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分析

2020-11-09张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平面布置

张宇

摘 要:为保障矿区工业广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章在矿区工业广场位置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井田地质地形特征以及煤矿生产现状等,提出了两种矿区工业广场的位置选择方案并进行技术特点分析与比较,最终选定较优实施方案。该方案可同时满足多种矿井生产需求,有利于矿井的高效生产。

关键词:工业广场;选择分析;平面布置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与新兴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矿区工业也在科技的推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持续深入,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从诸多矿区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情况来看,整体效果不容乐观,部分矿区工业广场平面布置较为繁杂,各种设施摆放杂乱无章,且附近建筑物相对较多,显然难以满足广大工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当前我国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矿区工业广场平台布置存在方案单一,布局与色彩相对较为呆板的问题,极为容易引发工人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区生产效率、经济利益。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矿区实际情况,针对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提出两种方案,并针对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对比,选择更利于矿区生产开展的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

一、工业广场区域环境分析

本矿内地形总体趋势是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的钻孔附近,海拔标高为+1341.2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缘,海拔标高为+1304.5m。最大地形高差为36.7m。井田具典型的高原堆积型丘陵地貌特征,地表全部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植被稀疏,为沙漠、半沙漠地区。

二、城市与工业广场平面布置的异同分析

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较于城市发展水平来看,矿区发展在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但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持续深入,矿区工业广场在平面布置方面也在逐步朝着城市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就城市物质环境规划来说,其主要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城市化进程中,首要任务是针对有关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文化定位、住宅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级别、绿化率以及人力资源等领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来明确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整个城市规划布局均围绕“先规划,后建设”的方式开展,这也就使得城市广场平面布置整体更为适合城市化进程。但矿区则主要是将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对于工业广场的平面布置则表现为“先建设,后规划”,这就易使得矿区工业广场存在布置方案单一,布局与色彩相对较为呆板的问题,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矿区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朝着城市化的方向转型发展,其本身不能完全拘泥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念、途径,而是需要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基于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的选择,才能够有效保障矿区工业广场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布置原则

矿井及选煤厂联合工業场地总布置力求与井下开拓相结合,尽量减少压煤;生产、生活建筑分区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在满足生产工艺、劳动安全、卫生环保、方便生活和有利施工的前提下,力求布置紧凑合理、有利发展、节省投资[1]。

四、布置方案选择

根据布置原则,结合井下开拓布置,本文主要就工业场地的功能分区、场外铁路及公路、供水排水和高压输电线路的进线方位,以及建(构)筑物朝向和风向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提出两个布置方案,经优化后比选出较优设计方案[2]。按生产功能及建筑设施的不同用途,两方案的矿井及选煤厂联合工业场地布置均分设五个功能区:生产区(包括选煤厂)、辅助生产区、中央风井区、准轨铁路站场区、行政公共区。两个方案现分述如下:

(一)一方案

1.生产区(包括选煤厂)

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中部及西北部,主要由主井井口房及选煤厂生产系统组成。原煤由井下经主井运至地面后,经带式输送机栈桥向北进入原煤仓储存,仓内原煤可经1号转载点向西进入大块煤破碎车间处理后,再向南入选煤厂主厂房洗选;洗后块煤及末煤向西分别入块煤仓、末煤仓储存,并可通过3号转载点,由带式输送机栈桥向西再向北运入煤制烯烃化工园区;部分产品煤亦可通过2号转载点向北入准轨铁路快速定量装车站装火车外运[3]。主厂房东侧布置有浓缩车间,西北侧布置有介质库,西南侧布置有选煤厂电气化验楼。主厂房西侧设有矸石仓,矸石入仓后装汽车向西运往矿井矸石周转场地[4]。

2.辅助生产区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布置有副井、副井井口房、联合建筑(含任务交待室、更衣室、浴室及矿灯房)、空气加热室、机修车间及综机库、胶轮车库、器材库、材料棚、胶轮车加油站、油脂库、消防材料库、木材加工房等建筑。本区设有支护材料堆放场地。机修区还设有供设备周转之用的露天作业场地和室外堆放场地并配有门式起重机,满足材料、设备装卸及堆放要求。副井井口房东侧,设有液压支架周转场地,并配有门式起重机,设有地面窄轨连通井口房,满足液压支架装卸及堆放要求。联合建筑布置在副井井口房西侧,并有人行走廊与之相连,人员上下井方便。消防材料库布置在副井井口附近,保证生产正常安全进行。

3.中央风井区

中央风井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中间部位,布置有中央风井、通风机房、井下安全出口、配电室及防火灌浆站等设施。

4.铁路站场区

铁路装车站场布置在工业场地北端,主要布置有装车线、到发线、装车站等。

5.行政公共区

位于工业场地西南部,其北侧邻近生产区,东侧邻近辅助生产区。本区内布置有矿办公楼、职工食堂、单身宿舍楼(4栋)、培训中心、探亲楼、职工体育活动场地及中心花园等建(构)筑物。本区功能分区明确,中心花园广场位于本区中央,环境优美,景观宜人。

6.其他设施

矿井110kV变电站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东南部,进出线方便;热交换站布置于工业场地中部西北侧,便于接收煤制烯烃化工园区自备电厂热源,且靠近场地负荷中心;压缩空气站布置于场地中部,主井井口房的东北侧;给水设施区布置在工业场地西北部,装车站南侧;井下水处理区布置在原煤仓西侧;污水处理站布置在工业场地的北部,矸石仓北侧,地势低;矿山救护队布置在探亲楼北侧;工业场地共设有三个出入口:位于工业场地东南部及西北部的两个物流大门,分别紧接进场公路及排矸公路,便于物流出入,满足生产运行要求;位于工业场地南部的人流大门,紧接进场公路,靠近行政公共区。

(二)二方案

同一方案相比,本方案生产区(包括选煤厂)、辅助生产区、中央风井区及行政公共区的布置做了一些调整。

1.生产区(包括选煤厂)

位于工业场地中部及西北部,主要由主井井口房与选煤厂生产系统组成。原煤由井下经主井运至地面,经带式输送机输送入原煤仓储存。仓内原煤经破碎车间筛分破碎后,拉至主厂房入洗。洗后矸石向北入矸石仓,洗选后块煤及末煤向西分别入块煤仓、末煤仓储存,并可由带式输送机栈桥运入煤化工厂区,亦可向北入装车站装火车外运。本区还布置有浓缩机、选煤厂电气化验楼等设施。工业场地北侧设有准轨铁路站场及装车站,部分产品煤可装火车外运。工业场地对外物流大门设于本区东南部及西北部,紧接进场公路及排矸公路,便于物流出入,满足生产运行要求,整个生产系统工艺合理,煤流顺畅。

2.辅助生产区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部,联合建筑布置在副井井口房西南侧。

3.中央风井区

中央风井区位于联合工业场地西部中间,布置有中央风井、通风机设施、配电室及防火站等设施。其缺点是位于全年最多风向的上风侧,对行政公共区等有影响。矿井110kV变电所位于矿井工业场地西南部,进出线方便。

4.行政公共区

本区位于工业场地西南部,其北侧邻近生产区,东侧邻近辅助生产区。该区邻近场地南部进矿人流大门。职工食堂布置在副井井口房西侧。

(三)方案比较

一方案优点:功能分区明确,生产系统顺畅,工艺流程合理,各区之间互不干扰,发展余地大,距煤炭用戶近,主井生产系统能非常便捷地接入原煤储、选、装生产系统,将污染源控制在最低限度;辅助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简捷,布局合理;行政公共区邻近进矿主要道路,与周围建筑物距离较远,噪音小。缺点:生产区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对辅助生产区可能有少许污染[5]。

二方案其优缺点与一方案基本相同。但该方案单身公寓与职工食堂、联合建筑距离相对较远,造成工人生活及生产有少许不便,风井区对行政公共区等可能有噪声影响[6]。

五、结语

由上述两个方案分析可见,二方案由于公寓与食堂、联合建筑距离相对较远等问题,造成工人生活及生产有少许不便,且风井区对行政公共区等建筑可能有噪声影响。而一方案既避免了二方案的弊端又具有生产系统顺畅、工艺流程合理且利于生产等优点,因此,该煤矿的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推荐一方案。

综上所述,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设计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与多个领域、专业的联系极为密切。这就需要充分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同时深入分析矿区发展趋势、工人需求发展,针对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基于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更为适合矿区实际情况的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才能够有效保障工业广场平面布置方案满足需求,切实提升矿区工人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芦村二号煤矿开拓方式的比选确定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8(6):182-184.

[2]李以虎,左红兵,何峰华.西北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设计[J].山东煤炭科技,2018(7):49-54.

[3]陈凯媛.甄家沟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6):120-124.

[4]张兴波.煤矿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7(12):72-74.

[5]高峰.固贤煤矿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及开拓方案设计[J].煤炭工程,2020(6):43-47.

[6]李可.煤炭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方法探析[J].煤炭工程,2017(1):24-26,30.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平面布置
探讨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和消防设计平面布置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探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技术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探讨
从通航安全角度优化华南某港水域平面布置
混凝土弯坡桥沥青铺装系汽车荷载组成及平面布置研究
110kV户外GIS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
宁夏地区全(半)户内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探讨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