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020-11-10吴子倩刘潇潇
骆 美,吴子倩,偶 春,刘潇潇
(1.阜阳师范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2.阜阳市城乡建设局,安徽 阜阳236000)
乡镇特色文化是依附于各乡镇村民生活、习惯、信仰和情感的地域文化,是当代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推介内容[1]。乡镇由于具有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是构建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3]。当前乡镇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发展瓶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与城市的环境景观出现高度的相似性,而乡镇环境景观建设忽视对于特色地域文化的运用,以致于乡镇的一些特色传统文化有面临失传的窘境。因此,深入挖掘乡镇优秀特色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分析研究乡镇环境景观建设的文化传承性显得非常必要。
近年来,学者主要从乡镇特色文化的发掘、生态环境的整治、产业经济的发展与规划等方面研究如何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镇环境景观[4,5]。刘晓春[6]研究认为,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孙勤芳等[7]强调环境综合整治、分析村民环境需求、注重支持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合理规划等,加强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乡镇景观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要求,而且要兼顾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即在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同时将其合理融入到乡镇“乡愁”景观建设中。因此,为了能够明晰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环境景观,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以黄山区的乡镇环境景观为研究对象,梳理黄山区乡镇文化与文化景观的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分析,得出黄山区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如何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进行乡镇环境景观建设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黄山区乡镇以及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黄山区乡镇特色文化与文化景观分布情况
黄山区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位于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之间,辖9镇5乡,地貌多样,有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地势南高北低,是典型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8]。黄山区文化多元,有徽文化、知青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
根据黄山区各乡镇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和其他网络搜索引擎查询及《太平县志》的查阅,统计整理出黄山区乡镇文化景观分布情况表见表1。
由表1 可知,甘棠镇、乌石镇、耿城镇、汤口镇、三口镇没有非物质文化;面积最大的乡镇具有的文化并非最多,面积最小的乡镇具有的文化类型也并非最少,文化种类的多少与区域面积的大小无关。综合黄山区乡镇文化种类、文化景观的数量和建设现状、乡镇经济水平等,最终选择永丰乡和谭家桥镇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对象。
表1 黄山区乡镇文化景观分布情况表
2 居民对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中应用的相关问卷分析
为充分厘清黄山区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乡镇后期的景观环境建设提供实践依据,调研组在2018年3-4月分别对永丰乡和谭家桥镇的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300 份调查问卷(每个乡镇150份,其中包括务工、务农、政府人员、学生等人群),回收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率约96%。
2.1 居民对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体现度分析
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居民认为五福庙或五福会是最能展现永丰乡的特色文化景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是最能代表谭家桥镇的特色文化景观。如图1 调研统计结果显示,永丰乡和谭家桥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中应用能体现、比较能体现的占比之和均超过50%,而不能体现和不关心的占比之和分别为30%、33%。从乡镇不同的特色文化景观类型的建设来看,居民对能够直观体现乡镇特色文化的纪念性建筑、民俗活动广场、雕塑小品等认同感较强。
表2 永丰乡和谭家桥镇特色文化景观分析
图1 居民对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体现度分析
2.2 居民在乡镇文化景观中的参与度分析
居民在文化景观中的参与度间接反映出文化景观建设对居民生活的带动效应。如图2 显示,永丰乡和谭家桥镇居民在文化景观中参与的比例分别占58%、54%,而接近一半的居民在文化景观中参与度较低或从不参与,反映当地居民对文化景观参考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图2 居民在乡镇文化景观中的参与度分析
2.3 居民对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中应用的满意度分析
如表3,居民对永丰乡和谭家桥镇文化景观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对永丰乡村庄入口和广场环境景观满意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78%、81%,对谭家桥镇村庄入口和广场环境景观满意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80%、84%。而对街道空间和滨水空间环境景观不满意较多,永丰乡分别占比24%、33%,谭家桥镇分别占比23%、21%。可见政府加强对直接展现乡镇风貌的村庄入口以及居民集中公共活动的广场进行文化景观建设与管理力度较强,而对于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融入特色文化的设计理念较少,居民文化体验性不足。另外,部分居民对特色文化在各类环境景观建设中应用存在不关心现象,反映出乡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表3 永丰乡和谭家桥镇居民对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中应用的满意度分析
2.4 居民对文化景观管理的满意度分析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维护环境景观良好的保障,永丰乡和谭家桥镇大多数居民对乡镇文化景观管理的工作达到满意及以上,不满意的比例分别占10%和9%,如图3所示。调研发现乡镇存在文化景观管理的主体不明确,乡镇对宣传和普及文化景观知识的意识还需加强。
图3 居民对文化景观管理的满意度分析
3 结 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乡镇特色文化与环境景观融合程度低
近年来黄山区有关政府部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建设旅游城镇,传承优秀传统特色文化,发展乡镇文化产业,对乡镇特色文化融入到环境景观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调研发现乡镇大力进行园林绿地景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做出能良好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环境景观,乡镇景观建设过度追求单一的绿化环境的改造,注重乡镇绿地率的提升,而忽略对特色景观的营造,乡镇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单一,仅体现在文化广场、雕塑、文化景墙等元素上,与现代景观整体不协调,尤其是景观细部较少展现,缺乏乡镇文化意蕴。
3.1.2 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缺乏创新性
当前乡镇文化景观的建设缺乏深度开发,场地文化理念不突出。如永丰乡建设五福文化中心广场展现乡镇民俗五福会,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广场的命名、景墙等低层次,未深入发掘五福会在乡镇中的演进历史;永丰乡苏雪林墓地景观和苏氏宗祠以及谭家桥镇的粟裕墓景观和王氏宗祠等,在文化景观重塑时,与同类型传统文化在融入景观建筑中的设计方式雷同,缺乏创新。
问卷研究发现,居民对永丰乡街道空间和滨水空间文化景观建设不满意的比例分别占24%、33%,而谭家桥镇对应的分别占23%、21%(表3),乡镇特色文化在街道空间和滨水空间中的利用还远远不够,特色文化在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应用的主题不突出,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广场布局、铺装样式、雕塑形体等,较少将文化景观建设与乡镇产业以及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乡镇特色不鲜明,当然也存在着街道空间和滨水空间景观本身建设不足的问题。
3.1.3 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环境景观的建设缺少相关专业人士维护管理
文化意识不足,致使环境景观建设缺乏传统文化特色,这是目前黄山区乡镇环境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永丰乡和谭家桥镇居民对于乡镇文化景观管理的满意度调查来看,永丰乡和谭家桥镇居民对于乡镇文化景观管理不满意分别占10%、9%,不关心分别占12%、14%(图3),调研发现一方面乡镇政府对宣传和普及文化景观知识的意识不够,文化景观管理的主体不明确,即缺少相关专业人士维护管理;另一方面乡镇为了保留古村落的原貌,依照原有的村落布局建设景观,过度保护传统文化,而弱化了环境景观的整体观赏性。
3.1.4 乡镇居民对当地文化和文化景观的关注度不够
对于黄山区各乡镇来说,文化景观建设不仅考虑乡镇环境景观的提升,更应注重居民的参与。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出永丰乡居民在文化景观中不能参与和从不参与总共占43%,对应谭家桥镇总共占46%(图2),说明居民缺乏对本地乡镇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导致对文化景观的关注度不够,所以对建设文化景观环境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宣传手段不够,乡镇文化工作者缺乏去挖掘、宣传和弘扬乡镇特色文化,居民对地域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居民对文化景观的关注度不够。
3.2 改进措施
3.2.1 注重黄山区各乡镇特色文化提炼和文化环境景观的建设
针对黄山区特色文化与环境景观融合程度低的问题,乡镇政府部门应引进专业规划设计人才,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炼并筛选出适宜塑造乡镇特色文化环境景观的文化,以及对特色文化环境景观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提出兼顾传统文化的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性景观设计,如设置景墙、植物造型、动态雕塑、音视频解说系统等,使乡镇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地域环境景观建设中去。
3.2.2 加大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当前乡镇文化景观的建设缺乏深度开发,可运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加大对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力度,并加强特色文化工艺品产业建设[9]。如谭家桥镇作为红色革命基地,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红色教育旅游基地,突出场地文化理念,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色基因。另外,针对乡镇景观表现形式单一,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建设多种形式的文化景观,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和文化会展,将传统文化与场地建筑、铺地、小品以及植物等关联起来,延续和加深文化内涵,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3.2.3 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监管力度
乡镇管理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责任意识,注重文化景观的统一规划,减少或避免传统文化的破坏。引进专业维护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待不同的景观要素采用不同的维护方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景观的观赏性,如针对永丰乡苏氏宗祠维护忽视场所精神的问题,相关维护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及时有序地维护管理。另外,黄山区各乡镇相关环境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破坏环境景观的行为零容忍,积极教育和管理。
3.2.4 各乡镇居民要积极配合政府共同营造文化景观环境
针对乡镇居民在文化景观中不能参与和从不参与占比较大的情况,在合理规划引导的前提下,建设更有体验性的文化景观,如农耕文化展览室,通过音视频解说系统展示传统农耕劳作的演替进程,以及直接展示锄头、水车、石磨、簸箕等农具。此外,应加大黄山区各乡镇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向乡镇居民宣传和引导其对乡镇文化景观建设的关注度,加深居民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自觉树立文化景观建设的意识,并配合政府共同营造具有特色文化的乡镇文化景观环境。
4 结 语
通过梳理黄山区乡镇文化与文化景观的分布情况,分析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加深居民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加强文化景观环境的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文化产业,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乡镇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