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试点“1+X”证书制度的思考
2020-11-09郭剑英
郭剑英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两类证书不能融合的问题,因此需要试点“1+X”证书制度。母婴护理和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已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试点可对接的X证书,但适配度不高;幼儿教育需要开发智能化背景下自身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其实施“1+X”证书制度,才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在根本上破解“两张皮”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制度;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0-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自2019年始,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也称“1+X”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试点。同年3月,5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公布。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院校“1+X”试点工作。“1+X”中,X证书即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改革的关注点,这一证书和职业院校以往实施“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实质性区别,两者无论在出发点、开发建设主体,还是在实施路径、管理监督模式上都大不相同。那么,“1+X”实行之后,职业院校是否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尤其是与139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既有现成的证书可实施,是否还需要开发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探索“1+X”呢?笔者认为,这些专业需要分别对待,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如果继续停留在实施“双证书”制度层面,该专业建设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仍不能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幼教领域开发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探索实施“1+X”。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和资格证考证课程不能融通
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要求学生考取的是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两种资格证,这两种都在139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录中,见表1。
其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属于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该证书实施国考前,学校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一般只要求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2016年国考正式实施后,该证书的获取难度增大,于是再增加保育员证书,保育员属于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一般学生选择两种证书都考,所以每年两类证书开考前,为提高“双证书”获取率,学前专业都会临时增设考证辅导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课程不能融通,变相加重了學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最大弊病。
(二)探索“双证”融通受制于资格证书的主次选择
针对上述问题,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探索“双证”融通。一是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教学用书开发技术规范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证书”教材开发开展实证研究。二是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09年修订的《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公布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规范》,明确了专业名称及代码、从业范围和职业资格证书,重构课程体系并对其中的双证书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作了介绍,对课程考试和成绩使用进行说明,还就专业教学条件准备、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考试)考场准备、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条件和程序等相关内容作了规定,确定了幼儿发展与保育、幼儿生活管理、幼儿卫生管理、幼儿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等5门“双证书”核心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课题研究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双证”融合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仍存在不可克服的“融合障碍”,该规范必须设置首选和次选职业资格证书,学校选择保育员为首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为次选,专业课程设置与后者很难做到充分融合。此外,综合实训课程也基本是按照保育员证书分出初、中、高级三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准入证,未分出等级,也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教育教学技能的逐步提升。
由此,必须推进“1+X”的实施,才能革除这些弊病。有学者解读“1+X”关系时说,“1”(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1”是基础、是主体,是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X”则具备针对性、先进性、引导性,解决职业技能尤其是新技术新技能、职业素质尤其是新素质的补充、强化或拓展问题。“1”与“X”不可分离、作用互补,构成职业院校完整的育人目标[2]。有学者进一步阐述,认为“1+X”的精髓是书证相互衔接融通,这种衔接融通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职业教育各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与X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学历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X证书培训过程同步实施、统筹安排,学历教育专业课程的考试与X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协调组织、同步考试与评价,“1”(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相互转换[3]。
三、从已试点看学前教育专业实施“1+X”的可能性
(一)首批试点可为学前教育专业实施“1+X”提供经验
首批“1+X”试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布在《方案》提出的5大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职业技能领域 [4]。从已公布的首批试点名单来看,6个证书对应的试点院校共计1988所(参加不同证书的同一院校未合并),学生总规模估计超过20万人。虽然6个证书暂时没有涉及幼教领域,学前教育专业也未能对应,但从中可学习到宝贵的试点经验。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有4个专业参与首批试点,其中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对接老年照护证书开始改革,这对同在一个专业大群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就是现成的模板,可从中直接受益。
(二)目前已出台学前教育试点“1+X”可对应的证书
2019年7月第二批试点发布,包括1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2020年2月,第三批试点又确定6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7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两批中的母婴护理和幼儿照护2个证书,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可对应试点,见表2。
从第二批公布的试点院校看,不仅数量已达3278所(注:参加不同证书的同一院校未合并),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明显增多,还包括兰州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母婴护理证书试点院校241所,高职约占2/3,还包括12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如川北幼专的学前教育就是试点专业。第三批试点院校名单暂未公布,但可以预计,数量会更多,因为幼儿照护证书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适配度更高。
理论上说,这2个证书出台后,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完全具备实施“1+X”的条件。母婴护理证书的面向对象,高职在校生主要定位在中级证书;幼儿照护证书虽未明确,一般也在中级。如参与试点,学校必须遵照《方案》,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两方面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融入证书内容。显然,原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重大改革,课程需要重新架构,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重新设计,原有的教学组织需要重新安排[5]。
落到实践操作层面,套用唐以志的“五个对接”分析会发现,母婴护理、幼儿照护这2个证书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适配度并不高,前者偏重照护,后者偏重教育。母婴护理标准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中,早期教育只占极小部分[6];幼儿照护标准中的早期发展指导部分占比也极小[7]。而《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是最核心的绝大部分。第一个对接做不到,后面的四个对接更易落空。
(三)学前教育专业现阶段试点“1+X”的初步思考
与2个证书无缝对接的当属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对应的正是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紧缺领域。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要求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根据需求开设此类专业,把安全照护等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尽早建成一支有爱心、乐敬业、勤奉献、素质优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8]。也就是说,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护理等专业和中职专业目录2019年新增的幼儿保育专业,对应2个证书试点更“搭”。现阶段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如参加第三批试点,可以设置幼儿保育或婴幼儿照护类方向,和已出台的2个证书充分对接,培养紧缺的婴幼儿照护专业人才。但是从长远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幼儿园教师,要实施“1+X”,必须开发幼儿教育领域的X证书,书证融通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前教育专业试点“1+X”的再思考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结构正在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实施“1+X”,也是为了适应智能化背景下职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深度挑战[9]。在教育日益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X”证书的开发同样迫在眉睫。
(一)开发幼儿教育领域的“X”证书
1.开发依据
首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层面的标准。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主要是“(幼儿园)教师”“保育员”2个,实施部门分别为教育部、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具体内容参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其次要依据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分析。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宽泛,因此需要对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尤其是智能化背景下职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认真调研和梳理。从智能化背景下岗位胜任能力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岗位需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相结合,形成主要开发依据,以此学前教育“1+X”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开发主体
按《方案》规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的开发主要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主要职责既包括开发标准、教材和学习资源,还包括建设考核站点、考核颁证等,以及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等[10]。从已开发的92个证书看,多遵守这一原则。幼儿教育证书也可招募培训评价组织,联合行业协会如中国学前教育协会、幼儿园和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等,依据《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体现智能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教师新要求、新规范等,开发幼儿教育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3.证书内容和等级
确定三大系列证书。一是“幼儿保育技能证书”系列,是从事保育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技能证书。二是“幼儿保教技能证书”系列,是从事幼儿教育和保育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技能证书。三是“幼儿教育技能证书”系列,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技能证书。“职教20条”规定,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级,这既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反映,也是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活动所需综合能力从低到高的体现[11]。因此,三大系列技能证书也按照初、中、高来设置技能等级。
(二)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幼儿教育证书实施“1+X”
按《方案》规定,院校是“1+X”试点的实施主体。幼儿教育三大系列三个等级证书开发出来后,应当要求所有幼儿师范学校、幼儿专科学校和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积极试点,鼓励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积极参与。一方面,试点院校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两类证书的有机融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团队、实训实习是否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整个学程是否形成基础和技能逐步升级模式?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变融通为融为一体,系统全面地实施“1+X”。另一方面,试点院校也可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面向本校学生乃至社会成员,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这样既能反馈人才培养状况,又能盘活实训等教学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 考 文 献
[1][1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孙善学.对1+X 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職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3]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4][5]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Z].教职成[2019]6号,2019-04-04.
[6]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GB/T31771-2015[S/OL].北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9:4-8[2019-09-12]. http://www.civte.edu.cn/zgzcw/zyxw/201909/9f4f6f1a6b1941608e53954871bf41c4.shtml.
[7]湖南金职伟业母婴护理有限公司.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GB/T 31725-2015[S/OL].北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9:2-15[2019-12-27]. http://www.cvae.com.cn/zgzcw/zyxw/201912/a26be8d97d2d4d58883b8ef646d49124.shtml.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9]15号,2019-05-09.
[9][10]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