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背景下大学生饮食营养现状与干预
2020-11-09赵萍张虎任从莉
赵萍 张虎 任从莉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当季、自我上升时期,要面对学业压力和未来社会给予的挑战,拥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丰富的膳食营养知识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外卖食品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给传统大学生饮食带来巨大冲击。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看,大学生群体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现象严重,身体素质成明显下降的趋势。学生营养意识不高,缺乏科学饮食指导,生活习惯不良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外卖;大学生;饮食习惯;营养干预
一、外卖背景下,大学生饮食生活呈现新形态。
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O2O 运营模式的网络订餐,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与快递送餐的普及与发展,美团、饿了吗等众多APP的炫目促销,让在校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口味丰富的饭食。大学校园普遍占地面积较大,食堂距离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距离较远,外卖跑腿的迅猛发展,无疑正好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大学生的特点是能动嘴解决的事情绝不动手,能动动手指解决的事情绝不动腿。据相关调查显示约80%的学生使用过外卖平台订餐,每周使用 1 ~ 3 次的人数超过一半。高校大学生作为外卖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在享受着外卖食品带来的多元餐饮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食品安全带来的隐患。
网络订餐相关环节暴露的诸多问题令人堪忧且屡有发生,新闻媒体多有报道。而大学生在面对负面信息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平台商家辨别能力差,关注点基本为餐食价格,好评率,送餐时间, 对外卖商家的卫生许可证书等生产资质信息不关注,出现质量问题后维权意识较差。面向学生的外卖商家很多是小商贩、小作坊演变而来,商家之间不正当竞争,以打折促销吸引学生眼球,生产成本低廉,生产经营设配简陋,食品原材料采购及存放监测不到位,生产卫生环境恶劣。食品安全、食品包装、从业者健康状况、外卖配送、个人信息泄露等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引发的问题屡有发生,社会监管制度、平台监管体系尚未完善。
大学生单纯追求饮食便捷、口味刺激、价格低廉的外卖饮食,对营养素的需求没有考虑,外卖背景下大学生饮食状况急需纠正。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商业模式,新型饮食供应方式,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订餐催生了新一代“宅男宅女”,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形成了新的“御宅族”。熬夜、打游戏、追剧、网络社交,基本与现实社会隔绝,而且这个群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批大学生饮食消费习惯高度依赖外卖订餐,碳水、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三餐不规律、吃夜宵、屯零食、缺乏运动已经是当代大学生的隐形标签。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显现,肥胖、营养不良、易疲劳、抵抗力下降、失眠抑郁、内分泌紊乱等身体问题困扰着当代青年学生。
二、大学生营养干预的意义
青少年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这也说明了思想引領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探索研究营养干预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消除不良饮食结构,这与大学教书育人的本质目标一致且相辅相成。
大学时期是个体一生中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肌肉、骨骼等组织与器官生长迅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营养需求量大。大学生是脑力劳动群体,用脑时间较长,平均每天超过 10 小时,是中等偏上的体力消耗。然而事实证明大部分的学生食物单一,营养素摄入量远远不能达到膳食推荐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在大学阶段开展营养膳食知识教育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营养”从字义上讲“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是保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大学时期若能合理营养、加强锻炼,不但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健康水平,而且还会受益终身,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是合理营养的前提,而受到良好的营养教育又是掌握营养知识的保证.
三、大学生营养干预的途径
首先重视饮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饮食文化的变迁就是社会文明发展变化的缩影。在大学生中开展饮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打造饮食环境育人的风尚,进而提高学生对营养膳食的兴趣和素养,是高校全面育人的重要课题。打造环境育人的氛围需要树立正确的食物观,理解“愉快进餐”的意义,把三餐饮食与营造校园文明、亲朋关系、同学关系结合起来,达到“食育”的效果。在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张贴膳食宝塔图等营养宣传图标,引导学生知道“到底多少是一份”、“每天需要几份”等基本营养知识。
其次是加强课程育人。高校应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营养知识、食品安全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让实践带动生活。高校除了营养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能够系统学习营养学知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正规渠道进行学习。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事,而是要付诸实践。把食品营养科学,膳食搭配理论,烹饪技巧带入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实际的生活指导效果明显,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还要在大学生体育课程中积极加入运动营养课程,运动和营养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把健康比作建筑,那么营养是钢筋水泥,运动就是高效施工队,掌握运动营养知识对提高身体素质至关重要。这既符合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打造专业系统的运动营养教育阵地。
再次是搭建平台育人。当前大学生获取营养知识来源一般为网红小视频或是吃播等。这些信息来源鱼龙混杂,只为博人眼球,对实际的膳食营养指导意义不大,甚者对青年学生产生误导,导致暴饮暴食或点餐过量造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应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引领网络饮食文化教育潮流,搭建网络平台阵地,通过校园网、公众号等形式建立科学、系统的网络教育课程,普及饮食文化营养知识。同时积极开展线下营养知识讲座,发动专业老师开设营养知识大讲堂,线上答疑等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推动学生营养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营养主题活动,举办“厨艺大赛”“家乡菜”等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团体辅导、社团活动达到相互启发、引起共鸣、共同进步的效果,有助于消除大学生饮食营养盲区,还能在舆论监督下养成健康的饮食理念与方式。
提升大学食堂餐饮水平。满足学生饮食消费需求,提高学生食堂的顾客满意度,培育食堂忠诚的顾客。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核心消费群体之一,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486元,大部分学生的每月消费也在1200元左右,其中餐饮的消费占比47.4%。学生食堂是高校后勤服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应加强监管,严格把控,做到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个性化。充分调动厨师创新的积极性,针对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求新求变的特点,大力研究和开发学生喜欢的饮食新品种,提倡个性化菜品。对于提高学生食堂就餐率,减少外卖订餐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食堂作为大学校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学生出入频率最高的场所。从内在因素来看,学生生活区的环境规划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丰富食堂区域功能,设置自选区、西餐区、民族窗口、果饮吧等区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学生要求,提高食堂的多功能性。同时要营造干净、整洁、明亮的食堂就餐环境,确保餐具的卫生安全,规范服务人员的文明用语和仪容仪貌,营造温馨、和谐、优美的就餐氛围。这些措施对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食堂消费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
结语: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大学阶段营养知识教育的途径,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建立正确的饮食体系,形成科学的饮食文化,形成最佳饮食方案,努力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春玲,李桂峰.营养教育对师范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促进效果的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86-88.
[2]冯晓玲.青海省高校开展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1-73
[3]高庆.基干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学生食堂服务满意度研究[D].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2
[4]宋雪莹 朱义倩 陈奕冰 叶思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订餐安全透视及监管对策研究[J].现象研究信息版2020:229
作者简介:
赵萍(1981.10.17),女,山东日照,济南大学,讲师,硕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