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湖北省高职经管专业“现代化”素质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0-11-10刘佳晔

高教学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现代化高职素养

摘  要:文章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背景下,以培养“现代化”全面素质为目标,从高职经管类专业入手,提出了构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文化、评价体系等具体策略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图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素质人才,以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为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2035;高职;“现代化”素养;经管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1-0157-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35, this article aims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odernization", starting from higher vo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plat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a teach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mpus cultur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strategies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trive to cultivate all-round quality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quality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 innovative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for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Keyword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2035;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ccomplishment;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cultivate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必然包含教育的现代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现代化,教育要先行。党的十九大发出伟大号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不断扩展自身功能、提升质量与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只有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教育现代化2035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能以现代化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时代背景为基础,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专业动态调整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培养出一批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从受教育者角度,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还需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技能培养,开展社区教育,提供社会培训,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为己任。到2035年,职业教育培养出的“现代化”人才,能成为国际品牌的创造者和国际标准的建设者,是能適应和引领未来的全新高素质人才。从学校角度,实现学校的现代化,首先,建立智慧校园,实现学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校园环境的信息化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环境的现代化,营造现代化的育人氛围。智慧校园的建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能支持教师们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现信息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改造。其次,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面向2035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必须更加深入的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只有切实的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充分的发挥职业院校对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二、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湖北省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滞后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已到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产业结构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省份。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转型对湖北省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提出的要求。湖北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9所,亟需培养一大批专业技能强,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湖北省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以及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质量、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提出更新的要求。目前,湖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点中技能型人力资本增长率不够,与职业教育功能和地位不显著有关,同时湖北省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复杂,开设制造、财经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专业数量依然稀缺,已经无法满足三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滞后于新兴产业,缺乏对产业发展科学的预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的了解,避免盲目,不断调整专业动态机制,加强职业院校办学内涵,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紧缺的创新性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信息化教育素养不够

信息化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升级发展的重要特征。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式的网络化,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思维。湖北省持续多年信息化建设,在注重偏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还需要不断突破传统、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还需不断提高,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好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开放课程,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技能性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明确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尽快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积聚更多的科技创新竞争优势”,一时间,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培养“现代化”素质人才的重要课题。目前在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设为必修课。课程包括创业现状和前景,创业政策、创业能力评测及创业基本实务等。但课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重视度也不高。特别是创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施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大学生创业园,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实践平台。同时校园内创新创业环境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及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历来,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虽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已经超过普通教育,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明显偏低,时有“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做法。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公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促进职教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政策导向。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就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给出了指导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要完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以构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为首要任务。只有完善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使人才满足区域经济转型的需要,才能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三、湖北省高职经管类专业“现代化”全面素质培养的路径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湖北省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湖北省的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利用好湖北省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协调行业、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湖北省高职经管类专业“现代化”全面素质培养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置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适应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搭建多维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满足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角色更快的转化为职业体验相结合,使创业想法有落地生根的土壤,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1.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1)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配套校内实训室,产教融合基地等教学场所,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专业覆盖面广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之间的对接,实现学生单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2)分层分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根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借助行业、企业资源,分层分类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针对实践对象不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实践需求。针对大一新生,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见习教育,了解企业文化,行业现状,形成对商业文化感性上的认知。针对大二的学生,通过校企短期实践教学,专业生产实训等环节,提高单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针对大三顶岗实习的同学,通过半年的实习,全面感悟岗位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满足多样学习需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将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學全过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搭建完善的智慧校园,开展智慧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课程资源。通过信息化资源的支持,教师能精准掌握学生的“个性”情况,实现分层差异化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和院校之间的互通,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资源,能扩展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多样性,能实现知识的平台分享,满足学生跨专业选课、跨校选课的个性需求,实现学分积累和转化。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现代化实现。

3. 开展校园“竞技对抗类”的赛事活动

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通过组织对抗类的比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赛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ERP沙盘模拟经营比赛、营销策划比赛、广告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商务礼仪大赛、物流设计与模拟经验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等,实践所学,开拓视野。赛事充分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工商局,模拟证券交易所,模拟财务公司、模拟市场化运作等,使学生理解商业运作全过程。

4. 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

“现代化”的素质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个性化设置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在常规教学之外,起着进行实操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也是大学生挖掘自己潜力的一个舞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ERP沙盘协会、素质拓展培训班等,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参与性、创造性及合作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加入不同的组织。社团运行应遵循“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项目,通过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将创新的思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需要出台相关制度,以便开展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校也能通过社团,面向全校开展竞赛活动,组织创业实践培训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社团的宽广性,社团活动能延伸到企业、社区等,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与责任感。

5. 构建扶持学生的创业平台

围绕湖北省创新产业,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职自身生产优势,“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创办创新创业实体”,建立学校在启动经费、创业场所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激发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将具有可行性和创业前景的创业实体项目通过“导师制”等方式帮助学生创业。构筑学生创业实战平台,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助于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高职院校的创新优势。

6.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面对当前职教教育教师队伍的不平衡,职业技能不够,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鼓励、政策支持教师能长期深入企业学习行业最新技能,引入行业能手,专家指导专业课程体系紧随时代发展,从顶层设计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职业教师队伍,将师资力量的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资本,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

高职院校需要准确把握创新人才的特征,从文化理论、教学制度以及教学文化生态打造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创新人才教学生态环境,能形成师生互动并促进学生“现代化”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环境能规范学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构建可以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1.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通常能大胆的探索未知,积极求异,精力旺盛,除了精通自己所学专业,也对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兴趣,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从战略管理层面强化、支持创新人才生态环境的构建,给予教学主管部门充分的权力,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充足的空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系统性规划。教师以学生为授课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结构,适当提高通识课程的比例来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广度,以专业群为基,专业与专业之间,专业与课程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发项目式的模块化课程知识体系,以避免传统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问题,课程教学中始终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纳入到具体的项目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创新基地,与其他高校建立的联动共享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提升高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知行合一”

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层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丰富职业院校的办学内涵。教育部等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相关文件促进校企合作,经管专业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强化理实融合,以“精英班”、“订单班”等形式将企业的生产实践引入项目教学中,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行为纳入到企业的实用性生产中,提高学生以现实生产力为基础来实践其创新活动并提升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开放的校园文化为基石,打造创新的人文环境

高职院校应努力突破传统、常规的教学环境,打造适合“现代化”素质人才生长的肥沃土壤。从管理层推进个性化、柔性化的校园管理氛围,积极激励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培养全体师生的创新素质,鼓励创新行为,加强社会服务,积极从校企合作单位吸纳有益的企业精神文化,将企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融入到高职的创新文化生态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危机意识,加快学校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师生共建行成校园文化自觉,内化为精神文化。

4. 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人才培养评估指标派偏重于对学生知识进行可量化考核,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柔性化的评价。一是注重学生“现代化”的基本素质的考核,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多关注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如建立“创新学分”制度,更好的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考虑到学生智力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注重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察,如进行项目的策划、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二是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考核,能针对学生技能获得的行为轨迹数据,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学习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湖北省经管类专业“现代化”素质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紧跟湖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培养出一批面向未来的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童世骏,徐辉,陈锋,等.聚焦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8-21.

[2]匡瑛,石伟平.走向现代化: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教育与经济,2018(4):13-21.

[3]周明星,高涵,聂清德.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7(11):65-69.

[4]吴青松.面向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挑战、问题及改革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7(11):5-11.

[5]肖凤翔,邓小华.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式的转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7(9):35-40.

[6]柯婧秋,高红梅,石伟平.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7):17-22.

[7]吕颖.“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背景、路线遵循、目标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2):5-1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面向湖北省教育现代化2035的高职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编号:2018GB2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佳晔(1987-),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化高职素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