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心峰“元艺术学”对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意义

2020-11-09何嘉欣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微观

何嘉欣

摘 要:李心峰“元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律,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本身发展进行思考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元艺术学”就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部分学者针对“元艺术学”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探讨“元艺术学”对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具体意义,本文明确了“元艺术学”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在理清这些内容后,总结出“元艺术学”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并且以“元”为基本研究单位推动微观艺术学理论发展,从微观层面丰富艺术学理论学科内涵等观点。

关键词:“元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微观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106-02

“元艺术学”是根据“元科学”和“元理论”对艺术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科,或者可以看作是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元艺术学”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都在艺术学理论学科领域中,它的产生可以说是对“元理论”的认知和满足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需要。“元艺术学”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建设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元艺术学”强调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理论自觉和学科自觉;另一方面,“元艺术学”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从宏观领域、中观领域到微观领域逐步深入。李心峰自1987年首次提到了“元艺术学”的概念,并在此后完成了自己的学术专著《元艺术学》,成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领域“元艺术学”的首倡者。在李心峰提出“元艺术学”概念之后,中国艺术学界的部分学者对“元艺术学”概念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元艺术学”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元艺术学”内涵的认识理解也不到位,需继续探究。本文主要探讨“元艺术学”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意义,在界定“元艺术学”产生、内涵和研究对象后,明确“元艺术学”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元艺术学”内涵、研究对象

“元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元理论研究的观点、方法、方式探究艺术学理论学科[1]。具体而言,如果人们处于理智与直觉的交叉点上,暂时脱离对事物表征及具体方式的描述,并对众多发展中的艺术理论做一次集中的探索,那么研究者才能真正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对艺术事物研究的具体兴趣,并对一些艺术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看,“元艺术学”侧重研究者贴近艺术实际对艺术研究产生某种艺术理论的具体心理过程,探索微观层面关注艺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实现方式。面对当前科学技术、商业经济、社会科学、哲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采用元理论的方法和观点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运用元理论的方法、观点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开展艺术学元理论研究工作,是对元理论与艺术学理论之间微观层面潜在关系的一种论证。

(一)“元艺术学”学科内涵

1997年,李心峰学术专著《元艺术學》正式出版,也是国内外艺术学界第一本以“元艺术学”命名的学术著作,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微观层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也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学理论的深切反思意识和对艺术学理论创新能力的深切关注[2]。从李心峰《元艺术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解读不难发现,“元艺术学”是艺术学学,是对艺术这门学科的反思性研究。“元艺术学”是集中多种艺术理论,高度抽象、高度复杂的学科,具有明显的元科学特点,对艺术学形成、历史沿革、发展态势、社会背景、形成方式、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做探讨。“元艺术学”具有的元理论特性得益于李心峰长期对元理论的关注和对运用元理论科学探究艺术学的学术敏锐性。从哲学脱颖而出的“元科学”在20世纪初达到了学术研究的顶峰,随着其他新兴学科的兴起,元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逐步渗透到其他社会领域中,但对于此时的中国而言,虽然元科学的理论方法与其他社会学科紧密结合并相互渗透,但对于艺术学学科的研究尚无定性,推动元科学与艺术学结合就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心峰大力呼吁确立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大力开展艺术学研究。这也成为我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时代标志,并由此推导出,元科学与艺术学二者的结合构建出了“元艺术学”,这也就可以将“元艺术学”界定为,艺术学与元科学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

(二)“元艺术学”研究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元艺术学”可以看作是研究艺术学的工具,或是艺术学的哲学[3]。它并不像具体的艺术学理论学科那样,研究具体的艺术学问题,反而像是哲学之于科学,运用抽象的理论、方式探究科学学科的产生、发展、演变、构成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科学学科,“元艺术学”具备了哲学的这种特性,关注具体艺术学学科的方法、结构、发展、概念、方法等,倾向的是对艺术学学科的本质、艺术学学科的历史呈现方式、艺术学学科的历史变化规律等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说“元艺术学”是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科学。

二、李心峰“元艺术学”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上文已经提到“元艺术学”是运用元理论对艺术学开展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艺术学领域的具体学科[4]。根据“元艺术学”的学科特性,可以总结出“元艺术学”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整体发展、以“元”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推动微观艺术学发展、微观层面丰富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

(一)“元艺术学”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整体发展

“元艺术学”是运用元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艺术学学科,这也就使“元艺术学”具有了某些哲学特性。从系统论角度看,“元艺术学”成为研究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理论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研究工具或是标准范式关注艺术学领域的变化、发展,并基于元科学的理论观点进行剖析,探究艺术学学科的整体变化规律[5]。在这里,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元艺术学”是对艺术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各个具体的艺术学学科中抽象出艺术学学科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使这种规律可以具体地展现出来,被人们认识,让人们感受到具体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变化特点,帮助学者从意识层面更深入认识到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整体变化特点,关注艺术学门类学科背后潜藏的规律,从认知规律角度探讨艺术学理论学科未来的整体变化趋势,进而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整体发展。

(二)以“元”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推动微观艺术学发展

元科学的基本研究单位是“元”,是微观层面事物最本质的组织结构,可以看作是类似于“本质”的元素。从宏观角度来说,“元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理论整体性特点、起源、发展变化趋势的科学,运用元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所有艺术学学科。从微观层面看,元艺术学的研究单位是“元”,也就是以“元”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式[6]。这里所说的“元”并不是指艺术学学科最微观的构成要素,而是最贴近艺术学学科本质、最反映艺术学学科发展特点、最反映艺术学学科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单位。传统思维下,学者们习惯从整体、系统论角度探讨艺术学学科、描述艺术学理论,重视艺术学学科在宏观学术层面的反映与发展,忽视了微观层面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变化特点。按照混沌学的一些观点来说,任何事物产生的具体变化及整体变化都是由事物任何微小变化引起的。在学科界定上,学者们习惯性地将“元艺术学”作为研究整体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工具,这样的说法虽然是科学、客观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容易忽视艺术学学科或是艺术学理论的微小变化或是局部变化,造成学科研究忽视具体性的变化规律。随着后期对“元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李心峰“元艺术学”的某些观点使艺术学学科微观层面的一些变化特点纳入元艺术学的研究范畴,使元艺术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具有的理论内涵也更加丰富。

(三)微观层面丰富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

“元”这个基本的概念包括了无限贴近艺术学理论学科最本质的一些观点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局部最微小的变化[7]。由此,元艺术学具有的研究特点也更加趋向从系统论角度探讨艺术学理论学科最本质、最微观、最细小的事物,更能反映出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一些特点。元艺术学这种研究方式的变化能在最细小、最微观层面看到艺术学理论学科产生的抽象变化,并借助元科学的理论或是观点探讨引发艺术学理论学科具体变化特性的原因,分解一些理论现象,从微观层面进一步丰富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

三、结语

“元艺术学”是对具体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总结,是艺术学学,以“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关注艺术整体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并以哲学性的观点探究艺术学从微观到中观、中观到宏观的变化特点。“元艺术学”作为审视和探究艺术学发展变化的工具,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整体系统化发展,并以“元”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式关注艺术学理论学科局部最细小的变化,从系统论角度推动微观艺术学发展,使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张新科.“元艺术学”辨析——从李心峰《元艺术学》谈起[J].艺术百家,2019(3).

[2]曹宁.李心峰:注重“专深与博通”结合,培养高层次艺术人才[J].艺术教育,2018(9).

[3]冯巍.开放的艺术与通而不隔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15-11-09.

[4]李新.研習明理广纳博采——李心峰研究员“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教学综述[J].民族艺术研究,2014(5).

[5]庞维天.加强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N].文艺报,2014-01-13.

[6]颜铭.艺术学元理论研究的系统建构——李心峰《元艺术学》读后[C].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总第二十六辑).广西外国文学学会,1998.

[7]李心峰.元艺术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微观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以白云机场(600004)为例,试论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化的微观与宏观发展策略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宏观与微观
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微观看世界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