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探讨

2020-11-09陈晓慧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

陈晓慧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影像的介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失真,再加上影像传播渠道不够宽以及创新型不够等问题,需要及时制定好传播的对策,除此之外,还要依靠丰富的影像增强用户粘性,从而扩宽传播渠道,适时地利用VR广告以及微视频等新媒体作为媒介,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适应当下数字化的媒介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能够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充分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之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增加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作为社会共通符号的积累及传播,不同的时代,传播的方式也会随之而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甚至还会改变当前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人们所能够接受的方式。从口语传播到文字印刷时代,再到当代的电子传播,信息的传播是由媒介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不拘泥于纸张上的传播,而是可以通过影像的记录和保存,将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传播方式的变革促使人类社会信息量不断增长,使其广泛地传播,还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实现知识的共享,促进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典型代表,在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上,也考虑到了媒介的特性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各类新型技术的运用,能够为用户准确地推送各类感兴趣的内容,满足大众差异化的需求,影像传播能够最直观最全面地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将其丰富的内容展示出来。

(一)影像传播的守旧性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开始进入到了外界感知模糊化的生活,对非遗影像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观赏要求,因此对非遗影像中所包含的内容作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出了一种新的传播途径。

(二)影像传播的失真性

通过影像所传播的非物质文化影像的作品通常在内容的展现和构建上,再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但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却被耗损。如今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所以也不乏一些素养不好的影像创作者,单纯地为了取悦大众,并通过剪辑,将严肃的事实变成了一些具有娱乐化的故事。

(三)影像传播渠道的狭窄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主要还是依靠于传统的媒体平台,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的运用上,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拍摄还保持着往日的保守风格,所以新媒体的运用技术和宣传力度是非常不合理的。

(一)创新表达形式

良好的艺术来源于对表现风格整体的把握,在展现其多元化特点的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拍摄应当让其所宣传的事物发展过程处于真实场景,这也是我们最终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要在能够保证影像纪实的情况下,还要注重对受众的感官刺激,多方位地刺激用户的感官,使得受众能有着良好的观赏体验。

当下,不仅是广告的形式在改变,人们对微视频的要求也变得更为简短,不仅要能够满于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管理的需求,还要满足传播的碎片化需求。当代人类已经很少有人会为了看一部好几个小时的电影或者纪录片,挤出一定的时间了,因此,微视频作为他们最好的选择,利用可以时间碎片,例如排队、等人的时候观看微视频。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成精美的微视频,能够让人没在休闲的状态下,也能了解到非遗文化方面的知识。

(二)优化传播内容

影像能够将文本、音乐以及图像融为一体,传播者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原有的生存环境当中,拍摄其最原始的状态,也可以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当中,这样更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当下很多短视频软件因为花费时间较短且表现的形式多样化,节奏感强的原因,让处于人类生活边缘的传统工艺和文化,通過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走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除了要注意影像内容是否多元化,还应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事迹,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趣味性并不代表要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而是在记录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插曲,这样才会使得影像内容的整体氛围不会是枯燥乏味的,还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三)拓宽传播渠道

影像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是动态的照片,还可以是视频,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的摄影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各类短视频的APP上线,方便了很多创作者、游客以及管理机构将生活、工作当中的内容展示到影像的分享中。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可以通过影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网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也可创建自己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及时地在多种平台上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通过受众的评论、点赞、转发,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同时也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也在逐渐缩小,因此,我们应当呼吁更多的人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是当前最有优势的传播方式,我们应当不断地通过新媒体技术,对传播内容进行创新,不断地挖掘传播渠道,开拓传播途径,通过影像传播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进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