的支持者被迫逃离英格兰,理查和哥哥乔治由姑姑——白金汉公爵夫人照管,可能也得到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关照。1460年,当父亲和哥哥拉特兰伯爵埃德蒙(Edmund,EarlofRutland)在韦克菲尔德之战被杀,理查和乔治被母亲派人送往低地国家(即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避难。

随着约克家族于1461年3月29日在陶顿之战中击败兰开斯特,兄弟二人返回英格兰。6月28日,哥俩儿参加了大哥爱德华四世的加冕典礼。同时,理查受封格罗斯特公爵及嘉德骑士和巴斯骑士两个爵位。1464年,理查以11岁之年被国王哥哥任命为西部各县唯一的征兵专员(CommissionerofArray)。17岁时,拥有独立指挥权。

受表兄沃里克伯爵的监护,理查在位于约克郡温斯利戴尔(Wensleydale)的米德尔赫姆城堡(MiddlehamCastle)度过童年时光。沃里克因在玫瑰战争中的作用,成为著名的“造王者”(theKingmaker)。

经沃里克调教训练,理查成了一名骑士。1465年秋,爱德华四世赏给沃里克1000镑供其花销,用来指导弟弟。理查在米德尔赫姆,若不是从1461年末待到1465年初(12岁),便是从1465年待到1468年成年(16岁)。因此,极有可能,理查在沃里克的庄园遇到了日后坚定支持他的弗朗西斯·洛弗尔(FrancisLovell)和未来的妻子沃里克之女安妮·内维尔(AnneNeville)。或许比这时更早,沃里克已开始考虑战略联姻,想把两个女儿伊莎贝尔(Isabel)和安妮嫁给国王的弟弟。那时候,年轻的贵族们常被送到被父辈相中的未来合伙人的家里进行抚养。

然而,随着爱德华四世与沃里克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国王反對与沃里克联姻。在沃里克有生之年,只有乔治未经国王允准,于1469年7月12日娶了他的长女伊莎贝尔。随后不久,乔治参加岳父的叛军,反对国王。尽管到了1469年8月,已有传言把理查的名字与安妮·内维尔连在一起,但理查始终效忠爱德华。

后来,沃里克背叛爱德华四世,转而支持前朝玛格丽特王后。1470年10月,理查与爱德华被迫逃往勃艮第。因为在此两年前的1468年,理查的姐姐玛格丽特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CharlestheBold)结婚,落难的兄弟俩指望在这儿受到欢迎。

1471年4月14日,沃里克死于巴尼特之战,5月4日,亨利六世之子小爱德华死于图克斯伯里之战。随着这两场战役的胜利,爱德华四世于1471年春天恢复王位。在这两场鏖兵激战中,18岁的理查起了关键作用,立下汗马功劳。图克斯伯里一战,约克家族彻底击败兰开斯特家族。1472年7月12日,理查与沃里克的小女儿安妮·内维尔结婚。婚后次年(1473),理查与安妮生了儿子爱德华·普列塔热内,但在11岁那年(1484)不幸夭折。

在此必须指出,安妮嫁给理查之前,曾于1470年底,与亨利六世之子——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EdwardofWestminster)订婚,以此作为父亲沃里克与兰开斯特家族结盟的标志,但两人并未正式结婚。

理查因效忠国王、战功卓著,于1461年11月1日被赐予格罗斯特公爵领地,次年生日之时,被委任英格兰海军上将,并被指派为北方总督。这一切使理查成为整个王国最富有、最有势力的贵族,也是国王的忠诚助手。而跟随岳父沃里克伯爵的叛军,一起攻打过国王的乔治(即后来第一任克拉伦斯公爵),则在1478年因叛国罪被国王处死,其后代被剥夺继承王位的权利。

到爱德华国王去世,理查一直掌控北英格兰。在北方,尤其在约克市,理查广受民众爱戴,口碑甚佳。他施政公允,援建大学,资助教会,建立北方议会,颁布了一些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1482年,从苏格兰人手中重新夺下特威德河畔的贝里克镇,更使其声名大振。

爱德华国王于1483年4月去世,遗命理查给爱德华之长子、12岁的爱德华五世担任护国公,享有摄政权。

按照安排,爱德华五世应于6月22日举行加冕礼。但在加冕之前,理查的一名代表在圣保罗大教堂外宣读了一份声明,宣称基于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不合法,故其所生为私生子,无权继承王位;而理查的哥哥乔治的独子爱德华,也在先王在世时被以乔治叛国为由剥夺王位继承权。因此,英国王位的真正继承人是理查。

6月25日,贵族和民众集会通过一项声明,宣布理查为合法的国王。7月6日,理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8月之后,再没有人见过两位年轻王子(爱德华亲王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的身影。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对理查下令谋杀了“塔中王子”的指控开始流传。

在1483-1485年的短短两年间,理查展露出卓越的执政才能,推行一系列自由化改革措施,如制定保释法案、解除对出版印刷行业的限制。他与安妮王后向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王后学院捐款,资助教堂,建立了皇家纹章院。

理查统治期间,发生过两次主要反叛。1483年10月,爱德华四世的坚定盟友、理查以前的伙伴白金汉二世公爵亨利·斯塔福德起兵造反,以失败告终,被斩首。1485年8月,亨利·都铎与叔叔加斯帕·都铎率一支法军在南威尔士登陆,行军穿过彭布罗克郡,一路招募士兵。亨利的军队在莱斯特郡博斯沃思市附近击败理查的军队,理查被杀。亨利·都铎登上王位,即亨利七世。

理查之死直接导致始于1154年、统治英格兰331年的亨利二世的普列塔热内(金雀花)王朝覆灭,英格兰王国迎来新的都铎王朝。

三、关于莎剧与历史中的两个理查

莎士比亞像那些影响过他的都铎王朝编年史家们一样,对描绘这个新王朝像善良战胜邪恶一样打败旧的金雀花王朝兴致颇浓。出于对新王权之忠诚,自然要把金雀花王朝末代国王理查写成一个恶棍。今天来看,莎士比亚太不厚道,他在戏里凭其非要把理查写成暴君的艺术想象,把本已模糊不清的历史糟改得面目全非。以下详加梳理,既可看出莎士比亚编戏之天才神功,亦有利于廓清理查的真面目。

1.在莎剧里,第一幕第二场,伦敦塔附近一街道,安妮一边跟随护送亨利六世遗体的棺椁下葬,一边诅咒“他(理查)遭受比蝰蛇、蜘蛛、癞蛤蟆,或任何有毒会爬的活物更惨的命运!”[文中所引莎剧戏文,均为笔者新译。此文之写作,部分参考“新剑桥版”《理查三世》之导论:“Introduction”,KingRichardIII,EditedbyJanisLull,TheNewCambridgeShakespeare,PrintedintheUnitedKingdomatth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5thprinting2012.]因为公公亨利六世、丈夫小爱德华都死于他手。她一见到理查,便痛骂理查是魔鬼,以“可憎的恶行”犯下“屠杀的杰作”。理查非但不恼,反而凭其护国公之威权,一面坦承“是你的美貌激我起了杀心”,一面向安妮求爱,逼她嫁给自己,并把一枚戒指戴在她手上。

在历史上,虽说安妮曾和小爱德华订过婚,却并未成婚。小爱德华顶多算安妮的前男友。而且,安妮在自己家(沃里克庄园),早与理查相识,一起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属于“两小无猜”。莎士比亚却把安妮写成了被理查赐死的小爱德华的遗孀。事实上,理查对沃里克伯爵死于巴尼特之战和小爱德华死于图克斯伯里之战,毫无责任。尽管理查以18岁之年参加了这两场战斗,但当时没有任何记录显示他与其中任何一位的死直接相关。

实际上,仅凭莎剧的素材来源,无法确定理查卷入了亨利六世之死。亨利六世很可能是爱德华四世下令杀的,理查却为哥哥当了好几百年的背锅侠。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在《亨利六世》(下)里,对沃里克伯爵死于巴尼特之战负有间接责任;让他和哥哥爱德华和乔治一起,在图克斯伯里刺死了小爱德华;让他直接把亨利六世杀死在伦敦塔里!

2.在莎剧里,第一幕第三场,亨利六世的遗孀王后玛格丽特在王宫出现,痛斥理查“在伦敦塔里,你杀了我丈夫,在图克斯伯里,你杀了爱德华,我可怜的儿子。”继而责骂爱德华四世的遗孀王后伊丽莎白:“你们篡夺的一切欢乐,本该属于我。”然后挨个儿向里弗斯、多赛特、海斯汀勋爵等人发出诅咒。这一场轮番斗嘴的大戏煞是好看。第四幕第四场,玛格丽特再次亮相,与理查的生母老约克公爵夫人(即爱德华四世的母亲)及爱德华四世的伊丽莎白王后不期而遇,一位母后、两位遗孀王后,她们仨先各自倾诉悲怨哀苦,等一见理查,又分别向理查发出严厉的诅咒。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唇枪舌剑的戏堪称精彩。

在历史上,玛格丽特这位前朝王后,作为爱德华四世的囚徒,早于1475年回到法兰西。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她在理查于1483年加冕国王之后,又从法兰西回到伦敦,进入王宫。

3.在莎剧里,第一幕第四场,伦敦塔,理查密令两个刺客杀掉二哥克拉伦斯公爵乔治。二刺客告知乔治奉理查之命前来杀他,克拉伦斯不信:“啊!不要诬陷他,因为他很仁慈。”

刺客甲直言:“没错,像收割时落雪[此为化用《圣经》之比喻,参见《旧约·箴言》26:1:“蠢人得荣耀,犹如夏日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刺客甲借此指格罗斯特毫无仁慈之心。]。——你在骗自己,正是他派我们来这儿毁掉您。”

在历史上,乔治早于1478年被大哥爱德华四世以叛国罪处死。当时,理查正在英格兰北部。何况,理查从北部返回伦敦,也是完成国王让他以护国公(LordProtector)之职权辅佐幼主统治王国的遗命。

顺便在此一提,出于剧情需要把死于《亨利六世》(下)的拉特兰写成老约克公爵的幼子,而在历史上,理查才是老约克公爵存活下来的幼子,拉特兰是他哥哥。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成为杀兄的幕后黑手!

4.在莎剧里,第三幕第一场,爱德华四世死后,其长子、年轻的威尔士(爱德华)亲王,与次子小约克公爵从拉德洛(Ludlow)来到伦敦。按继承人顺位,威尔士亲王应被加冕为下一任英格兰国王。理查将兄弟二人软禁在伦敦塔里的“王者居所”[王者居所(chamber,i.e.thechamberoftheking):自诺曼底公爵威廉1066年征服英格兰之后,伦敦即有了“王者居所”(拉丁语‘cameraregis)之称谓。],使其成为“塔中王子”。第三幕第五场,理查命白金汉公爵“尽速跟市长赶往市政厅,在那儿,你选一最好时机,挑明爱德华的几个孩子全是私生子。”以此剥夺爱德华亲王的王位继承权。第四幕第二场,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的理查,明确授意白金汉:“我希望这俩杂种死掉,并希望立刻着手办妥。”不料白金汉打了退堂鼓。理查从此不再信任白金汉,他命人找来泰瑞尔爵士,为他除掉“塔中王子”。泰瑞尔收买了戴顿和福勒斯,将“塔中王子”残忍杀害。

在历史上,爱德华四世于1483年4月9日去世之后,其12岁的长子便继任成为爱德华五世。理查命人将年轻的国王从拉德洛接来伦敦。白金汉公爵建议将国王安置在伦敦塔内的王室居所。8月“塔中王子”消失不见。爱德华五世何以消失?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无人知晓。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成为杀死两个亲侄儿的幕后真凶!

诚然,对理查的荣毁谤誉是从“塔中王子”消失那一刻开始的。毕竟,按常理推断,他嫌疑最大。因此,可能,极有可能,是他下令杀了“塔中王子”。遗憾的是,历史没留下铁证。又因此,之后每个时代都有人提出疑问,试图为理查翻案。

时光进入20世纪,英国甚至成立了“理查三世學会”(RichardIIISociety)。被誉为推理小说大师的英国女作家约瑟芬·铁伊(JosephineTey,1896-1952)更在其成名作《时间的女儿》(TheDaughterofTime)中,凭缜密的推理和一些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贵史料,为理查清洗罪名。这位铁女士怀疑,亨利七世才是杀死“塔中王子”的幕后真凶。在她眼里,莎剧《理查三世》是对一个好人的恶毒毁谤,是一场吵闹的政治宣传,是一部愚蠢的戏剧!

5.在莎剧里,理查得以登上国王宝座,全赖与白金汉公爵密谋设计合演了一出天衣无缝的双簧戏:第三幕第五场,白金汉到市政厅,向市民们宣告“塔中王子”是私生子,使其失去王位继承权,随后发表演说,提议“凡钟爱国家利益之人,高呼‘上帝保佑理查,英格兰的国王!”第七场,再由理查手拿祈祷书,站在两位主教牧师中间——“对一位基督徒亲王,那是两根美德的支柱”——而这时,白金汉正好与市长及市民们一起前来,“衷心恳求阁下亲自担起您这片国土的王国统治之责,——不是凭您身为护国公、总管、代表,或为他人谋利的低级代理人,而是凭您血脉相传的继承权,凭您天生的权利,凭您的君王版图,凭您自己。”

在历史上,理查成为英格兰国王,则先由一位主教牧师于1483年6月22日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门口宣读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王后之婚姻属于重婚的证词,使爱德华五世的臣民们不再接受年轻国王的统治。他们拥立护国公理查为新国王。此时,理查已搬至伦敦主教门大街的克罗斯比宫(CrosbyPlace)。6月26日,理查接受国民吁求。7月6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484年1月,凭一项《国会法案》(ActofParliament)使王位依法得以确认。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与白金汉上演了一出假戏真做的双簧!

6.在莎剧里,理查得以称王,全赖其左膀右臂表兄白金汉鼎力相助。第二幕第一场,白金汉当着爱德华四世的面向王后保证:“白金汉不论何时将其仇恨转向王后,对您和您的家人不怀忠顺之爱,叫上帝凭我最希望爱我之人对我的恨,来惩罚我!”然而,白金汉早与理查结成同谋。第二幕第二场,理查甚至向白金汉表示:“我,要像个孩子似的,由你引导前行。”[参见《旧约·撒母耳记下》16:23:“在那些日子里,大家认为亚希多弗所出的主意,都像来自上帝的神谕;大卫和押沙龙两人都听从他。”]第三幕第一场结尾,理查向白金汉郑重承诺:“我一当上国王,你就向我要求赫里福德伯爵领地的所有权,以及我国王哥哥拥有的全部动产。”结果,理查登上王位之后,因白金汉不肯去杀“塔中王子”,理查对他失去信任,对他的要求置若罔闻。白金汉感觉被骗受辱,遂起兵造反,兵败。第五幕第一场,理查下令将白金汉斩首。白金汉之死应验了他向伊丽莎白王后的起誓,终因“最希望爱我之人对我的恨”死于非命。

在历史上,理查加冕国王之后,白金汉这位理查从前的盟友便开始与爱德华四世的支持者和整个约克派系密谋,计划废黜理查,恢复爱德华五世的王位。当“塔中王子”(年轻的爱德华国王和他的弟弟)消失之后,谣言四起,白金汉打算将流放中的亨利·都铎迎回国,夺取王位,并与“塔中王子”的姐姐——约克的伊丽莎白结婚。白金汉在其位于威尔士的庄园起兵,向伦敦进军。流放布列塔尼的亨利得到布列塔尼司库皮埃尔·兰戴斯(PierreLandais)的支持,寄望白金汉能以一场胜利使布列塔尼和英格兰订立一纸盟约。但亨利有些战船遭遇暴风雨,被迫返回布列塔尼或诺曼底,亨利本人的战船则在白金汉兵败之后一周,在普利茅斯抛锚。白金汉的军队同样受到这场暴风雨的困扰,许多士兵开了小差。白金汉试图化装逃跑,遭家臣出卖。11月2日白金汉在索尔斯伯里“牛头客栈”(theBullsHeadInn)附近,以叛国罪遭斩首。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白金汉成了戏里那副样子,遭虎狼之君所骗,身首异处!

7.在莎剧里,理查是一个残暴血腥的禁欲主义者,孤家寡人,无儿无女,而且,害死了妻子安妮王后。第四幕第二场,理查命心腹凯茨比“向外散布谣言,说安妮,我妻子,病得十分严重,我会下令把她关起来。……我再说一遍,叫人们知道,我的安妮王后病了,估计会死。去办吧。”

在历史上,理查与安妮王后在婚后第二年(1473年)生下独子爱德华·普列塔热内,5岁时受封索尔斯伯里伯爵,1483年8月24日受封威尔士亲王,成为王储,1484年3月亡故。另外,当时关于理查谋杀妻子安妮的传言毫无根据。1485年3月,安妮可能因患肺结核病亡。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成为杀妻凶手!

8.在莎剧中,第四幕第二场,理查前脚刚下令凯茨比去害妻子安妮,随后又心生“一宗罪恶”:“我必须与我哥哥的女儿[即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ElizabethofYork,1463-1503)。理查欲娶她为妻,以蒙蔽里士满,未果。1486年,伊丽莎白与亨利七世结婚。至此,玫瑰战争终由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的联姻结束。]结婚,否则,我的王国便站在易碎的玻璃上。——杀了他两个弟弟,然后娶她!不牢靠的获利手段!但迄今为止我身陷血腥,一宗罪恶将引出另一宗罪恶。我这眼里容不下同情的泪滴。”第四场,理查便当面逼迫以前的王嫂伊丽莎白将她“贤淑又美丽,尊贵又仁慈”的女儿嫁给他,因为“美丽英格兰的和平仰仗这一联姻。”

在历史上,尽管关于理查要娶自己侄女(约克的伊丽莎白)的谣言早已风传,却并无现存证据显示他打算娶她。实际上,理查当时正在协商一桩婚事,打算把伊丽莎白嫁给葡萄牙王子贝沙公爵曼努埃尔(Manuel,DukeofBeja),即后来的葡萄牙曼努埃尔一世(ManuelIofPortugal,1469-1521)。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成了一个丧失天伦、非要把亲侄女娶来当王后的暴君叔叔!

9.在莎剧里,第五幕第四场,因里士满的继父斯坦利拒绝派兵助战,理查只好孤军“演出了超乎一个凡人的奇迹,面对每一个危险,都敢于向敌人挑战。他的马被杀了,全靠步行奋战,在死神的喉咙里寻找里士满。”最终,在“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的绝命呐喊中阵亡。

在历史上,博斯沃思之战不单是理查和里士满(亨利·都铎)之间的战斗,何况理查本有望获胜。理查在由法国长矛兵护卫的里士满的后卫部队发现了里士满,当即率一队骑兵冲杀过去。却被里斯·艾普·托马斯爵士(SirRhysapThomas)把他从里士满身边引开了。斯坦利兄弟俩,斯坦利勋爵托马斯(Thomas,LordStanley)和弟弟威廉·斯坦利爵士(SirWilliamStanley),见里士满易受攻击,趁势率军杀入,为里士满助战。理查一见斯坦利,高喊“叛国”。理查骑的白色战马陷进一片沼泽地,人从马上摔下来。有人要给他一匹新马,拒绝。他徒步作战,直到被砍死。

可见,是莎士比亚的戏说之笔,让理查在绝命之前成为一个恶棍枭雄!

四、关于理查死于博斯沃思之战的传说

“理查三世的恶行惹得人神共怒,国内叛乱不断,仅在他掌权短短两年之后的1485年,亨利·都铎(HenryTudor)从威尔士起兵,在博斯沃思原野(BosworthField)大败理查三世,这位暴君在这场战斗中毙命。”这段文字几乎是后世对“暴君”理查之死盖棺论定的历史描述。

1485年8月22日发生的博斯沃思之战,距今500多年,太过久远。相比真实的历史,传说往往更有生命力。

相传,开战之后,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英格兰国王纵马驰骋、异常勇猛,不仅将勇冠三军的敌将约翰·钱尼爵士打下马来,还杀了亨利·都铎的掌旗官威廉·布兰登爵士。但作战中,他胯下那匹白色战马,因马掌脱落突然跌倒,把他摔落马下。他眼看敌方将领手持长矛策马奔来,高喊“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Ahorse,ahorse,mykingdomforahorse)话音未落,敌将杀到。有人说,理查的头颅被长矛刺中,当场毙命;有人说,一个手持战斧的敌兵砍死了他。无从证实哪个说法是对的。其实,让比莎士比亚年长112岁的理查三世嘴里高喊莎剧台词,这本身便足以证实历史受了捉弄。

事实上,战斗打响之前,理查像在莎剧中表现的那样自信满满,对胜算十拿九稳:“我们既已兴兵作战,那就进军,进军。即便不向外敌开战,也要击败国内这些反贼。”【4.4】而且,在兵力上,理查以8000对里士满5000,明显占优势。但两军交战之后,战局未按理查的设想进行。由此,喜欢编排历史的后人巧意杜撰,使三个别有意味的传说鲜活地代代相传:

1.参战前,当理查在莱斯特郡一市镇向一名先知求教时,先知预言:“你纵马飞奔战场,被马刺刮蹭之处,便是回程时你脑袋开花之地。”在前往博斯沃思原野的路上,过一座桥时,理查战靴上的踢马刺蹭到桥上一块石头。当理查战死之后,尸体拖在马后从战场运回时,头被那块石头撞开了花。

2.在理查与里士满(未来的亨利七世)决战前一天清早,理查派马夫尽快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铁匠说,所有战马都钉了掌,没铁皮了,眼下钉不了,得等。马夫心烦气躁,叫道:“我等不及!”铁匠无奈,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砸平、整形,然后固定在马蹄上。钉好三个,没钉子了。铁匠说需要花点时间现砸两个。马夫急切地说:“跟你说了我等不及。”铁匠说:“怕钉上之后,没那么牢固。”马夫问能否挂住,铁匠回:“应该能,但没把握。”马夫催促:“那好,就这样,快钉,不然国王会怪我。”

两军交锋,理查策马扬鞭,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厮杀中,那只不结实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跌倒,理查落马。受了惊的马一跃而逃,士兵纷纷撤退,里士满的军队围上来。理查挥舞宝剑,高喊“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國换一匹马!”对此,亦不难判断,这显然是后人的口耳相传与莎剧的杂烩。

3.理查临死之前连声高喊五声:“叛国!叛国!叛国!叛国!叛国!”显然,这是后人把历史记载的理查见到斯坦利时只喊了一声的“叛国!”戏剧化了。不过,莎士比亚编戏时并没买这个账,他压根儿没让理查和斯坦利在博斯沃思见面。

五、关于理查遗骨的考古发掘

理查在博斯沃思之战中阵亡,尸体用马拖到附近的莱斯特城,可能先裸身示众,最后在灰衣修士教堂(即圣方济各会教堂)下葬,墓穴很小,没有葬礼。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儿子亨利八世(1491-1547)继承王位。

1534年,英格兰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英格兰脱离罗马教廷,正式推行宗教改革,许多天主教修道院随即被夷为平地。理查的墓穴及墓碑均被移除,遗骨不知所终。有人推断,遗骨被丢进了临近的索尔河(RiverSoar)。

成立于20世纪、志在为被污名化的暴君理查昭雪的“理查三世学会”,于2012年,委托莱斯特大学考古队对理查遗骨进行考古发掘。该学会认定理查是一位好国王,因为,所有1570年代直到1580年代早期的记载,都强调理查是忠心耿耿的兄弟,正直不阿的君王,骁勇善战的士兵,在地方纠纷中是公正的裁决人,深受那个时代英格兰北方人民爱戴,并凭其自身的骑士精神受到尊崇。

考古队通过地图索源法和钻地雷达技术,最终确定一个市政停车场便是当时埋葬理查的圣方济会教堂旧址。

8月,一具成年男性的骨架出土。考古队对这具骨架做放射性碳测定,确定遗骨年代为1455-1500之间,死者年龄二三十岁,之后再经过线粒体基因测序与理查的后裔进行DNA配对,确认这是理查三世的遗骨无疑。

根据数字扫描骨架,遗骸有10处伤口,8处在头,2处在身,均为死亡前后不久所致:上背脊骨插着一个带倒钩的金属箭头,头骨上有一连串伤痕,一致命的伤痕在头顶处,刀锋砍出凹槽。或由此,可对理查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一番推演:落马时,头盔掉落,被砍杀时没戴头盔;可能先被利刃(战斧或长矛)砍掉一部分头骨,又被利器刺穿头部;脑后被打破,脑浆飞溅;肋骨的砍痕和骨盆部位的创伤显出,尸体被亨利·都铎命人用马从博斯沃思战场拖到莱斯特,以宣示胜利;一路之上,尸体遭人羞辱,骨盆处被人用利器刺穿。

最重要的,在科学检测下,理查的身体特征是:轻度脊柱侧凸,右肩比左肩稍高,双臂没萎缩,既不瘸腿,也无跛足,既不影响穿盔甲,更不影响骑马战斗。

简言之,现代科技呈现出的历史中的真理查,不是被莫尔和莎士比亚们糟改的“一瘸一拐,形貌如此畸形”【1.2】的“驼背理查”——篡位之后杀兄、杀妻、杀侄儿、杀挚友的血腥暴君!

2015年3月22日,距理查1485年8月22日战死疆场差五个月整整530年,一辆灵车载着装殓理查骸骨的棺椁,驶出莱斯特城,来到博斯沃思原野——当年理查兵败之地。现场鸣放21响礼炮,以此向王室致敬。

2015年3月26日,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的遺骨在莱斯特大教堂重新安葬。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
有魔力的莎士比亚
AStudyofKineticImagesinShakespeare’sSonnets
现状与展望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莎士比亚时钟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莎士比亚”出逃记
小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