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心学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意义与路径

2020-11-09菅文欣

文存阅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学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陶染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而且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之大成的阳明心学,追求至圣之道,认为从良知出发,通过修身立德与知行合一的工夫,“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对于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心学”,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启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勤学善思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勤政务实中淬炼实干本领。

关键词:阳明心学;中国共产党人“心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的挑战,修养不足和知行相悖等问题,日益成为深入推进党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的阻碍。为了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期的治党方略,“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创新性提法充分说明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练好共产党人的“心力”需要借鉴中华传统心学的思想智慧。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首次提出“心学”这一哲学概念,并构建起完整的思想体系。阳明心学作为心学之精髓,尚修身且重践履,倡导立志勤学、省察克治、知行合一的圣贤工夫,以保持道德主体的至善良知,进而达到圣人之境,既是“致良知”之学,亦是至圣之学,对于涵养共产党人“心学”颇具启示意义。

一、阳明心学的内涵

在王阳明看来,人心本是无善无恶,善恶之分源于意动,而非心动。人们依据与生俱来的道德本体,即良知,可以分辨是非善恶,进而能够自觉且主动地运用存理去欲与知行合一的工夫克服私意妄念,复归良知的至善本体。所谓“一克念即圣人矣”,正是如此。晚年,王阳明将其庞大的心学体系概括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既诠释着阳明心学的天机纲要,也蕴涵着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即“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与“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内在契合

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阳明心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继承,强调修己安人与知行并重;其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发展,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融合。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心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是创新性“心学”,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党建理论,对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为全体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内涵

阳明心学以良知为基点,注重道德主体的心性修养,作为创新性“心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心学”。则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发端,着力修炼党性,不仅包括党员的道德修养,还要着力增强党员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与作风修养。但是,同致良知一样,党性问题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提倡在学思结合中锤炼个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过知行合一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15]在这里,“知”是自觉将党章党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于心;“行”是主动修己束身,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行合一”,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中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是“不忘初心”之学,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中国共产党强化新时代“心学”思想的建设,就是要警醒全体党员始终心怀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提醒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阳明心学之契合

第一,两者目的相契合。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目的是不忘初心,塑造优秀共产党员;而阳明心学的目的是致良知,成圣成贤。两者都着力于个体品质的锤炼。

第二,两者发端相一致。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发端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阳明心学的基点是至善良知。良知作为先验的道德本体,人人同具。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每位党员天赋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两者要求相通用。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不忘初心之法在于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倡导知行合一;而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之策在于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呼吁知行并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要求比阳明心学更为严格,既规定了共产党人律己的道德底线,也划定了其不可触碰的党纪高线与国法红线。

三、阳明心学涵养共产党人“心学”的意义与路径

阳明心学启示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强化党员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警示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教育共产党人重视实践践履,提高党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不因时过境迁而失效的永恒价值。因此,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对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提出的高要求,我们党需要借鉴阳明心学的思想智慧,有效地拓展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思路。

(一)守初心,开展理论教育

王阳明认为“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则站在治党治国的高度,强调志不坚,则势必半途而废。共产党人的“心学”,常修方能永固。为此,需要开展理论教育,在共产党人的内心筑牢党性、扎根党性。

首先,在理论教育中深切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挑战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困难,中国共产党要坚守初心,担负使命,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保持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定信心,对照初心这一目标,增强工作的針对性和有效性,带领中国人民一往无前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其次,在理论教育中深刻把握党的性质与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守初心、担使命,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共产党人要强化公仆意识,想百姓之所想,应百姓之所需,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凝聚并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最后,在理论教育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因此,共产党人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原有的理论学习基础之上取得新进步,进而加深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二)塑品格,开展道德教育

阳明心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与终身性,主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要克制私欲,修炼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也启示我们共产党人的党性,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和职务的晋升而自然提高,共产党人的初心,也不会一经确立就永不动摇。因此,需要开展道德教育,划定共产党人的道德底线,锤炼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第一,修好忠诚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将忠诚比作共产党人的水。鱼离开水无法生存,共产党人失去忠诚同样危险。这充分说明共产党人修炼忠诚这一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性。其次,要对信仰忠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精神支柱。最后,要對人民忠诚。忠诚是党员党性的试金石,共产党人忠于组织、忠于信仰、忠于人民,才能坚定地投身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第二,修好廉洁的品格。2015年,中共中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要,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该《准则》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如磐石的决心。修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有利于抵制腐朽思想观念的腐蚀,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共产党人必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三,修好“无我”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概括共产党人最高的人生境界。“我将无我”,是共产党人没有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态度;是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公,矢志不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立足岗位,满腔热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无我”之境要求共产党人树立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提高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应对风险的专业能力;发扬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勤勉敬业的优良传统,不辜负人民与历史的选择和期望。

(三)重行动,开展实践教育

“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论反对纸上谈兵,主张心上学,事上炼。这启示我们,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要自觉将党的理论教育与道德教育外化为实践活动的成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指导实践。这要求共产党人在工作中,把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具体而言,包括把初心和使命转变为高歌猛进、继往开来的精神风貌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把忠诚之心、廉洁之质和“无我”之境转换为慎独慎微、慎言慎行的个人操守和自警自省、严于律己的自律行动;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路线转化为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和经得起人民与实践检验的工作政绩。同时,注重终身践履。党性教育没有终点,时代的特殊性与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提升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一生的必修课。共产党人不仅要身体力行,更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

以阳明心学涵养共产党人“心学”,形成了以理论教育为基础,道德教育为本质,实践教育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基本路径,对于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以“不忘初心”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概念的提出和党性教育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融合,兼具鲜明的党性内涵、突出的时代特征与优秀的传统智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阳明心学为理论资源涵养而成的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有利于激发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3.

[3]王守仁.《王阳明集》(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6.

作者简介:

菅文欣(1996年—),女,汉族,吉林辽源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学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儒家心学三大根源探究
思想史教学应注重思想发展的“源”与“流”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涵养共产党人的“心学”
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
党性修炼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传统儒家知行观探析
“觉”:杨慈湖对心学的创造性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