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和有效渗透

2020-11-09荆亚男

家长·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渗透美术德育

荆亚男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能够提高美術学科的美育能力。本文以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德育的定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美术课堂,实现德育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给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德育;美术;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033-02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a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a carrier of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bility of art subjec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ppli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art classroom to achieve moral education, hoping to help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Moral education; Art; Classroom teaching; Penetration

美术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优势,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体现与定位

(一)课堂教学中体现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教材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将教材中描述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下去,增加教学的活跃性。

(二)师生角色定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德育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若想发挥美术德育的功能,应明确学生定位,将此作为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并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行为。德育中,应明确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引导的工作,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学过程定位

教学过程是实现德育的媒介,也是德育与美术有效结合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兴趣导入,培养学生思想态度

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美术学习对自身成长没有帮助。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好成绩。美术作为副科,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实现德育培养,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渗透德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德育素材渗透在课堂上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情感导入。美术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进行美术知识教学,使学生在良好语言的熏陶下产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利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第二,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美术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与生活息息相关。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与教材结合,利用熟悉的内容作为入手点,以此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德育的关键。

(二)作业设计中,渗透德育内容

美术作业,是巩固学生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的一种方式。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美术作业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如绘画、鉴赏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作业设计方式,再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自主绘画作业为例,在布置作业时,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绘画过程,发挥学生创新意识。艺术具有创作的特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展示对艺术的理解,体现自身的艺术素养。为了学生更好绘画,则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认真仔细地描绘作品,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品中展示出来。

(三)教学评价中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呈现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促使学生三观升华。传统教学中,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情感提升。

在素质教育下,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评价过程中,增加学习过程评价比重,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绘画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后续学习中提高。

(四)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个性

美术教学中,展示学生的优势,发挥其想象力,引导其利用学习知识进行创作,在事件中获得成功,形成个性独特。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千奇百怪。美术教学中,改变传统固定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自我创造过程中,情感态度得到升华。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三、结语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德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德育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它不仅是指道德品质,也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还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实现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才是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邹春安.传承家国情怀绽放艺术之花——培智学校美术爱国主义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29).

(责编  吴 娟)

猜你喜欢

渗透美术德育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