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供需失衡”走向“按需定制”的校本研究

2020-11-09蒋爱武陈伟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蒋爱武 陈伟

【摘要】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剖析导致校本教研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提出由“供需失衡”向“按需定制”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师需求,设计有个性、分板块、有主题的教研活动:探索“按需定制”教研活动的内涵、特点与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效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质量。

【关键词】定制式;主题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0-0064-03

【作者简介】1.蒋爱武,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江苏宜兴,214200)副校长,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2.陈伟,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江苏宜兴,214200)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高质量的“校本教研”通过主题研讨,促进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从而有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应该是在教师与自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笔者在开展校本教研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没有触及教师的真正需要,存在主题不明、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类型不一、内容各异的校本教研活动缺失了教师“主体意识”的内在牵引,并没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教师缺乏学习提高的意识,三是教师缺乏创新的意识,四是管理者定位不准确。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管理者,更应支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和專业化发展。

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满足每位教师的成长需求,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一直思考的课题。我校围绕“定制式主题教研”的思路,立足人的发展,从教研内容的选择、组织的形式到活动后的反思与实践,探索了一系列效果良好、反应积极的教科研活动,受到了教师的认可,对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从“一刀切”转向“按需定制”

1.定制式主题教研内涵。

“定制式主题教研”是针对不同类型师生成长需求来设计的有个性、分板块、有主题、系统性的教研活动,更体现对个体发展的人性化关怀,是创新管理的一次积极尝试。

2.定制式主题教研特点。

(1)个性化。这是定制式主题教研最显著的特点。它摒弃了传统教研活动中“大一统”的固有模式,或为特定研究主题而定制,或为不同类型的教师而定制,或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而定制。教研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提高了教研工作的质量。我们以一学期不同类型教师的主题教研计划为例(见表1)。

定制式主题教研既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的研究内容需要不同的研讨方式以及不同的成果呈现方式,教研的针对性更强。对每位教师而言,既做了很好的引导,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分板块。定制式主题教研活动对教育工作中的不同教研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帮助管理者与教师梳理教研网络,理清工作思路,提高教研质量。我们以一学期各年级组语文教研主题为例(见表2)。分板块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个体需求的关注。

(3)差异化。定制式主题教研对差异化的教研主体进行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区分,尊重了教师的个体差异,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下面以不同类型教师定制的不同教研主题为例(见下页表3)。不同专业水平、不同年龄的教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根据个体差异和需要,定制属于他们的教研活动类型,以促进不同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定制式主题教研不仅仅是校本教研在内容方式上的创新,更在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的兴趣、情感等不断高涨。

1.愉悦表达,主动参与。

定制式主题教研提供了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管理者、教师之间平等对话,轻松愉悦地接受各种观点。在遇到不同观点时,教师分别查阅资料、举例说明、辩论验证,进行智慧碰撞。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在友好平等的对话里,促进教师全心投入、反思研究。主题教研将日常工作任务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情况下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贴近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教研成果的真教研,从而让教师不再排斥教研,并逐步喜欢上教研活动。

2.真实高效,智慧研究。

开学初,教研组向教师发放教研主题征集表,将信息进行整理后,筛选出教师关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教研组紧跟教育新形势,围绕最新的教育理念与热点话题开展研讨活动。

定制式主题教研开展活动时,我们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公布主题,提前一周将教研主题通过学习群告知每位教师,教师围绕主题搜集素材,积极准备。二是完成初稿,主持人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精心构思,搜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素材,形成初稿。三是小组完善,主持人对照初稿和教研小组内教师进一步研讨,采纳教师的真知灼见,进一步完善主持稿。四是广泛征询,针对主题教研的中心话题,主持人向各年级组一线教师征询建议,第三次成稿。五是现场活动,主持人在现场随机应变、及时点拨,引导参与教师向深层探索,并把相关的活动资料收集整理好。六是总结反思,主持人从活动准备、目标达成、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并积极撰写活动反思以备进一步研究。

3.创新引领,丰富形式。

(1)引领式。学校邀请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或名特优教师来校开设讲座,结合教育改革新形势,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做好高端引领,打开教师视界,让教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联合式。联合式教研是指不同教研组以及不同学校(例如教育集团校)针对相同的主题联合研讨。教师可以从主讲人的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中得到很多收获,帮助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新方法、新思路。

(3)问诊式。教学问题是教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教研活动的问题应来自教师自身,且形成问题共识。因此,教研组建立“自下而上”的“自问与自诊”机制,寻找和呈现真实的问题,再展开研究。

(4)体验式。我们通过体验的方式让教师参与问题的研讨。如在“从一张六年级毕业卷想起”的教研活动中,为了让教师体会、理解自己所教年级与六年级毕业班在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对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请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完成一张六年级毕业卷,结果批改下来情况并不乐观。活动让非毕业班教师深切体会到要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年级的书本知识,要灵活使用教材,适度拓展,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定制式主题教研”从教师自身需要出发,不仅促成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且通过规范的活动过程,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引领他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进步,拥有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MOOC时代社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怎样利用教学后记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微课设计及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探讨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和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