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2020-11-09张俊刘爱霞汤希兰
张俊 刘爱霞 汤希兰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探讨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让中小学生既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又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如对汉字、拼音、古诗、文言文、寓言故事等的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将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穿插在课文的讲授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也是将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深化教材内容,激发情感共鸣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内容,从字面上来看只是简单地介绍传统文化,或者阐述历史事迹,如果教师不做深层分析、解读,学生对教材内容只能是了解皮毛,不能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也体会不了作者写文章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借助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与作者、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样处理文章过于表面,不能深刻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可以选择图片素材,为学生展示当时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时局的关心,對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自然而然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的情感。
2.教师言传身教,发挥感染作用
中小学生仍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学会做一位煽情的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充分发挥感染作用。例如,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可谓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满满的正能量充溢在行文中。尤其是通过刻画父亲穿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道出了天下父亲对子女独特的爱,是一篇写父爱的典范之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买橘子”的片段,可配乐进行范读,声情并茂地将父亲爬上站台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体验来激励、唤醒学生。
3.多角度诵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我们经常倡导学生多读书,多角度地诵读。因为通过反复诵读文化经典,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北国雪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谈古论今,纵论历代英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等。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伟大情怀。
4.朗诵文化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朗诵文化经典是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大家朗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最关键的是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朗诵四大名著的节选片段,或者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朗诵的习惯,这将对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通过教师对人物的解析和描述,学生自己心中也会有一些喜欢的、带有正能量的人物,将其作为榜样和学习的力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5.教学内容多样化,丰富传统文化的掌握方式
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难免使好奇心和想象力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多样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喜欢语文课堂,喜欢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时,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分享传统节日故事的方式来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在讲解春节时,可以通过描述在过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拜年、守夜等一些民风民俗来理解春节。贴春联是为了迎新春,挂灯笼是为了保平安、保团圆,等等。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对春节更加向往,也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在其他节日里也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进行描述,如中秋节嫦娥和后羿的故事,端午节屈原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以及元宵节团团圆圆的象征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很好地弘扬与传承了传统文化。
6.开展文化活动,加深文化影响
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巩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关传播传统文化的活动,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历史小故事,如《晏子使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故事里的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记忆,还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传统美德、优秀思想品质的重要举措。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丰富文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等的重要时期,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加深理解传统文化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4).
[2]梁维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