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叔牙的目光与胸襟

2020-11-09高考考生

做人与处世 2020年19期
关键词:鲍叔牙胸襟齐桓公

高考考生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今天的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体验。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在历史阅读中深感此言不虚。我从许多古人身上领悟到深刻的道理,譬如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他的眼光、胸襟、品格真的令我受益无穷。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流亡的公子最终登上权力的巅峰,春秋最抢眼的霸主,自然非齐桓公莫属;可能有人认为,使齐国兵强马壮,百姓富足,君王大有作为,管仲凭自己的实力诠释了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他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底气。不过我想说,我最叹服的,还是甘为人梯为这两位提供推力的鲍叔牙。

没有鲍叔牙,历史上就不会有公子小白逆袭的神话,不会有管仲青史留名的佳话,管仲甚至可能会为自己先前的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没有管仲,无人筑基,公子小白恐怕也成不了齐桓公,更别奢望成为一代霸主。

也许会有人产生这样的错觉,以为鲍叔牙只是一枚棋子,它存在的意义只在于点缀了一盘好棋,它的价值并不值一提。其实,鲍叔牙不是一枚普通的棋子,而是一位高明的棋手,正是他的一着胜负手让管仲、公子小白实现了人生价值,进而盘活了齐国大局。

管仲虽有天纵之才,但毕竟是戴罪之身,被擒获后苟全性命都成了一种奢望,此时鲍叔牙卖他一个好,让他得以活命,做自己的门客,这似乎对鲍叔牙更为有利。然而,鲍叔牙没有那样做,他选择将管仲推到历史的前台。他深知,龙困浅滩,很难施展身手;只有给他舞台,管仲才能上演一幕人生的大剧。所以,他在历史的节点上为管仲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公子小白在流亡之时,虽有坚忍不拔之志,也有随机应变之智,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面对差一点结果了自己性命的仇家,刚渡过生死劫的他,也许内心深处恨不能手刃管仲,生啖其肉。目光锐利的鲍叔牙自然看到这一点,但他更明了公子小白振兴齐国称霸天下的决心。所以,便挺身而出,劝说他放下自己不能掌控的,用好自己所能掌控的。而这,正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君主应该作出的抉择。

倘若鲍叔牙未能洞察公子小白志在天下,他凭什么说服他?倘若鲍叔牙并不了解公子小白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他又如何敢去游说他?是鲍叔牙洞明的眼光,让他能戳中公子小白的心坎,最终让未来的齐桓公与一代贤相管仲擦出了历史的火花。

更重要的是,鲍叔牙是一个心怀天下、胸襟博大的人。这样的人,懂得什么是天下大局,什么是个人利益,二者孰轻孰重,孰后孰前,所以在国家需要人才、君王需要辅弼的关键时刻,向齐桓公举荐怀才不遇的管仲,并急流勇退,甘居其下,从而打造出齐国主明相贤、国运日昌的喜人景象,终成一代霸业。正是鲍叔牙的退让,让“多赢”的局面得以实现,自己亦赢得时人与后人的盛赞。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历朝历代,不是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而是缺乏识别人才、力荐人才、甘居人下的鲍叔牙这样的伯乐和人梯。

丹麦哲学家索伦·祁克果说:“想理解人生只能追溯过去,但要度过人生则应向前展望。”对最终站了人生C位的齐桓公和管仲,我们可能会赞叹其机遇与才华,但成全了齐桓公、成全了管仲、成全了齐国的百姓,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鲍叔牙,则同样令人尊敬。

这是一部春秋战国史给我最大的收获,很荣幸将它与各位分享。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王淦生老师点评:

此文是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版,作文要求围绕“齐桓公、管仲、鲍叔牙3人的关系”展开论述。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要求考生围绕“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来谈。作文原文有较好的基础,修改升格之后,文章的文体特征鲜明,层次清晰,语言表达精准,完全可以划归一类文的范围。在今后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必须认真审题,要关注题目中对文章体裁、作者身份、背景設置等方面的“任务设定”,尽量不在这些细节方面出现闪失和差错。在文体上,若能体现出读书报告和发言稿的特点,凸显读书的意义,语言简洁明快,有互动性,最好带一点书卷气则更好。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鲍叔牙胸襟齐桓公
管仲不荐鲍叔牙
新的开始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鲍叔牙与管仲
论齐桓公的「尊周而亲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