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的针对性干预对老年肺癌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2020-11-10王徐敏顾兰
王徐敏 顾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睡眠感知是指个体对于睡眠状态的自我评价,是诊治睡眠障碍的首要依据〔1〕。研究显示〔2~6〕,睡眠障碍是老年肺癌患者的常见和突出症状。多数老年肺癌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问题后,会出现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表现,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老年肺癌患者由于记忆、注意等因素的影响,其主客观睡眠感知往往存在偏差,限制了改善睡眠质量的干预方案的制定及效果。本研究对老年肺癌患者应用了基于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7〕的针对性干预〔8〕,即收集患者主客观睡眠感知的参数,分析参数差异并针对产生差异的主要表现实施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34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肺癌,能理解并独立完成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严重并发症,既往精神病史,认知功能及智能障碍,已参加过其他类似研究活动。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男49例,女18例,年龄65~75岁,平均(68.56±4.71)岁,小学及初中40例,高中及以上27例。干预组男53例,女14例,年龄65~77岁,平均(69.14±4.23)岁,小学及初中44例,高中及以上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的睡眠干预。每周对患者进行3次睡眠健康教育,共12 w,主要讲解正常睡眠的生理过程,纠正错误认知,给予生活起居习惯、日间活动、睡眠环境、放松技术、晚餐和睡前进食方法等指导。同时对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进行纠正,按照不瞌睡不上床、白天不睡觉、睡前尽量不服药(每周1~2次)、按时起床等作息。
1.2.2干预组 实施基于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的针对性干预。①收集主客观睡眠感知的参数。主观睡眠感知参数使用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9〕进行测评,由研究小组成员统一发放问卷和指导患者进行自评。客观睡眠感知在完成PSQI调查后,于当天晚间,使用多导睡眠图(PSG)〔10〕检查进行测评,测评开始时间为当天晚间的21∶00~23∶00至次日晨间的6∶00~7∶00。②分析主客观睡眠感知参数的差异。分析显示患者主客观睡眠感知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卧床时间、入睡后觉醒总时间、睡眠效率5项参数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低估实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如浅睡期唤醒后,否认已经处于睡眠状态等。③针对主客观睡眠感知差异的主要表现实施干预。包括纠正患者倾向于有意识的过度关注、选择性注意偏向等尝试控制睡眠的行为,如为了补偿夜间失眠,而增加白天卧床时间进行补觉等;为患者推荐肌肉渐进放松训练、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日间运动,选择适合老年肺癌患者,体力消耗不大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做饭、扫地等;与患者共同分析讨论睡眠日记与PSG测评结果差异,加强患者对实际睡眠质量的认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支持。如增加每天与患者的沟通时间,以简洁和委婉的语言,鼓励并诱导患者说出无法睡眠的深层次原因等;住院期间第一时间反馈患者的影像、生化等检查结果,帮助患者建立应对疾病的积极态度;对于同时服用利尿剂等会引起或加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尽量让患者在上午服用药物;同时定期使用视觉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鼓励有疼痛倾向的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如睡前低分贝播放舒缓的钢琴曲、夜间降低仪器设备提示音、晚间不进行接待和探视等。
1.3观察指标
1.3.1睡眠质量 使用PSQI〔9〕和PSG检查〔10〕进行评价,记录干预前(入组时)、干预后(12 w)的各项指标数据。PSQI包括7个自评因子(18个条目),各因子按照0~3分4级评分,总分0~21分,评分越低则睡眠质量越好。PSG检查记录卧床时间(TIB)、睡眠潜伏期(SL)、睡眠总时间(TST)、入睡后觉醒总时间(WASO)、睡眠效率(SE)5项参数数据。
1.3.2生活质量 干预后,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11〕进行评价,由研究组小组成员统一发放和指导患者完成测评。量表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各条目权重或计分范围为1~5分,原始分按照公式:(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换算为百分制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的所有资料数据,均由研究者本人和数据统计员进行双人核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的7个自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n=67)
干预前,两组PSG检查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TST、SE明显高于对照组,TIB、SL、WASO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PSG检查参数值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3。
表3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n=67)
3 讨 论
本研究说明相较于常规的睡眠干预,基于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的针对性干预的效果更佳,可使老年患者主观、客观的睡眠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与研究报道〔12,13〕一致,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睡眠感知是患者集体对睡眠状况的具体心理活动反应,睡眠的进程与质量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睡眠的自我调节机制,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环境等。常规的睡眠干预更多关注体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成效有限。基于主客观睡眠感知偏差的针对性干预,首先对患者睡眠感知情况进行了主观和客观评价,这有利于评估实际的睡眠状况。其次,通过分析主客观睡眠感知参数的偏差,可掌握影响睡眠的具体因素,如低估或者高估自身睡眠质量等,从而避免了反馈给医护人员错误的干预效果信息。最后针对主客观睡眠感知参数偏差的主要表现,制定了适合患者实际睡眠状况的干预措施,通过加强睡眠卫生宣教、纠正睡眠认知及行为、关注心理状态及支持等一系列针对性干预,使患者的各类睡眠影响因素均得到控制或减轻,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主观和客观的睡眠质量。此外,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升,与研究报道〔14,15〕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睡眠质量提升后,可使患者逐步停用助眠药物,增强对睡眠障碍问题反弹预期的警觉性。患者可更加容易地体验到自身睡眠质量改善,进而避免睡眠感知偏差再现,逐渐改善因睡眠障碍问题引起的生理及心理症状,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肺癌患者身心康复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